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一代宗师(1 / 1)

前有七君子,后有七君子联盟上书,叛逆习惯的人岂会轻易安分。

于是,上书要求审查公映他们十多年来国内拍摄的电影,对外公开审查制度,以分级制度来代替审查制度,以及对本土具有创造性但市场有限的电影予以政策性的资助和保护。

以赤诚之心挑战权威,六代目从没怂恿过。

面对六代目的突袭,上面并没有惊讶,反而表示:“关于分级制,我们的观点差不多;至于违规电影,我们也在努力补救。”

六代目谈电影艺术,领导回应一样艺术,双方勉强达成共识。

南君策当时看到报道,心底只剩下无限感叹。

后者的艺术,自己学废了,重生者,谁说就是万能的,起码务虚这一套,真不会。

有人说后七君子事件代表六代目的成熟,其实不然,对于他们来说,挑战才刚刚开始,他们并没有认清现实。

审查这个敌人不会消失,国内市场将会成为他们的最大敌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制度和规矩是用来为电影业务负责和保驾护航的,若是像韩国,米国那样,十几亿人口还不得乱套?

每一方都有其代表的利益,只是谁大谁小,谁掌握话语权而已。

与其去批判和抱怨制度,不如去洞察制度背后的逻辑强大自身,与其祈求保驾护航,不如拥抱市场,适应变化。

南君策听到第六代,隐约有些猜想,试探性问道:

“任总,您是想拉拢他们?”

任中伦微笑着望着他,摇了摇头:“哪有那么容易,第五代也好,第六代也罢,都在京圈,而且第六代有他们独特的经营模式,每部影片赚得并不比国内公映少多少钱,所以,只有一个加入我们上影。”

“贾樟柯导演?”

南君策记得第六代跟上影合作密切的就是六代目领袖贾科长,任中伦本身书生出身,有艺术情怀。

后者从考入大学第一次接触谢进电影《天云山传奇》深受震撼从而与电影结缘开始,到大学老师期间撰写《新时期电影》获得全国高校电影学术著作一等奖,第二年顶着重重压力,在大学开设了电影教研室,教授《电影学理论》、《电影批评学》、《新时期电影》和《中国电影导演》等课程,几年后跳去《文汇报》做特约记者、社会宣传部文艺处处长

文学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人性的力量,一切天注定。

“对,他找到我们,我们这次也一起出了力。”

任中伦意外地看了他一眼,接着不紧不慢的说道:“之前跟你说过,我们现在遇到很尴尬的问题,就是很多上海导演都跑去京城发展了,上海电影既需要本土人才,也需要外来人才,托举上海电影的发展。但是我们来了一个贾樟柯,京城却更有了更多的贾樟柯。”

语气有点不太一样的味道。

南君策其实不想掺和进圈子的恩恩怨怨里去,无论实力还是手段,他太嫩了,交点保护费猥琐发育不好么?

但任中伦每次都会有意无意地把他往上影阵营里拽。

“的确,其实我们可以培养新人。”

南君策如是回应道。

京圈无论演员、幕后、导演都牛的一逼,上影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港圈,利用改革优势吸引北上导演回归。

事实上,前世上影搞好后端经营的同时,也是这么做的。

他并不喜欢港圈的绝大部分导演,但回归的导演却撑不起票房。

“是啊,培养新人,哪有那么容易?”

闻言,南君策想了想,也对,只有他是挂逼,而且电影人才都往京城汇聚。

不是,任总你到底想说啥,给我一个痛快!

他感觉猜来猜去好累。

相识以来,任中伦给他的感觉就是直接坦诚,这是他喜欢的,一句话十八绕,云里雾里,贼烦人。

“任总,市场变了,时代也变了,一切或许会不一样。”

任中伦楞了楞,随即似乎想起了什么,道:“是啊,时代变了,现在电影市场讲商业号召力,遗忘了电影另一个价值思想和艺术价值。”

他很重视南君策,哪怕内部对他不看好,这一切源自于与梦工厂杰弗瑞·卡森伯格的交流,这可是斯皮尔伯格都很看好的年轻导演。

不过,这一切他谁都没有说,自己默默拉拢着就好。

贾樟柯,包括北上的那批老导演,拍的影片都不错,但仅限于影片的艺术追求和质量,国内它的观众群终究是有限的,宣传一样难以赢得市场更多的观众。

南君策不知道怎么接,影评人也好,老电影人也罢,都似乎执拗地坚持着这份情怀。

哪怕是任中伦,看得很透彻,却也一定有着自己内心的信仰。





这让他想起了西影厂的老厂长吴添明老爷子。

他说:“我不喜欢的东西不拍,钱顶個屁用。”

