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武侠修真 > 侠行天下 > 第十四章:救出

第十四章:救出(2 / 2)

解决办法其实有两个,一个是唯心的,一个是唯物的,当时蓝染天下武团遇到这样的困境时,所使用的就是唯心的办法,因为外的无逻辑其实是依照进入其中的生命体的意识来决定的,因为一个人的意识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杂念,混沌念头,或者说连自己都不知道的潜意识念头,每一秒中,一个人可能产生了几十个上百个杂念,所谓的心猿意马就是指的这个。

而武者的静中悟神,其实就是把一切的杂念全都镇压下来,从中领悟到自己的真心,自己的真神,一遍一遍的悟神,到达传说中的七神境时,那时的每一个念头都纯洁无暇,不是指道德上的纯洁无暇,而是指其每一个精神,每一个念头都毫无杂念,纯如处子,任何时候都保持着心念如一,那样的人如果出现在外中,就真的是心想事成,任何事情都会遵照其想法而来,想要任何天财地宝都可以垂手而得,外的无逻辑对其来说根本就不存在。

但那是七神境,传说中悟神的终极,人类思想上的最终与唯一,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至少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还是生命体就几乎不可能达到,至于传说中夜帝是七神境成为内气境的,这种说法蓝竟陵不置可否,只是私下里不只一次怀疑这个传说的真实性,因为蓝竟陵本身就是神相级强者,而且是神相中的顶尖,在他那个位置所看到的风景,自然不可能是普通武者所知晓的那样。

用蓝竟陵的说法是,每一次悟神,都是作为生命体从精神上的升华和超越,每一次都是一次进化,这种进化随着悟神次数的增加,进化幅度就会越大,然后最终从精神上彻底超越凡物,从精神上处于超越者的境地,而从肉体上要跟上这种精神上的超越,那就自然是从内气的本相,心相,到神相层次了,若是要用悟神的多少来比拟实力的层次,那么差不多三神境相当于本相,五神境相当于心相,六神境则相当于神相,至于真气境,那只是一个契机,并不相当于七神境,真正的七神境,其层次要远远超越真气境。

而当时蓝染天下破开这种困境所使用的就是唯心的办法,整个武团以蓝竟陵为最强,他是神相级层次,他将他的神彻底放开并且笼罩了整个外影响区域,然后在哪种情况下静心明神,将自己的神与笼罩该片外区域的庞大混沌杂念进行相互抵消融合,如此才破开了那处困境,这就是唯心的办法,你不是心想事成吗?那么我就纯粹一心的希望你灭亡,一念如此,毫无杂念,你是灭亡好呢?还是灭亡好呢?

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基础就必须是心相级层次,若是实力连心相都没有达到,那么那怕你已经七神境了,也最多是仅保己身而已,因为你仅仅只有你自己的精神完美无暇,身体还是凡人,没有办法将自己的神延伸出来保护众人,以及击溃这片天地的异变。

而唯物的做法就只能够治标不治本,因为除非是类似太古时代那样的神级科技世界,不然没可能以唯理性的方式来解析这一切,也解析不了这一切,理解不了,懂不了,就无法做到彻底解决,唯一的办法就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办法,两个人或者以上看着,只要看着时就不会在你的视野中发生变化,只有你看不到的地方才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很是奇妙,类似于蓝灵儿在太古时代所学到的量子相对论中所了解到的一些极微观现象,看到时,和没看到时呈现出来的两种不同结果。

蓝灵儿并不知道这个猜想是否正确,但这几乎是目前唯一的可能性,或者说蓝灵儿能够想到的唯一办法,而在这群武者进入后没多久,所有人都望眼欲穿时,这时就有两名武者从大门中穿了出来,他们抬着一台自动贩卖机,在他们之后居然还跟随着七八个人,这七八个人都是一脸惊喜加懵逼,而随着人群的回归,其余武者也都陆续从门中穿了出来,他们都或多或少拿了一些东西,有食物,有淡水,有衣物,有被单,有洗漱用品……甚至连椅子和桌子都拿了许多。

这些人脸上都有喜意,也都是得意洋洋,毕竟作为第一次进入迷宫,然后又从迷宫中安然回归的人,他们确实是有得意的资本,而跟随他们回来的这几人,一询问就被告之,他们是另一艘船上的难民,也是被困在了迷宫中,不过他们幸运的是并没有一直在迷宫中试图寻找出路,而是待在原地等待救援,如此一来他们就没有落入到更深层次的迷宫中,而是浮在迷宫表面,也就是原建筑里,而众多武者进入的地方,一开始就是在迷宫表面,也就顺利遇到了他们,而他们最担心的这些武者走过的地方就会变成迷宫,这样的事情也并没有发生,他们居然顺利的回到了甲板上,而且还带回来了食物,淡水,衣物之类的东西……

所有人都狠狠松了口气,而第一次是最困难的,第一次成功之后,虽然所有人还畏惧迷宫里的鬼怪之类的存在,但是甲板上大多数的男人都站出来决定参与下一次的探索行动,探索人数一下子达到了四十多人,这样一来,可以探索的地方就大幅度增加了,如果只是迷宫表面的话……

他们将会救出越来越多的人,探索越来越多的区域,直到他们找到去到岛上的出口,又或者……

发现这个迷宫更大的秘密!

最新小说: 引气长生诀 邪道圣主 掌门在创业 武圣医仙 锦时迷途爱未晚 锦衣卫当差,开局签到风神腿 启禀陛下夫人装怂 重建大明朝 最牛中间商 时光不再至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