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第一福星 > 第044章 工部的麻烦

第044章 工部的麻烦(1 / 2)

“来人,传工部尚书阎立德。”李治朝着殿内传唤官吩咐道。

没过多久,工部尚书阎立德便匆忙的来到了大殿。

“臣阎立德拜见陛下。”

看到这白须老者进殿,明非瞬间有些同情李治了,当今朝中担任大官的都是快入土的老头儿,几乎没有见到年轻的,而且大多都是先皇留下来的官员。

官员虽老迈,却又替换不得,着实难受。

“爱卿无需多礼,今日召你来是有要事,朕且问你,京城八条水可否有堤坝?”

阎立德拱了拱手道:“回陛下,贞观年间水涝后,已在各水筑过堤防,每条水域皆设堤。”

李治听完,目光望向了明非。

明非领会,向阎立德问道:“请问阎大人,每条水域有几处堤防?”

“这位大人是?”阎立德见明非面孔有些陌生,疑惑的问。

李治介绍道:“他是朕钦点的钦天监五官平章正明非,无妨,你且告诉他便是。”

明非朝阎立德拱了拱手,以示敬意,毕竟人家官职高出自己好几大级,好几十小级,还是客气些好。

阎立德向明非回了一礼,答道:“每处水域中设有一至三堤,但……如今陛下治世有方,风调雨顺,有些堤防已年久失修,弃矣。”

明非听完有些无语,没有就是没有,还要借此拍一个马屁,这些官员可真是能奉承。

他向李治提议道:“臣建议每处水域应根据地势筑堤,凡地势落差大处筑堤,凡下游有庄稼处筑堤,堤坝应设有暗洞引流,应有闸口,以便应对面对灾情时应对。”

“臣觉得不可,如此一来,每条水域至少筑十堤。”阎立德摇了摇头,“况且,明大人所说筑堤之法在下还从未听说过。”

没听说过?明非有些诧异,不是说唐朝的水利工程空前发达?是假的?莫非他们以前修的堤坝都是小水渠?

李治询问明非道:“你可清楚这筑堤之法?”

“臣略知一二,不过也只是耳闻。”

李治点了点头,接着对阎立德问道:“如今长安城周围有多少陂塘?”

“回陛下,江南等地有几处陂塘,至于京城处,还未修建。”阎立德弯腰答道。

明非看到李治的目光又投了过来,思索了一番,缓缓说道:“臣以为,至少每三户农户应修建一处陂塘,以便灌溉之需,平日里亦可养些鱼虾,以供食用,一举两得。”

这相当于小时候见过的农村的小池塘,平日里蓄水,需要时可开沟引流灌溉,这样以来,土地便不会干旱。

在池塘上钓鱼更是童年一大趣事。

“陛下,江南地区灾害频发,应当修建陂塘,但是这京城一带常年风调雨顺,如此做只会浪费钱财,不值当啊。”阎立德说道。

李治未理睬阎立德的话,便大手一拍,吩咐道:“这两件事刻不容缓,朕命工部在一月之内将京城一带陂塘建好,至于堤防,也要加快速度。”

就让明爱卿协助阎爱卿来做此事吧。”

“什么?刻不容缓?”阎立德心中诧异,他以为自己听错了,这好好的为何要如此着急?

他不解的问道:“水利固然重要,乃民生之基础,但不知陛下为何如此心急?”

李治大笑了一声,转而严肃道:“长安等地马上就会有大旱,到时就为时晚矣,筑堤之事急不得,可徐徐图之,至于陂塘之事,阎爱卿定要速速办好。”

“大旱?”

这两个字在阎立德脑海中如同惊雷炸响,这对于他这个工部尚书来说可是头等大事,可是这好端端的为何会大旱?

李治接着笑道:“朕知道你不相信,在你面前的明爱卿出自卜术世家,深究此道,你无须多言,朕随后就会下一道旨意,由明爱卿助你。”

他转头又看向明非:“明爱卿如何?”

明非心中骂娘,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五官平章正,只负责看天文、看风水,为什么修水利也要掺合进去?

这可是个风吹日晒雨打的苦差事,干不了。

但是皇上已经发话了,要他协助阎立德,又不好拒绝,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陛下,臣回去便会画出堤图与陂塘图,画好后定会交给阎大人,至于如何筑堤,细枝末节,臣也不懂,便交给阎大人了。”

“不可啊!”阎立德阻止道,“我见五官平章正大人如此年轻,陛下万不可轻易相信,三思而后行,切莫做如此劳民伤财之事!”

“你是说朕考虑的不周到?”

李治笑了笑,并未理会。见阎立德还想说什么,连忙示意他退下:

“无须多言,爱卿退下吧。”

阎立德见李治心意已决,重重的叹了口气,走出大殿。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