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降帝 > 第十七章 燕王府要姓姜

第十七章 燕王府要姓姜(1 / 2)

如果说,这世间还有什么事情值得陈逸之关注的,那便是关于苏无用的了。

早年间,有传闻,说是这二人同是翰林院编撰,抬头不见低头见,二人年轻时候,脾气都不太好,都倔,处事久了,难免发生些什么矛盾,二人就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日日争吵,成了仇人。

到后来,陈逸之靠着妻子家里的关系,步步高升,想要提拔一下自己的老冤家,可苏无用却骂道:你个小娘养的,竟然靠着这种手段高升,我苏某不屑与你这泼皮为伍!

再后来,苏无用凭借着恢复长安典籍,三年六个月的长安长街讲学,一跃成为大儒,压了陈逸之一头,于是这二人就更不怎么来往了。

居高位已经十余年之久,陈逸之早已经厌倦,日日无事,便喝喝茶,混混日子,果真如苏无用说的那般,大官都是不做事的。

无趣的生活总得找些事情来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做,于是,陈逸之把准头重新瞄上了当年的老冤家苏无用。

只是这些年一直没有什么机会罢了,直到舞弊事发,原想着嘲笑苏无用一番,国子监祭酒,竟然被人算计了?

但到头来,嘲笑的话一字也没说,还亲力亲为地:为他摆脱身上舞弊之嫌疑。

舞弊事罢,那老头似乎变了,变得不像个大儒,市侩了一些,一日街上偶遇,老头竟然指着自己的鼻子骂道:你一个个有胳膊有腿的,还需乘轿子吗?

自己当即便下轿,和那老头比试了一番,从菜市场东街一直走到户部衙署,又从户部衙署一直到了安德门。

谁也不服谁,两个老家伙就这么靠双脚走着,那几天,将金陵转了个遍,一时间竟也有意思的很,比做官有意思多了。

只是这几个月来,那姓苏的老头似乎不见了,听说收了一个憨傻儿做关门弟子,闭门造册了,一时间无人相伴,甚是无趣。

今日偶然从李从嘉口中的得知苏无用说了一袭话,便来了兴趣,想要反驳几句。

陈逸之说自己可不是什么酒囊饭袋,但片刻之后,这位老大人咂了咂嘴巴,面露为难,这些年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自己了。

每日到衙署喝喝茶,到了饭点,溜得比谁都快,时不时还要下馆子去胡吃海喝一顿,不是酒囊饭袋是什么?

“殿下,大人,该进去了!”一旁的小内官吴起提醒道。

…………

二人进得殿内,引起内阁中书的几位老大人抬头看去,心里却都在奇怪:这两个人什么时候在一起了?

许久不见的李景遂白了许多头发,正坐在首位之上,仔细地瞧着手里的奏折,时不时的还要拿朱笔在上边写些什么东西。

良久,才抬头看着殿内已经站着的二人,当看到李从嘉时,李景遂微微有些吃惊,挠头问道:“你怎么来了?”

“臣来禀报八皇子”

“我怎么”

二人一起说话,都说了半截,互相看了一眼后,停下了嘴,二人都以为李景遂是在问自己呢。

“尚书大人先请吧?”李从嘉欠身摊手道。

陈逸之自然也不需做作,拱手淡然道:“臣来禀报八皇子成人加冠一事,诸项事宜已经安排妥当,殿下与诸位大人辰时,便可移步承天殿观礼!”

“尚书大人辛苦了!”李景遂不咸不淡地回应了一句。

在李景遂眼里看来,今日的八皇子冠礼是件很小的事情,至少如今对闵的战事更值得李景遂关心些,按例,陈逸之来报,也是合乎情理的事情,但方才李景遂的那一句:你怎么来了?

很显然是对李从嘉说的,因为至少在我们这位燕王殿下的认识中,李从嘉可是很少参加这等无聊的事情的,更何况八皇子与李从嘉并没有什么交集,所以才问了一句。

“吴王殿下今日到此,有何贵干?”李景遂放下手中朱笔,将其搁置在笔架上,问道。

“来参加八皇子冠礼,凑凑热闹,怎的?我不能来吗?”

李从嘉这句话将李景遂噎的不知该接什么为好,按例,李从嘉即为八皇子的皇兄,哥哥来参加弟弟的加冠一事,情理之中,更何况,今日朝中仅有的两个公主都破例进宫了,只为参加这位皇室最小的弟弟的冠礼。

来参加冠礼,倒是个不错的由头,李景遂也不想点破今日李从嘉进宫的真实目的,便随意摆了摆手,吩咐道:“既是来参加冠礼的,你为何到此处?是有什么事情吗?”

“燕王妃昨日来我家中,托我一事,要说与燕王听!”李从嘉一本正经地说道。

姜姨娘昨日晚些的时候,确实到过十七巷,谈论中得知,李从嘉会进宫,便托李从嘉给李景遂带句话,至于什么话,旁人不得而知了。

突然,李景遂也不知道怎么了,突然咳嗽了两声,起身下阶,快走几步来到李从嘉面前,拉着李从嘉便入了偏殿。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