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武侠修真 > 地仙大道 > 第二十二章外景

第二十二章外景(1 / 2)

“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为真。”

苏素遍览地星历代道藏,其中最推崇的就是这一句话。

一语说请,修行之秘。

外人不明就里,以为神异,其实多半都不明就里,不知其中变化运转之秘,以讹传讹,导致神秘。

就修行之人而言,必须破除这种迷信,做到不盲从师长。

修行最终还是要落到实际之中,而法门多是前人开创。

既然都是人创,那前人可以,今人也可以。

万事万物,总是要从无开始。

就算是换了天地,从零开始,苏素也有信心重新整理出一套系统的修行脉络出来。

“此世灵机,清浊各半,地底深处,蕴藏地狱浊气,显化魔物,不过这时候还不妨事,陆地上灵机清澈而精,可以汲取炼化,以壮本身元气。”

那么,起步要怎么做呢?

如何,才能将外在的天地灵秀之气,开辟之后尚未完全化为万物的精纯灵机,加以炼化,纳为己有?

这是一个难题。

地星之上,也有服食之法,存想外来云霞之气、水泽之气等等灵秀之气,自呼吸而入。

可惜地星灵机匮乏,收效几乎为零。

苍梧界道脉,入道之前,先要背诵经典、培养道性,再存想静心,接引外在灵机。

以苍梧界灵机环境,如此入道,需要半月到三年不止。

苏素命人修筑了高台,每日面对日月星辰,默默存想这三光之气进入身中。

数日下来,收效甚微,甚至还不如苏氏家传的吐纳功夫。

内视之中,苏素发现内气增长幅度,还不如呼吸吐纳,转化水谷之精来得有效率。

“这方天地灵机颇为厚重,存神之法,对灵机吸引之力,并不算上佳。”

并不是法门不好,而是灵机厚重,寻常凡人,入静之中那点心力,对灵机摄取之效,就远不如苍梧界。

粗略估算下,效率可能只有六分之一甚至更差。

“这么换算下来,存神之法筑基,在此方天地,需要六倍以上的时间,资质优越的需要一年多,资质差的能拖到十八年······此法,不足取!”

入道之期,绝不能太长,拖得太长,气血两败,年齿太大,更加难成。

“灵机厚重,易于沉积,或许便有天生灵物,可为入道之引,或采集药材,合成丹药,唤作筑基丹。”

万事万物都有利弊,灵机厚重,也有好处。

不过这种事情,不是眼下他的人力能做的。

寻觅药材,辨明药性,都是浩大的工程,非一人一代能成。

苏素用朱趣÷阁,在兽皮上缓缓瞄着,将自己的想法记录在上面。

未必有用,但却也是个思路。

“还是得从本土着手,因地制宜,这苏氏代代相传的粗浅吐纳术,也是有潜力可挖掘的。”

以苏素的思路去看,这苏氏的吐纳之术,并无什么神异的。

无非是简单的存想、吐纳的节奏,以及一些朴素的炼养之说。

起初,静坐不动,心神放松,久久杂念减少,存想呼吸之中,有日月进出,气流汇聚脐下三寸,人身正中。

最初只是幻想、空想,久而久之,就真的生出气感,有热气汇聚下田。

这就是精化为气。

心神意识参与其中,促使人身五谷之精,化为可控之气。

自记忆之中可知,这套炼养吐纳之术,练习纯熟,可进入胎息之境。

“得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之中。”

所谓胎息,就是不用口鼻呼吸,如胎儿在母亲腹中,孕育之时。

“胎息之中,止念入定,百脉齐通········”

找出这段口述的经文,苏素有些兴趣。

开拓荒地,各种杂务并不算多,苏素将各种事务一一分派下去后,再次投入了研究。

入定静功,需要经常的锻炼,才能做到大定。

苏素早有根基,对此驾轻就熟。

当下将意念注意到呼吸之上,均匀呼吸,默默计数。

数过一百,从头数起,周而复始,渐渐杂念渐去,静中种种气感纷纷纭纭。

最终唯剩下一念澄澈,而周身气感非常强烈,无数细小的,或凉或热,或酥或电,寻常微不可查的气,在身中身外,不断穿梭往来。

“人身好似一方小天地,每时每刻都在于大天地交通,外来交换,除却口鼻之气之外,种种精微之气,也通过各种细微的经脉穴位,来回交换。”

这等领悟方一生出,就被他视为杂念摒弃,整个一念寄托在绵绵若存的细微呼吸之上。

呼吸间隙,越来越长,呼吸之气,渐渐不存。

终于,呼吸戛然而止,心中生出一种大恐慌。

就如同初次下水,无意中在水底仰望着水面时,生怕再也回不去的那种恐慌。

最新小说: 封弦唐千缈 神级相师 最强时空建筑师系统教化诸天 修真建筑师 五行山异妖志 仙道长歌 超级手机系统 七星珠 神洲侠峰 神级系统我的宗门通洪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