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称雄 > 第437章 弃辽

第437章 弃辽(2 / 2)

可惜。满朝文武,就是一直坚持着这种愚蠢的战略,不断的加强关宁锦,让清军一次又一次的轻易的绕过。从燕北长城一线破口入关。

这里面,其实与辽西关宁军的强大有关,当时朝廷仅剩下这样一支能战的兵,这些人的话语权很重,他们不肯放弃辽西。那么朝廷就算想更改战略部署也难。

不过刘钧可不是他们。

当他入京之后,就立即开始调整京畿的防御了。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其实刘钧已经把要做的都做好了。

从宁远到山海关,再到密云再到昌平,甚至到宣府、大同,这条北方的长城防线,早已经被层层加固过了。

现在守卫在这条防线上的,基本上都是楚军。他们有充足的训练,精良的装备。先进的火器,加上充足的粮饷,丰富的经验,使得刘钧有足够的自信本钱,完全不怕吴三桂会反。

这也是当初刘钧明知道跟吴三桂硬刚,极可能会逼反吴三桂,甚至会让吴三桂倒向清军一方,他也丝毫不惧的底气所在。.┭┮.┯

“陛下,从大同到宣府再到昌平、密云、蓟镇、山海关、宁远,甚至到天津、旅顺、登莱、镇江。这数千里之地,我们有一条钢铁防线,布置着过三十个协的精锐兵马。这都是完成了整编,完成了换装。有着充足粮饷的新军。”

“在这条防线上,我们已经修筑了大量的炮台,堡垒,装备了数百门火炮。叛军敢来,那是自寻死路。”

吴甡见得不刘钧这副态度,“既然我们有如此强大的军力。那更不应当放弃辽西,这个时候应当立即集结兵马前往关外平定叛乱。”

刘钧冷哼了一声,都不想跟吴甡这种人说下去了。

“皇兄,我们难道不能出兵辽西平乱么?”朱慈烺问。

“当然可以,但那样做,并非上上之策。一来我们需要时间动员,二来会增加后勤负担,第三,放弃这条坚固的防线,舍弃那些炮台火炮,这是弃已之长。而相反,如果我们暂时放弃锦州等地,把兵马撤退紧靠着山海关的宁远。”

“那么一来我们各镇兵马靠的更近,互相能支援,二来我们的补给线更短。而反贼呢,就算他们拿下宁远之外的辽西之地,那也没有什么用,那里一无粮食二无人口,他们占据那里,什么也得不到。相反,他们只能继续进攻我们坚固的防线。他们的补给线会拉的很长,很长。最重要的,这近千里的距离,会让他们与辽东后方的脱节。”

刘钧在辽西点了几下。

“这可是漫长的距离,当他们一路从辽河赶到我们的宁远城下,或者我们的燕北长城下时,他们将面临着严重的后勤补给问题。同时,他们将与后方拉开长长的距离,严重脱节。”

“到那时,我们完全可以守着我们的防线不出,就能把清军耗死。等再过个把月,海上的冰都化了,那个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在辽东起反攻。就如前年那次一样,当清军杀入辽西之时,我们从辽东北上,直捣他们的老巢。清军如果回防,我们可以半路拦截,也可以再撤兵,到时清军只能疲于奔命。”

刘宗周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反贼有十五万人马,我们的防线真的能挡住他们吗?”

“当然能。”刘钧坚定的道。“而且若是挡不住他们,那我们更应当收缩防御,而不是千里救援锦州,跟贼军在辽西交战。当然,我可以在这里很郑重的向大家承诺,别说十五万反军,就是再来十五万,我们的防线也能挡的住。”

说了这么多,反正刘钧就是一个意思,没兴趣出兵辽西。

其实刚才那番话,刘钧也只是随口说说,比如什么自辽东出兵北上直捣敌巢之类,不过是安慰皇帝和诸大臣的。事实上,刘钧的计划里,根本就没打算要在三年之内跟清军全面开战的意思。

打仗,尤其是灭国之战,不是那样轻易开打的。

刘钧现在也没兴趣费尽全力的去打一场灭清之战,那会消耗他太多的精力。清军的实力还是很强的,刘钧计划还是先用其它手段来削弱清军。

就如现在,让清军主动的来进攻,这远比费尽心力的跑去辽东讨伐更合算。

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打仗得有目的。这跟作生意一样,得计算好了才动手。按刘钧的计划,清军遭受了那场大败后,后续的可怕影响力还没真正展现出来呢。根本不用马上急着跑去辽东攻打,只要给予后清足够的压力,继续封锁他们的经济,再分化原来清军征服的那些蒙古和女真部落,再偶尔袭扰一下,派间谍搞点破坏什么的。

这样坚持个三五年,满清自己就会全面崩溃,到时人口不足,粮食不足等等各种问题爆出来,说白了,打仗打的就是综合国力。

满清原来全靠各种抢劫,抢人口抢钱抢粮食,来维持他们的扩张,维持他们的军队战斗力。而当他们再抢不到东西,自己还损失无数的人口和地盘,损失了那些附属部落的进贡、税赋和兵员劳力等,他们还能坚持多久?

想想历史上隋唐征高句丽,高句丽还不如满清呢。而隋朝全盛时期是多么强大,可强攻硬打,结果就是两败俱伤,隋朝还比高句丽先亡了。唐朝继续强打,结果李世民这么厉害的人物,依然铩羽而归。

最终唐高宗换了战略,缩小出兵的规模,同时搞多线作战,还联合了新罗一起用兵。经过长时间的战争后,高句丽终于撑不住先崩溃了,最后被一举灭国了。

这就类似于后世的朝鲜,本就一个撮尔小国,结果还把全部国力用来搞国防备战,搞先军政策,结果固然小小国家拥有几百万军队,可时间一久,国内其它的各个体系就崩溃了。

你强壮男人都去当兵,物资都用来生产军备,短时间还好,时间一长不崩溃才有问题。

以前大明腐朽,军队不堪,挡不住清军的进攻,无法抵御他们的入关劫掠,因此这种坐观成败的策略自然是行不通的。

但是现在,以楚军的战斗力,不主动出击,而是防守,那清军再怎么打也是占不到便宜的。打仗,只会越打越亏。

刘钧不需要忍多久,有个三年,到时再出手,就能一击致命。

不过,最终吴甡还是不同意左良玉率部撤出锦州,但他勉强同意暂不调集兵马去增援锦州。

“先让左良玉坚守锦州。”

刘宗周表态支持吴甡。对这个结果,刘钧只是笑笑。要么战要么守,这种既已经同意不增援锦州了,又不撤回左良玉,算什么?这不是在坑左良玉嘛。

“皇兄,还请你来总督各镇防御兵马!”朱慈烺最终还是觉得只有刘钧更值得相信。

刘钧看了眼吴甡和刘宗周,两人点点头。

“钦差朱慈烨督师直隶、关外两军区各镇兵马,全权负责讨逆平叛战事,直隶、山西、辽东、辽西四省及诸镇督抚总兵等大小文武官员,悉听节制!”(未完待续。)

...

...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