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上海电影(1 / 1)

任中伦急着提档,除了上影投资的电影表现不如人意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被今天的主题论坛刺激到了。

南君策并没有想太多,最终两人商定,《初恋这件小事》电影正式定档8月6日。

聊完档期,自然谈到港台、海外发行。

上影在海外没有发行渠道,那么就剩下两个模式。

一是片商直接买断发行权,一次性结算,回款快。

上影节影片质量和反响热烈,各大片商报价都不低,不含版权报价已经超过千万,还不是最终报价。

若是等胡戈和万倩两个小虾米饰演的《仙剑》播出后,绝对不止这个报价。

另一种是与片商合作委托发行,按照合同约定拿票房分成。选择这种模式,风险比较大,回款也慢。

可以说,各有各的好处和弊端。

南君策作为导演,对自己的影片有信心,他偏向于后者。

不过,这不是他单方面可以决定,虽然华策影视占比份额大,但是还得参考上影意见。

任中伦倒是果断,直接提议:“出口方面,由上影出面委托发行,版权在你这边,我建议等上映后再谈交易,你觉得呢?”

南君策闻言属实意外,不过这正合他的心意。

“行,任总您安排就好。”

片商买断,拿钱肯定爽利。

但是完全没必要,他现在不缺资金,没人比他清楚《初恋》电影潜力在哪。

电影国内上映后,就国内现状,票房分成肯定拍马不及海外收益部分。

见一切谈妥,南君策起身就要离开,但被任中伦拦了下来。

南君策愣了一下,只好坐了下来。

今天辰光和大炮过来,刚好遇到上影组织的论坛,论坛结束又被任中伦叫来上影,好在有雷家音和孙艺州两人帮忙招呼。

任中伦自顾自地换了一壶新茶。

品茶对人是有要求的,合适的茶具,以及恰当的心情,不急不慢,不焦不躁,带着禅悟的心情去品茗。

可以说品茶,品的是一种心境。

南君策倒是没有这么高的境界,什么品出不同的心路历程,或者品出百味人生,对于他来说,都是扯淡。

只是喜欢喝茶,习惯喝茶罢了。

他知道任中伦有话要说,于是便耐心等着。

没多久,任中伦一边给他倒上茶水,一边说道:“今天主题论坛,你有什么想法。”

今天上影组织发起“上海电影·昨天与今天的对话”主题论坛。

从组织结果来看,任中伦内心并不好受,他现在想听听南君策的看法。

上海电影最辉煌时期,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那时,上海的娱乐产业应该可以排进世界前三,素有东方巴黎、东方好莱坞之称,仅此于好莱坞。

这一时期,上海电影公司数量150多家,最大的电影公司如天下第一,明星、天一、联华等全都出自上海,明星阮玲玉、胡蝶、黎莉莉至今耳熟能详。

别说京城,就是港台、小日子,都甩了它们十万八千里。

只是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资产阶级的产物后面都跑去了香江发展至今。

不过,上海电影并没有就此没落。

虽然各地电影制片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头,但是上海电影依旧强盛,九十年代前上海电影与京城可谓各领风骚。

只是没想到到了九十年代这一时期,发生一件令人耿耿于怀的事情。

上影厂投资《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风月》等片子拿到国际大奖,众所周知的原因,上面震怒了,上影也地震了。

地震的结果就是换血,懂电影制作,电影出身,支持拍摄的领导全部换完。

从此,上影厂管宣传的领导当家,所有的片子加强审核

于是就到了现今这个局面。

现在看看,当年上译、上美、上海科教片都是神一样的存在。

但都在这场风雨中飘摇沉寂下来。

每每想到这里,任中伦就不禁唏嘘。

这固然是时代的选择和无奈。

但是,现在发展文化产业畏畏缩缩,已经完全没了当年的风采。

与之相反,京圈在这期间迅速崛起,仗着政策和地理优势,他们比上海电影人更果敢。

与上海电影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谨小慎微不同。

京城什么都敢拍,什么都敢说,不怕被一剪没,于是与上海电影差距越拉越大。

今天论坛,作为上海电影的老大哥,上影当仁不让,出面组织。

结果,形式大于内容,这在意料之中。

令他憋屈的是,碰了老鼻子灰。





上海老艺术家倒是给面子到场,但都是东扯西扯,提出的意见,对发展上海电影没有实际营养。

但是气人就在那些知名导演,老一辈一個没来,小辈也一点不给上影面子。

第六代导演王晓帅语出惊人:“我不想被归为某个地区的导演,能做自己才是最难的。”