老爷子一直坚守着现实主义的风格创作,将镜头对准改革开放后农村小城的题材上,但是商业电影的兴起,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已经走向没落。

不是影片不好,是时代在变化,观众也在跟着变化,电影终究已经开始变成娱乐,有趣有深度,关注点逐渐往有趣方面转移,所以,爆米花电影,让大众感同身受有共鸣的电影,才能有市场。

“算了,不去感怀了,顺应市场,力所能及吧。对了,你那部武侠片,估计得要改改。”

任中伦突然的出声,他刚到嘴边的话想说出来的时候突然被打断了。

“呃”

看着他愕然的模样,任中伦先是给他添了茶水。

随后笑着对南君策说道:

“我们找叶家人授权,被拒绝了,原因也简单,王佳伟一年前已经找了叶家人,打算拍一部一代宗师,主角就是叶问,梁朝炜已经在练武,说来也对,王佳伟毕竟是名导,而且本身有港台的优势在。”

南君策握着茶杯的手顿了一瞬,接着就乐了:“好啊,任总,改就是了。”

他的爽利,出乎任中伦意料之外。

“不生气?”

“生气干嘛,勉强不来嘛,咏春拳始于五枚师太,传于梁赞,开枝于叶问,但若不是其弟子李小龙独闯米国,世人又怎知咏春的厉害?”

南君策拿起茶杯,喝了一口,随后才接着说道:

“无论是港台90年代拍了《咏春》讲述严咏春的故事,还是更早些时候拍了《赞先生与找钱华》讲述了找钱华也就是叶问师父,拜武功高强且精通医术的咏春传人梁赞学习功夫的故事,都是因为李小龙成名才拍的电影。

既然叶家人更信任王佳伟,那我换一个原型就是。”

电影讲究虚构叙事,影片中的捏造故事,是艺术品的创作本质。

宫二也好,叶问也罢,本身都是根据真实人物虚构出来的。

对于南君策而言,无所谓,他跟爷爷学的咏春是正身咏春,而且相对于其他人,前世叶问系列的成功,以叶问为原型,更有票房的保证。

人家不愿意,就不勉强。

又不是说没有叶问这块云彩就下不来雨了。

咏春名家多的是,若不是咏春原因,真正的一代宗师应该是孙禄堂老爷子。

面对任中伦的不解,南君策解释了一番咏春拳的历史,以及这个电影系列的计划。

咏春有两套拳法,一套鹤山偏身咏春拳与正身咏春拳同出一源,而鹤山偏身咏春拳更加简单易学、实用性强,只是偏身咏春学习的人很少,与学习数量庞大的正身咏拳相比处于劣势,数量差距较大。

作为梁赞万年弟子的王华三,以及在世的冯振,都可以作为原型,还不用因为政治原因远走香港。

任中伦沉默了一会,抓住了重点:“你还写了一个系列?剧本在哪里?”

“”

南君策无语地看着任中伦。

那种感觉怎么说呢?

赶紧把剧本拿过来,我们上影稀罕的味道,简直不要太赤裸裸。

不过,他一直很纳闷,任中伦对他似乎重视有点过了。

想了想,他说道:

“任总,最近一段时间忙活于电影的事情,有点忙还只是大纲,剧情没完善。就是有一个疑问,上影应该也更相信王佳伟导演才对啊?”

“小南啊,大纲也行。”

听到他的话,任中伦笑了笑,很是得意,随后来了一句:

“不怕和你直说,我们内部也准备跟他合作,但是我说我更信任你,你信吗?”

“”

我信你个鬼。

内心腹诽了一句。

南君策的确有点吃不准任中伦这句话真假,他只是一个dv导演,在国内没有电影和票房证明过自己,按常理应该观望,就像中影的韩三坪一样。

可这段时间任中伦的态度他还真把握不住。

而且看似儒雅的书生任仲伦,骨子里藏着敢为天下先的魄力。

此后的上影,不仅并没有像许多人预言的那样挂掉,反而在他的带领下,重新焕发出了“东方好莱坞”的光彩。

所以,人家眼光肯定没有问题的。

中午,任中伦热情带他去上影吃了一顿饭,才告辞离去。

在回去的路上,想起《一代宗师》被拒绝授权的事情,心情有点不美丽。

被人小瞧了啊!

最新小说: 我不是文豪 徐氏家族,符道求长生 大修复师 HP之神话巫师时代 神秘复苏:我两条途径成神 绛苏念:终忆绝城系列之一 不朽国士:从逆向工程到为国铸剑 明末:我,李自成,重夺天下! 半岛:我才不想当偶像 华娱之一番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