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新山海录 > 第四十九章 局势(下)

第四十九章 局势(下)(1 / 2)

刘尚书闻言,如蒙大赦,谢恩起身后,又朝着谢伯温道:“下官见识短浅,还请丞相海涵。”

谢伯温见至正皇帝平息了此事,便不再计较,不过心里已经给此人打了一个难堪大用的符号,同时也把他划出了自己的阵营。

李成山的眼神闪烁了几下,没有说话。他人老成精,倒是认为刘尚书说的很有道理,只不过他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好建议,因此没有冒头吭声,凭空得罪谢伯温。

至正皇帝见没人再说话,就点头道:“如此,北疆诸事便按此等安排。即日选拔得力人选,秘密前往鲜卑,以为盟约。”

“臣等遵旨,陛下圣明!”

说完了北疆之事后,两仪殿里的气氛明显轻松了一些。不过,至正皇帝明显还不满足,又朝着谢伯温兴致勃勃地道:“丞相,北疆既然已安排妥当,不知中原的红巾贼军如何应对啊,朕洗耳恭听。”

谢伯温心里暗暗叫苦,他本来想今天能把北疆的事情有个安排已经算是个交代了。红巾之事,他打算再仔细斟酌一下,没想到皇帝如此心急,看这样子不在今天有个结论怕是没完了。

他暗自叹了一口气,先喘了口气,然后缓缓地说道:“陛下,红巾乱军固然是毒瘤,但现在我们还面临着其他的大麻烦,也不得不防啊。”

至正皇帝见谢伯温顾左右而言他,知晓他也是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脸上顿时又阴沉下来:“哦,丞相所言有些沉重,不过说来听听。”

谢伯温道;“江淮红巾,以香教为手段,在民间偷偷摸摸传播,愚昧百姓,蛊惑人心。但是,若非遇到天灾,纵然香教有再大的能耐,也不会有人跟着扯旗造反。说一千道一万,还是灾荒的问题,老百姓吃不上饭,自然要闹事情。”

平心而论,谢伯温这些话算是一语道破天机,直指问题核心。但是正如刚才他怒斥刘尚书一样,现在风水轮流转,轮到他只能看破问题,却解决不了问题了。

无它,大新朝廷现在缺钱少粮,四处捉襟见肘,根本无力解决这一困境。

说道缺钱,朝廷从来就没富裕过。自大新建立之后,就一直紧紧巴巴地过日子。不过,朝廷穷可不是皇帝穷。大新皇族本就是河南大家,又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捞足了油水。太祖在位的时候,励精图治,给皇家内库打下了好底子。虽说至正皇帝上台以后,因为好大喜功,败了几次家,但是没有伤筋动骨,还撑得住。

少粮问题就大了。太祖在位的时候,算得上风调雨顺,着实有几个丰年,人口也大涨。可问题是,粮食这个东西最多也就存个两三年,时间长了就霉了烂了。何况,太祖在位时,大新虽然勉强称得上太平,可远远没有贯朽粟陈的盛世。

贯朽粟陈,出自《史记·平淮书》:“汉兴七十余年之间……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是说大汉朝的时候,官府的钱多的穿钱的绳子朽断,仓库的粮食多的都流出来没人吃腐烂掉。

极具讽刺的是,这本《平淮书》上记载的淮地正是现在的江淮行省,当年粮食多的吃不完的地方,现在就因为无粮可吃而逼得老百姓造了反。

谢伯温语气沉重地道:“陛下,眼下北疆还有八十多万大军,军饷和军粮一刻不能耽误,否则影响军心,必生大事。二十多万阵亡将士也要抚金,这也不是小事。算下来,没有三百万两银子,北疆没法安定。户部现在却连三十万两银子都拿不出来。”

“银钱的事之外,河北,河东,河南,乃至京畿的夏收及其惨淡,这个月怕是都撑不过了。离九月的秋收还有三个月,如何渡过这段时间,可是个大问题!前段时间长安米贵,一度到了三两银子一石米。这样下去,到时候怕是有钱都买不到粮食了。长安如此,其他的地方怕是更难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才是天大的难事!”

此时,李成山却突然开口道:“既然如此,那更要打红巾了!”

他这一句话一出,包括至正皇帝在内都有些愣神。刚才谢伯温还罗列着没法打红巾的事儿,这位老国公却出人意料地跳出来唱反调,着实让人有些吃惊。

李成山没有理睬其他人的神色,他朝着至正皇帝道:“陛下,钱财一事臣,臣了解不多。不过,粮食一事,臣倒有些间见解。”

“老国公但讲无妨。”

“谢陛下。丞相大人,老夫先问下,今年三月,关中粮尽,是如何解决的?”

“那自然是依照惯例由江南出粮,走运河转黄河,最后经渭水运抵长安。”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