随后导演李红也表示同意王晓帅的观点:“现在经常被提出来的是华语电影的概念,而不是某个城市的电影。我们应该的思考是怎样团结起来,突破西方电影的重围。”

这就令他很无语。

诚然,上海电影如何并不关他们事,但是上影并没有让他们归附的意思,只是让他们献谋献策罢了。

这话说的,显得上影谈论上海电影发展前景,格局太小。

目前,影视行业京城一家独大,上海电影想要迎头赶上是肯定的,他认为这无可厚非,百花齐放嘛。

香江导演协会会长吴思远呢,提出都市电影概念,老生常谈培养青年导演,鼓励民间资本,当然人家的重点,或许还是呼吁试点电影审查分级制度。

所以

上影内部矛盾不说,单从外部环境,就跟上海电影一样。

任中伦想过,完善上影产业链,与京城、香江等影视公司寻求合作共赢,共同进步。

但是,他很不甘心。

只是再不甘心,在振兴上海电影方面,他也有一种有力使不上的感觉。

南君策今天也算是全程见证。

此时,任中伦就想听听南君策的想法。

在他看来,南君策就是一个怪物。

才情方面不谈,就对电影的看法,也与别人迥然不同。

纵观电影史,国内导演,如今发展到第六代,无论是美学风格和关注主题,都有明显的共性特征。

第五代,作为经历十年动荡时期的他们,受到自身成长经历影响,电影叙事风格大多是宏大的、沉重的,关注土地,饱含民族性与历史的反思。

第六代则因为成长于平和、经济极速发展的时代,电影更集中于表达个人体验,倾向于拍摄小人物和边缘人物,风格纪实,作品带有明显的反思和叛逆。

电影就是导演的艺术,但是这一切,在南君策身上都没有。

他风格多变,也不追求所谓的艺术。

他的剧本没有晦涩难懂故作高深的故事,也没有个人坚持的思想性,一个剧本一个主题,受众群体明确,表述清楚直白。

南君策望着似乎一脸郑重的任中伦。

今天主题论坛,就他所见、所闻、所想,他也不知道怎么说。

事实上,对上海电影,他并没有什么想法,也没有所谓的使命感,所以谈不上太多感同身受。

不过,作为上戏出身,又受任中伦礼待,深处这个环境中,他也有自己的野心。

上海电影若按前世发展轨迹,代表性作品并没有多少。

冒头的十部影视作品中,属于上海出品的,说十不存一也不为过。

既然如此……

那就建立一个上海电影圈。

南君策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任总,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过往再是辉煌,也是过去,所以,我更关心当下,在我看来,上海电影发展也并没有那么复杂,把电影拍好就行了。”

“”

任中伦用眼神告诉南君策,你没喝醉吧?

“我是认真的,现在商业电影的时代已经来了,我脑海里面有足够多的创意。”

南君策指了指自己脑袋,微微一笑,没有理会任中伦的荒谬表情,言语满是自信。

“好莱坞的电影成功,从来不在于什么艺术,而在于电影工业。

同样道理,上海电影也一样。

京城是政治文化中心,全国各地经济也在飞速发展,这自然导致京城有天然优势,全国各地也与上海不断缩小差距。

上海电影想要发展,就要充分发挥商业优势。

商业电影的核心在于讲故事,在于导演,故事我有,导演我们可以慢慢培养,但这一切急不来。”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但是未来,上海电影圈完全没有问题。

任中伦看着南君策,一时接不上话。

在他看来,老大难的问题,被南君策说得犹如吃饭喝水一样。

信么?

理智上来讲,他是不相信的。

但不知道为什么,看着自信笃定的年轻人,他说不出任何反驳的话语。

南君策走出上影集团,坐上出租车,直奔上戏而去。

他今天算是交心任中伦,至于对方行不行,那他管不了。

最新小说: 神鬼世界的五通神! 我不是文豪 徐氏家族,符道求长生 大修复师 HP之神话巫师时代 神秘复苏:我两条途径成神 绛苏念:终忆绝城系列之一 不朽国士:从逆向工程到为国铸剑 明末:我,李自成,重夺天下! 半岛:我才不想当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