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夏季走亲(1 / 1)

还没有到十一点钟,杨辰就跟着爷爷来到了灯影村的姨妈家里。

进到姨妈刚建好不久的房子,杨辰能明显地感觉到比以前的老房子宽敞了不少。

爷爷放下担子,他拿起从不离手的毛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他看了一眼杨辰的姨妈说道:

“这夏季的天气真是热啊,刚才走在路上一点风都没有,热得我身上的衣服都湿了一大片。”

姨妈看到爷孙两人这身行头,估计他们今天还会到别的什么地方去。

“阿公,今天你要带杨辰到哪里去玩呀?”

姨妈想知道爷爷下午的行动计划后,自己则尽快安排好今天的午饭,不耽误两人的行程。

“我孙子杨辰今年读书已经毕业了,趁着现在我还能走得动,就想带着他回一趟平桂县乐慕公社弦锣村的故居。今天吃了午饭之后就打算出发了,先到智金公社时仁村他姑姑家那里住一个晚上。”

爷爷把自己和杨辰的此行的目的,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姨妈。

“你们要走的这条山路很险峻,上山和下山要走五个多小时,不知道杨辰这个小青年能不能吃得消?”

姨妈对这段路程可谓烂熟于心。

这条路有多少个弯,多少个坳,她都能够数得出来。

“我虽然已经是一把老骨头了,但这二十多斤行李从头到尾都是由我来挑的。这十五公里的山路,确实是有一段是比较险峻的山路。杨辰他只是空着手跟着在我后面走而已,我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爷爷对着姨妈说完,扭头看了一眼杨辰。

杨辰会意地点了点头。

上午走了十二多公里的路程,下午又是十五多公里的山路,一共是二十七多公里。

“我的天啊,我从小到大,还没有走那么远的山路。这次不累得个半死,骨头也会被弄得散架!”

看到爷爷的决心已定,杨辰的心里顿时感到忐忑不安起来。

说句不好听的话,自己也是硬着头皮答应爷爷的。

爷爷都75岁高龄了,自己一个十几岁的小青年,若是说害怕困难打退堂鼓,说出来那不被人当作笑话吗!

“那现在你们就先歇一下子,坐下来吃一碗粥,先解决口渴的问题,让体力恢复一下。我马上就快一些去落实好中午的饭菜,不会耽误你们太多的时间。”

姨妈到临近的菜园去摘菜。

杨辰吃了一碗粥以后,感觉到身上的疲惫减轻不少。

趁着还没得吃午饭的空档,杨辰要到新建不久的房子四处溜溜。

表哥一边做事,一边说着自家里的情况。

姨丈有两兄弟,他们是同时搬到这里,并共同建造这栋房子。

主房一排共有五间,中间是大厅,两边各有两间。

正房的左右两边各有两间矮小一点的房子。

一间是厨房,一间是吃饭和放置农具的地方。

哥哥的房子在左边,弟弟的则在右边。

每间房子里面建有阁楼层,主要是放置和储存一些粮食,也可以睡人。但是,阁楼层的空间和通风采光方面要比下面层稍微差一点。

姨丈名字叫邓成,他的弟弟叫邓寿。

两兄弟从小在一起玩到大,一直到成家,彼此都不曾分开过。

以前在旧房子时,他们邓家的两兄弟共十余口人,也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底下。

在新建这几间房子的时候,准备构筑地基和墙壁所有的石块,全都是这两个男人从六百多米外的小河里把石头一块块的捡起来。

然后,他们像愚公移山那样,把堆在河滩的石块用肩膀一担又一担地挑到新建房的地点。

遇到一百多斤一块的石头,姨丈两兄弟就用绳子绑着石头,两个人用肩膀抬着沉重的石块,艰难地行走几百米的路程,直至运送到建房的地方。

为了完成石块的运送,他们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用断了几条拇指粗的绳子和好几对箩筐……

可见,姨丈和自己的弟弟,他们做事不仅配合默契,而且兄弟情谊也是那样的深厚。

人生就短短几十年,兄弟俩能够互相搀扶,互相帮助地走过一辈子。说起来,确实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平时,如果哪边家里煮有饭,桌子上要是还没有煮好菜的话。吃饭的人只需端着自己的饭碗,到隔壁的桌上去夹菜就可以把饭吃饱了。

