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古代战争统帅养成记 > 第二章 秦军与赵军军制

第二章 秦军与赵军军制(1 / 2)

这里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秦军与赵军军制,不是作者在水字数,而是说这个问题很重要。

不然什么左庶长,右庶长,不知道什么东西。

车兵的编制,从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情况看,没有步兵配合时,每八乘为一偏(即一行),二偏十六乘为一组,四组六十四乘为一队。

这和《六韬·均兵》篇所说“五车一长,十车一吏,五十车一率,百车一将”的编制,也是颇为接近的,但有所不同。当有步兵配属时,则以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八人为一个基层单位,六乘为一组,十八乘加指挥车一乘为一队。

这和春秋时每乘兵车步年多至七十二人的编制大不相同,其原因就在于兵种的发展和车、步的分离。

一般说来,步兵的编制分为六级,即: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二伍为什,设什长一人;五什为屯,设屯长一人;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五百人,设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设二五百主一人。其中,“二五百主”也称“千人”,已属中级军官。

骑兵的编制,以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情况看,很可能是四骑一组,三组一列,九列一百零八骑为一队,并能属战车六乘。

这和《六韬·均兵》篇所说“五骑一长,十骑一吏,百骑一率,二百骑一将”的编制,大致相近,但有所不同。

秦朝军队实行二十级军功爵位制。

分别是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是在商鞅变法中由商鞅设立,目的在于提高秦军的战斗力。

商鞅变法的影响极为深远。

深入秦国的各个方面。

可以说商鞅创立的军制,使整个秦国军队真正的强大起来。

不然,为什么历史书那么强调商鞅变法的重要性?

商鞅变法奠定了秦国一统六国的基础。

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来商鞅变法的重要性。

为奖励军功,商鞅规定,凡行伍中人,不论出身门第,一律按照其所立军功的大小接受赏赐。

使得每一个人都想通过军功封荫庇子,军人的待遇大幅增加,然后都想参军,悍不畏死。

即便是秦国的宗室也是这样。宗室未立军功者不得列入宗族的簿籍,不得拥有爵位。

秦代军队的战时编组,是在平时编制的基础上,组建为大规模的作战部队,一般称为部曲制。

其具体编组的方法是:首先根据作战对象等各方面情况,确定总兵力,任命三军统帅(即大将、上将军,也泛称为将)

在统帅之下,根据作战的需要和总兵力的多少,分设若干个将军(四副将、裨将军,也泛称为将军)

每个将军统率苦干个部,部的长官称校尉,即一部一校。

每个部下设若干个曲,曲的长官称军候,即一曲一候。

曲以下即平对军队的编制,如步兵的千人(设二五百主),五百人(设五百主)、百人〔设百将)、五十人(设屯长)、十人(设什长)、五人(设伍长),以及数量不多的车兵和骑兵。

自五百主以上,各级指挥官都设有自己的亲兵卫队,大约占其所率总兵力的十分之一,如五百主的卫队为五十人,二五百主的卫队为一百人,校尉的卫队为一千人,大将的卫队为四千人,等等。

凡将军以上皆设有作战指挥机构,称为幕府。

幕府中设有各种指挥机关和参谋人员,达数十人之多。

作战行动结束后,曲以上指挥机构即行撤销,将军交出兵权,部队恢复平时建制,士兵分别归建或复员。

秦朝沿袭战国时的郡县征兵制。

从《睡虎地秦墓竹简》所记的情况看,男子十七岁“傅籍”,以后根据战争需要,随时可征集入伍,到六十岁才能免役。

秦时还常谪发己科罪犯或徒隶等为兵,称为“谪戍”。

赵军军制更残缺,不好找。

赵国有一个临战受命制度。

赵国的军事大权是集中在国君手中的,战争的决策和军队的调动权,完全由赵国国君一手操纵,这样,就难免造成对将帅的掣肘。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赵国实行了将军临战授命制度,这一制度的具体内容是:将军在率军出征前,由国君亲自任命。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