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小溪边的家 > 第十四章 初入佛门

第十四章 初入佛门(1 / 1)

虽说是考察期,但对我来说,已算是正式进入了佛门。为了尽快适应寺庙的生活,我主动向寺庙里的小和尚们请教佛门仪规和日常课诵的内容。由于我没带任何的衣物,几个女居士就给我弄来了几件旧衣服换洗。

我住到第七天时,住持师父找我问道:“你来出家你父母知道吗?”我如实回答说:“我父母不知道。”他立马绷起了脸,严肃地训斥道:“出家是要经过父母同意的,你父母没同意的,我们是不能收留你的。”我急忙回应道:“等我剃度之后,我会跟我父母讲清楚的。”住持挥挥手说道:“这是不可以的,不符合佛门的规矩。”停了一下,他又说道:“这样吧,你给你父母打个电话,征求下你父母的意见。”我有点犹豫,但见到他那不容置疑的表态,我只好乖乖地拨通了邻居家的电话。

母亲对我的来电显得有些意外,忙不停地问了我几个问题:这两天去哪里了?怎么都没回家?家里来了姑姑等老家的亲戚我怎么还不回去?有个城里的做铝合金的师父找到家里来说要请我去做事……。我不敢跟母亲说实话,支支吾吾地说我在朋友这里玩,过几天就回去。站在旁边的住持显然有点不耐烦,一把夺过我的电话,直截了当的对着电话筒大声说道:“喂,我这里是太姥山云山寺,你儿子要在我们这里出家,你同不同意啊?”我不知道当时在电话那端的母亲听到这句话的反应是什么,也不知道母亲当时具体跟住持说了些什么,我只听见住持反复在强调这里是太姥山云山寺,你儿子决意要在我们这里出家当和尚。住持没说几句就把电话又递给了我,电话那端的母亲早已泣不成声。到了这份上,我只好跟母亲实话实说了。我跟母亲确认了刚才住持所说事情的真实性,也表明了这事我已经想了很久,现在决心已定,希望他们能够理解我。母亲在电话里一再要求我先回家,跟家人和亲戚们好好商量下,如果我真的下决心走这条路,他们会尊重我的选择。我不加思索地拒绝了母亲的要求,并异常决绝地说道:“我已经出家了,出家无家,我不会再回家了,希望你们照顾好自己,就当没生过我这个儿子吧。”电话那头,除了抽泣声,我再也没有听到任何的回音,于是,我挂断了电话。

第二天,母亲和我哥哥就找到了寺庙里来。母亲眼睛略显浮肿,对我近乎哀求地说道:她们会同意我出家的,但希望我能够先回家一趟,跟亲戚们交待一番,她会把我当成出家人看待,会煮素食给我吃。住持和寺庙里的一些居士也都劝我应该跟母亲回家一趟,把家里的事情交待好再来。我拒绝了,并坚定地跟住持说道:“我想效仿释迦牟尼佛当年那样出家修道。”住持和居士们不再劝我了,母亲和哥哥还想劝我,但见我态度坚决,也只好无奈的离开。

我送别母亲到了山门外。母亲劝我不要再送了,我停了下来,但仍一直目送着她们不断地走远,又朝母亲拜了三拜。母亲多次回头看我,向我挥挥手,示意我回去。直到他们消失在我的视线中,我才返回了寺庙里。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学艺时的师傅、发小以及村里左邻右舍的一些人都来太姥山劝我回去,但均被我严词拒绝。

