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二百五十九章 断人财路

第二百五十九章 断人财路(2 / 2)

“这万万不可,滥杀有伤天和!”,张振勋大惊道,随即又意识到这样的说法很难说服一个杀伐果断的“开国皇帝”,接着补充了一个看上去更加有利的理由,“如果大开杀戒,当地华人难免受到殃及......”

“放心,我们大同党还没有那么冷血,除非他们逃匿、甚至反抗,我们才迫不得已采用雷霆手段。”,李晖先是解释了几句,然后突然话锋一转道,“不过执行这项任务的是日本军队,说不定真会出现误会,要不这样?让爪哇岛上的华人华侨都迁到巴达维亚和泗水算了,这样也方便我们放开手脚......”

张振勋顿时大惊道,“这可不行啊!人都走了的话,产业没人照看,肯定会出事的!”

“没关系,符合要求的话,事后政府会给予补偿的。”,李晖笑着安慰道,但却没告诉对方,根据大同党的政策,土地都要国有化后重新分配,当铺、米店、钱庄均不允许开设,都不符合要求,这四项去掉之后,南洋华商的财富至少缩水掉八成以上......

不过张振勋就算不知道这些,也听得出李晖不怀好意,心中不禁悲愤难平,满清还在的时候,张振勋恨它腐朽无能、保护不了他们这些海外之民,现在总算有了一个有能力保护他们的强力政府,对他们这些南洋华商却比西方殖民当局还狠。

但张振勋不知道的是,李晖会改变最初天真的想法,正是因为他们这些海外华商一次次地让其失望。李晖现在终于明白,像陈嘉庚那样不惜为国破家的坚定爱国者在海外华商之中只是少数,包括张振勋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始终都是利益至上。

就拿张振勋来说,他虽然被后世认为是爱国商人,但仔细分析之后就会发现问题。

张振勋在事业的最巅峰时期(1870年前后)及其以前对国内没有半点投资,直到海外事业走下坡路才回国投资,选中的却是对国家和人民毫无益处的葡萄酒厂(要考虑到当时中国的处境),就算当时重工业不准私人投资,也该优先投资像纺织面粉这样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以张振勋的见识,不可能想不到这些,他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觉得葡萄酒的利润更大罢了。

说白了,张振勋回国投资其实只是海外产业被西方殖民政府剪羊毛限制了发展之后回国投资开辟新的获利渠道、同时分摊风险的举动,这是很有见识的做法,但要将其称为是实业救国,那就未免名不符实了。

好吧,其实晚年的张振勋还是兴办了一点真正利国利民的事业,但现在的他肯定还没这个意识,而他今天的态度和反应也说明了这一点,比起华人的出身,他更多地还是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商人。(未完待续。)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