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科幻灵异 > 盛世黑手 > 第六十九章 李世民的“大手笔”

第六十九章 李世民的“大手笔”(1 / 2)

当杨皓赶到家门口时,那些人也正好到。只不过人数多了许多——许多正在种田的乡亲也丢下田里的活赶来看热闹了。

他朝那个穿着浅绯色官服的作揖一拜:“小子杨皓,诸公万福。不知诸公光临寒舍,是有何贵干?”

那个穿红的官员下马,叉手:“本官高冯,奉命给你宣读慰劳制书。”

杨皓不明白慰劳制书是什么,不过听着应该是好事。

他马上请人进门了。

官员和衙役进了门,他没时间招待外边的乡亲。

还是席君买机灵,忙将人请了进门。

…………

“门下:今有鄠县五丰村民杨皓,吧啦吧啦……,主者施行。”然后又念了一串的官名。

杨皓对后面官员的名字,是一个都没听说过。

不过这“慰劳制书”的内容,他是听了大半明白。

“慰劳制书”其实是“传说中的圣旨”的一种,属于皇帝给臣民的表扬信和奖状。

就是用防蛀的绢黄纸写的。并没有奢侈到用丝绢布织成。

他不知道的是,唐朝最高等级的的圣旨其实是用竹简写的。册封三品以上直到太子皇后,就属于这种。

他这种,属于等级最低的一种圣旨,是门下省拟定的。皇帝看过之后,在后面写“可”字。

而送来的这一份圣旨,确实连李世民亲书的“可”字都没有。

因为原件门下省要留下备案。送来的这份,只是众多抄件中其中一份。最后写的是“制可”,意思是这表扬信、奖状,是皇帝认可的。

这一份,是表扬他献出马蹄铁和曲辕犁的奖状。

制书中,用了华丽辞藻。

表他心怀故国的伟大情操,又彰他位卑不忘国、为国为民的具体表现。

特别提到,他做出利于天下百姓额‘五丰犁’让皇帝和朝廷都非常欣慰。认为这是皇恩沐浴天下,朝廷教化有功的典型例子。

所以皇帝和朝廷要表彰他:赐铜钱十万,银锭五十两,缎三百匹。

以期他不戒不燥、再接再厉,为大唐,为百姓、为皇帝做更多更大贡献。

同时还表扬了杨明:说他不愧是大唐新一代的读书人,能体恤农民伯伯辛苦。并与兄弟共同制作新犁,能感悟皇帝和朝廷教化的苦心,皇帝和朝廷深感欣慰,敦促他不可懈怠。

并且嘉杨柏德教子有方,觉得他两个儿子都是有前途的。所以让他将两子送去四门学读书。具体的物质奖励却是没有。

今天来的乡亲们,都是没念过书的。制书说了什么,他们听了一头雾水。

不过那些当官的给杨皓送的那些东西,他们都认识。

钱啊,银子啊,绸缎啊。这些晃着他们的眼了。

杨皓依照宣读制书的官员指点下,接下了这制书。

来宣读制书的还是一个朝廷来的官员,但县里的大小官儿都来了。

里长、乡长和党长也都来了。

这来宣读“圣旨”的,可不是电视里演的那样是太监。人家是正五品的官儿。

杨皓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送钱?

那是不行的吧。

“高舍人、诸公,还请上座。”

给钱不行,但总要好好招待一番吧。

高冯不过三十岁出头,如今却已经爬到正五品上的官职,而且还是皇帝近臣。

他本是宣旨的合适人选,不过他是被皇帝派来宣读制书的,也是带着皇帝私下的嘱托来的。

他笑说:“时辰不早了,不必麻烦。”他让杨皓带自己去看看那口井。“听闻你在石头中挖出一泉,可否带某去看看?”

那也没有什么特色,不过就是涌水而已。而且泉眼在水下,有什么好看的?

不过人家提出要求了,杨皓难道会拒绝吗?

他正要请人动身,却又见到乡亲们满眼的羡慕嫉妒恨,忙请高冯稍待。

他正容朝村民们作揖:“皇恩浩荡。圣人与朝廷看我家有做出新犁,因这样的些许微功,特地派了这位高公前来表彰。我家受之有愧。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这是我们家的大喜事。平日里仰仗各位乡亲扶持……君买,每位在场的乡亲们每人奉钱二十文,让大伙儿也都沾沾圣恩。”

席君买高声应下了。

二十文,值好几十个鸡蛋呢。

村民们由羡慕妒忌猛然转变成欣喜。

有些一家子来了几口人的,更加心热:“六郎高义,我们愧受啊!”

杨皓忙朝东边长安方向拱手说:“都是皇恩浩荡。没有圣人,就没有我们百姓的安居乐业。我们都感谢圣人才对。”

“对,对。要感谢圣人。”

高冯看着,微微颔首。觉得这个年轻人,果然是愚子可教。

杨皓也不管席君买他们分钱,只带着高冯去看那口水井去。其他官员自然也是要跟着去的。

不想高冯只看了水井两眼,就说要回长安了。

还刻意跟杨皓走在前面,与其他人脱开一段距离。

然后跟他小声说:“李公托某给杨六郎捎一句话:且在甘谷中选好地方。”

这话掐头去尾的,什么意思啊?

高冯笑说:“李公言尽于此。杨六郎自行参详。”

最新小说: 我在仙界富甲一方 第一婚宠:厉爷娇妻太会撩 出阳神 穿越不穿补丁裤,我在民国当首富 黑希竟是量子之海中唯一真神 【综英美】复活点竟是我自己! 封灵师笔记 乱世逃亡后,我成了开国女帝 方圆的古代生活 多次元帝国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