这两兄弟以及堂兄弟姐妹们,从小到大都不分彼此,各种关系也都很融洽且随和。

进入到八十年代初期,农村进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生产队再也没有出现过大集体出工的现象了。

时下,无论做什么农活,再也没有人来为你计划和安排了,一切全都靠自己。

而两兄弟的心想在一起,遇到一些问题,就可以得到顺利解决。

姨丈比弟弟邓寿的年纪要大上7-8岁左右,遇到重体力的农活,如犁田,挑肥料等重体力的工作,都是由弟弟去做。

像撒谷种,看田水,放牛等各种各样杂活,这些相对较轻的体力工,则由哥哥来做。

自从分田到户以后,家里还买不起耕田犁地用的手扶拖拉机。承包地的耕种,还是两家人共同喂养一头水牛,用于应付农作物的种植和收割。

姨妈听到爷爷的计划后,知道他和杨辰只是在自己家里吃个午饭。

下午,他们还有十五公里的山路要走……

姨妈和大表哥也来不及准备肉菜招待这爷孙两人。

姨妈只好叫表哥做一些简单点的家常菜,能勉强应付客人填饱肚子就得了。

山里人一般都热情好客。

尽管自家的物质条件也不算很好,但是,主人家也是竭尽所能,毫不吝啬地招待好自己的客人。

这里距离街上比较远,来不及购买肉菜类的东西。

没办法,只好因地制宜,家里有什么就煮什么来吃了。

姨妈和大表哥两母子忙乎了将近一个小时,四菜一汤终于摆到了餐桌上。

一眼看上去,菜肴摆满了大半张圆桌子。

看上去,还是挺丰盛的……

一盘煎荷包蛋,一盘韭菜炒鸭蛋,一盘黄豆焖鱼仔,一盘油淋空心菜,一盆苦麦菜鸡蛋汤。

这几个看似普通的菜肴,也算是乡下人家平时接待客人的最高规格了。

姨妈和表哥在桌上客套了几句后,主客双方便边吃边交流。

姨妈是杨辰母亲的姐姐,她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杨辰的母亲排在最后。

姨妈一面客套地叫杨辰夹菜来吃,一面向她了解自己妹妹的工作情况:

“杨辰,你妈那里的工作做得还顺利吧?”

“这个我也不大清楚多少,平时我们只管读书,对于大人们的工作了解真不多。”

“我听说你妈和爸这几年承包了生产队的养猪场,不知道能不能赚到钱?”

“这个事情我是真的一点都不知道,我只晓得生产队原来是集体的,后来也像你们农村一样进行了联产承包。现在是由我父母亲承包猪舍北面的十间猪舍,南面的猪舍是由一个姓史的两夫妻承包的。至于生产队里的具体事情,我们都是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当然是不知道了。”

“我们农村每年也习惯养有一两条猪,算起来我也养了十几、二十年。养猪有一个特性,就是夏天的时候长膘快,一旦到了冬天,它长膘的速度就放慢了好多。有时是只见它吃饲料不见它长膘,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要说养猪,对于姨妈来讲,她有一定的经验,也有发言权。

她只是怕自己的妹妹缺乏经验,担心她吃亏。

这么大的一个养猪场,几百条猪,若是弄不好的话,风险很大,甚至会遭遇惨重的损失。

她的担心不无道理。

种养,种养,有时候真的是讲“运气”的!

若是“运气”好的话,这些猪就是一台台“印钞机”。

看到自己养的猪一天天长大,它们简直就像是“印钞机”一样,源源不断地印出“钞票”来……

然而,所有的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

可谓是“风险大,利润高”。

这个最大的“风险”就是传染病的防治问题,搞不好的话,甚至也有可能会导致所有的猪染病而“全军覆灭”!

若是出现这种情况,那才是最让人担忧的。

最新小说: HP之神话巫师时代 神秘复苏:我两条途径成神 绛苏念:终忆绝城系列之一 不朽国士:从逆向工程到为国铸剑 明末:我,李自成,重夺天下! 半岛:我才不想当偶像 华娱之一番为王 我能回到过去怎么办 吞噬星空:肉身成圣 心愿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