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开拍下(1 / 1)

晚上,辰光和李军据说又出去浪了。

酒店,姜闻房间。

看到南君策进来,姜闻二话不说,单手就把剧本递了过去,一副显摆的模样。

“来了,给,掌掌眼。”

等南君策接过剧本,他扭身,走到桌子上开始泡茶,也不知哪里搞了一套功夫茶具。

南君策走到旁边椅子坐下,拿着剧本扇着风,看着三杯成一品,温杯、摇茶、醒茶……一副专业人士模样的姜闻。

忍不住出声:

“这茶具,隔壁二元店买的?”

姜闻正在泡茶的手一抖,“是啊,要不十亿富翁送我一套,我要求不高,顾景舟大师的作品就行。”

“咳咳,小弟肤浅了。”

说完,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剧本。

《太阳照常升起》!

剧本还是这个剧本……

故事也没有偏离框架。

原著《天鹅绒》是一篇不足万字的短篇小说。

但信息含量很大,

短小的篇幅里涉及贫穷、精神、物质、欲望、时代的各个侧面。

这些内容都被一个叙事严密的类似传奇的故事带动起来:

“被下放的印尼华侨后代唐雨林是一个民间侠客,在那个贫瘠的乡村,他用猎枪把跟自己妻子姚妹妹偷情的小队长李东方打死。”

小说里的“天鹅绒”是一個物件,作者通过这个物件,巧妙地激发故事走到尽头。

南君策现在看到的初稿,所要讲的故事其实并不复杂。

表面,简言之便是:负心的感情骗子李不山,和痴心等待的疯妈。

内里,则:用了遍布全片的各种隐喻,比如:鸟、鱼、树、鞋等,描述一段感情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甚至是将感情拟人化。

若说他现在拍的《一代宗师》是明线讲传承,那么《太阳照常升起》则用的是暗线。

这故事,明说,你就看不到。

当隐晦到,审片都看不懂时,姜闻就赢了。

看着南君策放下剧本,姜闻问道:

“怎么样?”

南君策忍不住问道:

“这么严肃的话题,不怕又被禁?”

“怕个屁!”

姜闻硬气了一句,随即纳闷,“那么明显?”

“呵呵,让子弹飞剧本是我写的,况且这时间线……”

姜闻点了点头,起身沉吟,随后说道:

“那还得打磨,你都看得懂,那就很没劲!”

“……”

好吧,作死边缘反复横跳,说得就是姜闻这种导演。

初稿其实已经跟南君策看过的电影很相近,缺的只是台词打磨。

或许这也是,采用环状叙事代替线性叙事的原因吧。

南君策摇了摇头,提了一嘴:

“那样门槛更高,观众都看不懂,票房大概率扑街。”

姜闻没在意,“管他呢,拍电影就两个字,得劲。”

“投资搞得定?”

姜闻乐了,“投资商排着队等我,信不信?也不用多少,我估算了一下,3000万足矣。”

“呵呵……”

南君策尴尬一笑。

脑海莫名冒出那句话:我信你个鬼!

叹了一口气,话锋一转,说出自己的目的:

“演员定好了没有?”

“剧本都还没定,哪有那么快?”

南君策笑着说道:

“那个李东方,这个角色试镜说一声。”

姜闻反问一句:“你演?”

“怎么可能,推荐一下。”

“行。”

聊完剧本,两人开始聊电影。

“对了,你那部青春剧,什么时候上映?”

“姜大导演,好歹你也是客串过,上影节没来我忍了,宣传都出去将近一个月,你竟然问我什么时候?”

“哈哈…拍戏和搞剧本,我很忙好吧,你那青春偶像类型,没劲……噢,你是新人导演。”

听到这话,南君策无奈叹了一口气,“不带这么膈应人的,我们青春很阳光灿烂,哪像你们,况且你的处女作不是青春片?”

姜闻得瑟显摆道,“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主角,金狮奖提名!”

“……”

最近电影圈最热闹的,要属《十年埋伏》电影。

上影投资的《自娱自乐》,不出意外扑街了,而《初恋这件小事》宣发声音,近期几乎被《十面埋伏》淹没!

虽然线上《初恋这件小事》宣传一直很活跃,女主角万倩正冉冉升起……

但是,线下纸质媒体才是主流。

在媒体、电视等舆论多维度报导下,7月16日,《十面埋伏》如期上映。

零点首映以来,票房节节攀升,三天时间在全国收割六千万票房。

数据不输第一部商业大片《英雄》……

只是口碑,只能用“惨烈”、“崩塌”来形容。

《十面埋伏》遭遇舆论的十面埋伏,批评声如潮水般,把张一谋导演淹没。

情节幼稚、剧情苍白、人物呆板,好像每个人都恨不得手刃《十面埋伏》和它的导演。

张一谋,不要太惨!

在剧组闲逛的姜闻,拿着报纸看得津津有味。

还提议一起去看这部史诗级电影。

于是,剧组有兴趣的人,都组团去看了张一谋导演的第二部史诗巨作!

说实话,南君策还是觉得,电影没那么差。

绝美的色彩运用,出乎意料的结局,这一切都在南君策记忆中一模一样。

回去路上,巩莉、刘思诗、姜闻、南君策、尊龍坐在一辆车上。

姜闻开口,“巩莉,你觉得张导这部电影怎样?”

其实这个问题,问巩莉有点尴尬。

不过,提问者是姜闻……

那肯定没什么坏心思。

巩莉回答很大方。

思考了一阵,直言:

“我觉得电影很好看,但是好像讲故事方面,有所欠缺。”

“比如?”