不久,我就落发了,师父给我取了个法名叫如愿,取意:如愿得道。从此,我正式开始了晨钟暮鼓的生活。

我当时想,这辈子就好好呆在这山里修道吧。

作为一名僧人,我首先要做的当然是遵守佛门的清规戒律了。清规戒律虽然都是佛门规范出家人言行举止以及僧团或寺院日常管理的基本准则,但它们却是两种不同渊源的规范。戒律被认为是源于佛陀在世时为其弟子们所立下的行为准则,所有的佛教徒都应该遵守;而清规则是中国佛教某一派别的祖师大德们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倡立的规则,为汉地佛教某一派别的僧人所遵守。在中国,由于唐宋以后禅宗流传最为广泛,所以禅宗祖师所立下的清规在汉地也普遍地流行起来,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随着佛教在世界各地的广泛传播,不同语系不同教派的佛教戒律有所不同。汉传佛教有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菩萨等戒律。其中,沙弥戒是男性僧人(女性僧人称沙弥尼戒)初入佛门时所受的戒律,通常是由你所依止的师父在给你剃度时直接授予,仪式比较简单。受了沙弥戒的出家人,在佛门中相当于还处在实习期。实习期满后,经考核合格了,再给你授比丘戒(女性僧人称比丘尼戒,又称具足戒、大戒)。现在汉地比丘戒传授仪式相当复杂,需要举办盛大的典礼,获得官方的许可(民宗局和佛教协会),人数往往好几百人,只有大寺院才有能力去举办这样的法事。受了比丘戒后,才算有了正式身份,这时你会得到一本由中国佛教协会颁发的证书,叫做戒牒,相当于僧人执业证书。有了此证,你基本上就可以在汉地佛教各个寺院通行无阻了。

由于是刚剃度,我受的是沙弥戒。沙弥戒有十条,分别是:不杀生(不杀害一切动物)、不偷盗(未经同意不能拿别人的东西)、不*欲(包括不能*交和手*)、不妄语(包括不能说谎话、不能恶语伤人、不能挑拨离间、不能斗嘴以及不能说一些无意义的话等)、不饮酒(包括不能饮用含酒精的饮料以及吸食能够让人形成瘾癖的东西,药用除外)、不坐高广大床(不能坐在或睡在高大舒服的床铺及住舒适的房间)、不香花鬘涂身(不能在身上涂抹香味及佩戴任何的香料及装饰物)、不歌舞观听(不能观看歌舞表演及一切娱乐性演出)、不非时食(过正午即不能再进食)、不蓄金银财物(不能拿钱和蓄积财物)。虽然看上去只有简单的十条,却基本上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行住坐卧、衣食住行。除此之外,汉地僧人还普遍遵守着一条戒律,那就是素食。茹素是汉地佛教的一大特色。甚至可以说,汉地僧人对茹素的遵守往往要严格于其它戒律,比如上述戒律中的不非时食戒和不蓄金银戒,这两条戒律在汉地佛教中罕有人去遵守,特别是不蓄金银戒,在汉地基本已形同虚设。

由于戒律的严苛烦琐以及时过境迁与时下当地不相适应等问题,几乎对于所有僧人而言,要完全的遵守那些戒律是不可能做到的。而汉地绝大多数的寺院里对僧人除了素食独身这些外在的标签有要求之外,对具体戒律的遵守则基本取决于僧人自觉。与我而言,由于当时坚定的信念,我对于那些清规戒律的遵守是异常严格的。我除了遵守那些大家都在遵守的戒律外,还固执地想去尝试遵守那些很少人能够遵守的戒律,比如:不非时食戒。当然,当你尝试去做一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时,就难免会受到一些人的嘲讽和非议,包括我师父。除此之外,寺院里所有的脏活累活只要没人干的,几乎都由我包揽。平常的扫地、生水、做饭、挑担子、砍柴、洗碗、采茶叶等日常寺务自不在话下。那些照顾老年僧人、寺院垃圾处理、挑倒泔水等没人愿意干的脏活,我也往往是一肩挑。这对于生性有些洁癖的我而言自然会有点挑战,但在一切都是修行的信念支配下,我自然也是义无反顾,任劳任怨。

除了日常课诵及寺院干不完的活,一有空闲,我就会捧起佛教经典阅读。从简到繁,我几乎不想错过每一本佛经。我试图从这些繁复的经典当中寻找到佛陀所宣扬的解脱之道。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