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女生耽美 > 大汉小吏 > 第9章 社团,是大汉帝国的润滑剂!

第9章 社团,是大汉帝国的润滑剂!(1 / 1)

“混社团?恐怕不是一条正道吧?”樊千秋干笑两声,脱口而出。

“混社团?”淳于赘没有听明白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

“混社团就是入私社的意思。”樊千秋只好解释道。

“大兄这三个字,用得极妙,一个混字,就将私社里的鱼龙混杂给讲明白了。”淳于赘赞道。

“入了这私社,会不会招来官衙上的麻烦?”樊千秋问道。

“大兄一直老实本分,对这些事就不甚了解了,你且宽心,不会惹来麻烦的。”

“不少私社背后更有豪猾世家在撑腰,只要不闹到造反起事的地步,府衙是不会多事一管的。”

“就拿眼下征税这件事情来说,莫看钱万年和窦衷他们耀武扬威,但也只能欺压你我这样的顺民。”

“许多蛮横之人会想办法在赋税上动手脚,府衙要收齐赋税,有时还要与私社勾连,请他们奥援。”

樊千秋明白了,有人结私社抗税,就有人结社替府衙收税,这就是哲学中提到的“矛盾的两面性”。

由私社代替府衙收税的方式,其实就是包税制的初阶阶段。

包税制这东西虽然有弊端,但是在中外历史上都不少见,原因是此法可节约政权大量的执政成本。

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明确记载的包税制度可追溯到五代时期。

但是不意味西汉不存在包税制,只是记录的内容有些语焉不详。

孝武皇帝实行盐铁专卖制度后,盐官多由盐商出任,恐怕就是包税。

现在,樊千秋听了淳于赘的话,就更确认在大汉帝国的基层是存在包税制的。

“入了私社,他们就能给钱?天下当真有这可以白吃的午膳?”樊千秋问道。

“入社,可以拿到的钱其实并不算多,每月有定数,但可从社中贷到子母钱……”淳于赘道。

西汉有一种职业名为子钱家,就是专门以放高利贷为营生的商人。

出借的钱因为可以生出利息,所以称为母钱,而利息就是子钱了。

昔日七国之乱,孝景皇帝为了筹措军费,曾经向子钱家借贷军费。

子钱家们认为关东局势不明朗,不愿意出借,唯有一个名为无盐氏的人愿意出借。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孝景皇帝给了他十倍利息,无盐氏因此成为了关中的巨富。

借高利贷,樊千秋是有顾虑的,更别说还要借社团的高利贷,岂不是与虎谋皮?

“这子钱恐怕不低吧?”

“若是不入社,子钱当然高,但若是入社了,这子钱就会低许多,一年一分利。”

一年一分利,放在后世已经算高了,但是放到现在确实不算高。

入社似乎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但会不会影响自己日后在仕途上“追求进步”呢?

樊千秋在心中是打了个问号的。

但是,思来想去,也只有这個法子能快速地筹钱了。

“想要入社也不容易吧?”樊千秋下定决心再问道。

“大兄的义父田义是万永社的社丞,掌管钱粮,地位仅次于社令贺忠,去求他定然行得通。”淳于赘说道。

听到这“社丞”和“社令”的名号,樊千秋又搞明白了一件事,社中的职务都是照猫画虎从府衙里搬来的。





猛然一听倒也确实能唬人,还以为是官方的名头呢。

这与后世的保安服与j服长得极其相似是同一个道理。

“既然我有这样一个义父,能不能直接向他借钱,而不入社呢?”樊千秋仍然有些顾虑。

“大兄这事也忘了?孩童出生后若体弱多病,爷娘就会带去认义父。”

“这认下来的义父往往都是乡里横行的狠人,三节两寿是要送钱的。”

“田义虽不是什么大恶之人,起码有几十个义子,不会网开一面的。”

樊千秋听着淳于赘的解释,不由得想起了乐少的那几个干儿子:飞机、东莞仔、吉米仔……

个个都是狠人啊,不知这田义的麾下有没有这样的狠人。

原以为找到了个好的靠山,没想到是个便宜的义父而已。

“按你的说法,就只有入社这一条路走得通了……”樊千秋道。

“我左思右想许久,实在想不出旁的办法了,只有这一条路子能走。”淳于赘摊手道。

“那入了社能再退出来吗?”

“这不行,按照社约,要三刀六洞或一眼一耳才能退社……”

果然,天下没有白占的便宜。

还有不到三日的时间了,樊千秋实在想不出旁的办法。

总不能奢望三日之内将这几具石棺全部卖掉吧。

就算卖掉了,钱也还不够了。

可恶的苛捐杂税!

“既然如此,那就带我去见一见这个义父吧。”樊千秋总觉得与这义父未必相处得融洽。

“诺。”

……

樊千秋原以为隔天才能见到田义,但万永社的“社”就在东市北边的安定里,二者相去不远。

于是,樊千秋就立刻跟着淳于赘往万永社赶去。

一路上,他又从淳于赘口中打听了不少关于万永社和周围其他私社的情况。

私社有相对固定的活动范围,小的社控制一两个乡,大的社控制三四个乡。

不少私社管辖的范围甚至比披着官皮的亭还要大。

长安大大小小有八九个社,城中十六个乡、一百六十个里几乎被他们瓜分一空。

这些社不仅要充当府衙的临时工,帮着征收最难收的行商市租;还经营许多灰色甚至黑色营生,获利颇丰;更要维持街面下的秩序,调解民间私人的矛盾。

私社就像这庞大社会的润滑剂,让整个社会得以顺利运转。

万永社控制着东市东边的清明北乡,共四个里,这里行商多,油水很足,所以过得很滋润。

但是从今年春天开始,南边的富昌社几次故意地越界,连续发生了好几次打斗,伤者不少。

如今,秋收农忙已过,农民会将自家物产拿出来卖,正是大收市租的时节,恐怕还有冲突。

淳于赘说的这些消息很重要,樊千秋不管有没有用,全部先仔细地记在了心中。

申初一刻的时候,樊千秋两人终于走到了万永社所在的院落,见到了自己的便宜义父——田义。

最新小说: 我能回到过去怎么办 吞噬星空:肉身成圣 心愿归宿 我家娘子有秘密 重生的我选择与天后领证 斗魂:绝世无双! 从鲤鱼开始成为大龙神 美利坚人上人 我的祖父是秦始皇 我的书友龙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