巩莉没理会姜闻的追问,回头把视线投向南君策。

笑着问道:





“南导,伱觉得呢?”

众人注意力转向南君策,想听他评价一下这部电影。

“……”

听到这话,南君策沉默了一下,组织着语言:

“很成功的商业电影,只是国内观众习惯了看剧情片。”

顿了顿,他看向巩莉,笑着说道:

“张卫平太高调,宣发吹得太过,导致观众预期太高,所以……”

南君策提到张卫平,巩莉脸上,露出一副嫌弃的表情,不要太明显。

……

回到酒店,辰光打包了烧烤,买了啤酒,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收购网站的事情。

这两天,辰光把目光投向天涯、……

对于前者,南君策不太看好,后者,应该问题不大。

没多久,姜闻敲开了南君策的房门。

他进来看见,烧烤,花生米还有啤酒,觊觎道:

“哟,有好吃的都不叫上我,南导,不厚道。”

说完,一点也不带客气,自顾自找了椅子坐了下来。

辰光哈哈一笑,问道,“姜导,要不要整点白的?”

“有白的?”

“必须有。”

说完,辰光快速走出房间去拿酒,南君策酒量不行,他跟后者喝白酒一点劲都没有。

“老哥,咋滴,有啥指示?”

南君策望向姜闻,他不会觉得人家过来一趟,是闲得蛋疼,找他叙旧。

“你真觉得《十面埋伏》是成功的商业电影?”

说完,姜闻双眼紧盯着南君策,想看看这小子有没有撒谎。

南君策一脸笑意。

很镇定自若的点头,随后反问道:

“老哥不觉得?”

“呃……”

姜闻停顿了一下,很诚实点头,“张一谋导演,就像一个摄影师,而不是导演。”

“所以呢?”

“影片不好看,没有那味道,剧情很没劲。”

总比你那晦涩难懂好!

南君策,“商业性和艺术性,你选择哪一个?”

他承认,姜闻是电影届的一个奇葩。

“站着把钱挣了!”这句台词,那么多导演,真正能做到的,他是一个。

只能说,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

对于南君策来说,商业性和艺术性,他一定选择前者。

而姜闻的答案:

“商业性和艺术性都重要。”

……

天涯论坛上演着“黑天鹅事件。”

公映前吹得有多狠,现在骂得就有多凶。

连篇的骂声,《十面埋伏》和张一谋彻底被国人打翻在地。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电影票房。

接下来一周,电影票房上涨开始放缓……

事实上,这个电影在除了国内的任何地方,全都获得了很高的赞誉,获奖无数,票房大卖,是公认的完成了天朝“文化输出”的电影。

反正,在南君策眼中的《十面埋伏》,仍然是一部好电影。

就在《十面埋伏》票房沉寂时,《初恋这件小事》宣传开始加大投入。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7月31日。

第6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入围名单出炉。

“贾璋珂新片成为惟一参与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

“贾璋珂导演的首部地上作品《世界》入围正式竞赛单元”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将于9月1日开幕,11日闭幕,本届电影节的21部参赛影片中,有一半来自欧洲,其余大部分为美洲和亚洲影片,不过在本次电影节的参赛片目中也出现了中东和南美影片的影子。

天涯论坛、贴吧,每一届的电影节,都有相应影迷参与讨论。

“还是贾科长牛逼!”

“贾导太低调,之前看报道,还说片子没有拍完,可能赶不上威尼斯电影节。”

“据说,威尼斯电影节新上任的主席马克·莫乐来京专门看了这部影片,看过《十面埋伏》、《茉莉花开》等影片,最终选中贾导的《世界》作为参赛影片。”

“楼上别提《十面埋伏》,晦气!”

“期待贾导获奖,为国争光。”

“张一谋就是大忽悠!”

“反正我没看,看天涯大家骂得那么起劲,而且票价贵的要死,搞得我观影的欲望都没了。”

“张一谋就是拍给外国人看的。”

“崇洋媚外?那就别拿来恶心人。”

“”

“湾湾省侯孝贤也挺厉害的,《咖啡时光》入围了。”

“电影节9月1日开幕,有兄弟去现场的吗?”

“咦,有新发现!南风《孩子》,南风是不是南君策导演”

“是的,我正在查资料,南导在好莱坞拍的影片。”

“哇塞,这么说,我们有两个导演入围这一届威尼斯电影节?”



“小南,《孩子》入围威尼斯竞赛单元了!”

上影任中伦第一时间给南君策打来电话。

“是吗?”南君策刚起床,就得到这个消息。

不过他并不意外,或者说意料之中。

“是的,一定得好好宣传一下。”

今天《一代宗师》剧组正式开拍,10点举行开机仪式。

上影照例请了许多媒体记者。

刚好撞在一起,也是赶巧。

刚挂完电话,上戏导演系主任也第一时间给南君策电话。

主要是确认“南风”是不是他。

路上,南君策收到了许多祝贺短信,他都一一回复。

不过与其他人关注点不同,南君策跑去卖了几份报纸。

他想搞清楚。

入围的电影都有哪些

这关系到他能不能最终获奖。

韩国影片《空房间》,导演金基德。

英国影片《维拉德雷克》,导演迈克雷。

南君策咯噔了一下。

可以说,这两部电影就是最大的竞争对手。

……

最新小说: 神鬼世界的五通神! 我不是文豪 徐氏家族,符道求长生 大修复师 HP之神话巫师时代 神秘复苏:我两条途径成神 绛苏念:终忆绝城系列之一 不朽国士:从逆向工程到为国铸剑 明末:我,李自成,重夺天下! 半岛:我才不想当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