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中唐之潜龙在渊 > 第67章 最后一刻

第67章 最后一刻(1 / 2)

“长史,长史……”一名士兵急匆匆地跑到李泌跟前,额头汗水晶莹,嘴里喘着粗气,顾不上行礼就大声禀报道,“西面和南面有号角……是我军的号角!”

“什么?”面色阴沉凝望山下战场的李泌精神一振,急忙转过身问道,“你听真切了?”

“是……是的!”

“哈哈……定是援军到了!”李泌两眼放光,毫不犹豫地传令道,“号角兵,速速吹号,联络两路援军,让西路援军即速赶赴北线战场,协助将军抗击张忠志的骑兵;南路援军直接抄史朝义后阵。”

几名号角兵在同伴的护卫下,向西、南方向飞奔而去,各自寻了个制高点,奋尽全力吹响了手中的牛角战号。

激昂的号角如同闪电一般划破长空。

不多时,西、南两个方向传来回应的号角。

“还好,来得正是时候!”再次听得回禀,李泌长长出了一口气,紧握成拳右手猛地一颤。

居高临下观战的同时,还安排了十余名士卒留意四下的战况,李泌能够更加全面把握整体战局。

对己军所面临的艰难境况,他自然是清楚得很——以主帅杨错而下的三军将士奋力死战,才使得战局勉强保持着僵持局面。

但李泌也知道,这种僵持根本无法维继长久。

由于张忠志的参战,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已经旗鼓相当,而且因恒州骑兵的介入,敌我骑兵数量的优劣已完全掉了个。

如果不是因为陷入了混战,仅凭两万余恒州骑兵源源不断的冲击。就可能导致己方防御地崩溃。

“援军到了,我军必胜!”

仆固玚奋力劈退一名北疆重骑,神情激动地振臂狂呼。

“援军到了!”兴奋的欢呼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于战场之中。

紫云山上响起地悠长号角,如久旱的甘霖,让陷入苦战的唐军将士希望顿现。

斗志再一次飚升至顶点。

“杀!”仆固玚闪身让过一柄骑枪的刺击,手中大刀斜斩而出,即将与他错身而过地一名敌军骑兵在飞溅的鲜血中,跌落尘土。

“杀!”悍不畏死的唐军与横冲肆突的重骑兵展开对攻搏杀。

无数唐军如落叶一般被撞上天空。如泥尘一般被铁蹄践踏。

但他们对手却也无法肆意骄狂。

无数重骑兵被以命搏命地唐军步卒刺落战马,砍成肉泥。

数名落马地重骑兵,甚至被丢失兵刃的唐军生生咬死。

对手的疯狂,令重骑士兵们发自心底的产生一丝恐惧。

当年在关外的一场大战中,张忠志原本手中的那支久经沙场的精锐重骑,被同样出自恒州、却要更加悍勇的河东骑兵拼得损失殆尽。

眼下的这些重骑兵都是当年大战之后,张忠志重新征召起来。骑术、技击方面比之以前的重骑兵可能并不逊色多少,但在沙场经验上却是一天一地。

这支重骑兵根本就没有遭遇过太过强硬的对手,也没有经历过真正残酷的血战。

此刻,面对坚忍不拔的唐军,本已逐渐占据优势的他们,居然在斗志上产生了动摇。

两骑快马一前一后驰上了土山,分别向史朝义禀报了两支敌军正由西、南两面迅速朝战场靠拢地紧急军情。

“哦,援军?”史朝义面色如常,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惊诧,似乎一切皆在他掌握之中,淡笑说道。“杨错居然还有援军?”

但许季常却从史朝义眼中看到那瞬闪即过的疑惑、震惊,知道他只是在故作镇静,以此来稳定军心罢了:“西面的援军大概是驻守新安城的田神功,但南面的援军却不知从何而来?”

史朝义点了点头,微蹙的眉头显示他正在思索此事:“或许是从山南东道或者是江南西道刚北上增援杨错的兵马。山南东道与汝州距离特别的近,如果提前能够安排,想要北上增援并非难事。”

“唐廷三线开战,又要防备吐蕃和山南西道的变故,动用的兵马绝对不下几十万,居然还能抽调得出兵力来?”许季常轻叹说道,“陛下,战事不能再拖了,否则于我军颇为不利。”

“传令全军,倾尽全力击溃唐军,不惜死伤!”史朝义眼中厉芒乍闪,沉声喝令。

“嗷……呜……!”撕心裂肺的狼嚎自西面方向狂啸而起。

“怎么会有契丹人?”王武俊恰好冲杀至战场最西沿,第一时间就听到了那奇特的狼嚎声,随即便看大批一片阴云迅速地飘过来,诧异万分。

王武俊在幽州曾与契丹人交锋过不止一次,自然知道狼嚎是不少契丹部落厮杀时常用的战斗口号。

不多时,越飘越近的“阴云”,证实了王武俊的判断。

千余光着脑壳的杌头契丹骑兵,如一群草原上捕食的恶狼,呼啸着、奔驰着……那架势,绝对是敌非友。

“辛忠义,你上去,挡住那些契丹人!”转过头,王武俊大声冲不远处的骁将辛忠义喝令道。

“嗷……呜……!”狼嚎声中,果毅都尉述律阿虎领着麾下的契丹骑兵开始了第一轮奔射。

疾飞的羽箭撕破空气时发出凄厉的啸叫,争先恐后地扑向迎击上来的北疆重骑。

“噗噗噗……”

箭矢入肉的闷声不断响起,数十骑当即扑倒在地,引得地面一阵颤动。

一轮发射完毕后,两部骑兵相距已不到百步,述律阿虎引领契丹骑兵几乎是在原地转了一个小圈,避开恒州军的冲锋。

最新小说: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 大唐:我的徒弟是李承乾 宁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