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空降1630 > 第一百三十六章 “武昌一号”

第一百三十六章 “武昌一号”(2 / 2)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的新年刚过,高峻山就开始筹划南征长沙,他预计通过一年的征战,把整个湖广都纳入到自己的管辖范围。

他是准备亲自出征的,但是遭到周世臣和徐以显的强烈反对,他们一致认为,高峻山必须坐镇武昌,攻城略地的事情交给武将们去做就行了。

这一次高峻山接受了他们的建议,这样,南征的重任就交给了周世臣去完成,周世臣率领刘文秀的第八旅和马金的第九旅,在过完元宵的第二天就出发了。

周世臣他们出发之后,留在武昌的除了马文的野战炮营和周文江的水军之外,大多都是新招募来的新丁,或者投降过来的明军,这些人大约有三四十万人,高峻山组建了二十个新兵营,把他们打乱分散在新兵营里接受训练和改造。

这二十个新兵营高峻山命名为兴武营,当然,每一营都派有教官和督[新顶点 .booksav.]导,无须高峻山太过于操心。

高峻山要操心的还是军工生产。

现在他在武昌开始筹建大型船厂,铁厂、铜厂、铝厂、玻璃厂、织布厂。

这些都需要技术力量的支持,才能够建造的,承担这些任务的都是崇文工学院派来的工程师[笔趣屋 .booksav.],崇文工学院是工程师[笔趣屋 .booksav.]们的摇篮。

在武昌的大型船厂所承担的造船任务,可想而知是为了造远洋大船的,它所造出来的船要比“襄阳一号”还要大,而且还必须是蒸汽机为动力的,这是高峻山给工程师[笔趣屋 .booksav.]们所提的要求,虽然蒸汽机还没有造出来,高峻山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造出来的,所以大型船厂必须早于蒸汽机造出来之前开工。

高峻山为大型造船厂引入了船体放样技术,使得造船工艺要求更加精准,也能够将船造的更大。他这一次提出的要求是造出长四十丈,宽八丈的大船,外形就仿照“襄阳一号”,也是三层甲板二层底仓。

最底一层是动力系统舱,是整个大船的心脏,还未造出来的蒸汽机将会放在这一层。而“襄阳一号”所拥有的一套复杂的摇浆系统将不复存在,这样就节省出了近百名的摇浆工,取而代之的是锅炉工和机械工。

第二层便是储藏舱。储藏舱分四个区域,一个是生活储备区,一个是淡水储备区,一个是火药库区,一个是防火救生用品存放区。区与区之间有明显的隔离措施,并有专人保管。

第三四层是战斗舱,与“襄阳一号”一样,配置有火炮,当然,火炮的数量要比“襄阳一号”的多上一倍。

第五层是指挥舱和休息舱。

这是高峻山给工程师[笔趣屋 .booksav.]们的大框架,就是个蓝图,具体的细节就要工程师[笔趣屋 .booksav.]们去设计了,设计好了之后才可以出图纸,然后放样施工。

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高峻山把这艘还未定型的大船设计成铁甲船,虽然披上重型的铁甲后,会影响航行速度,由于应用了动力系统,就算降低了一些航速,也比目前的“襄阳一号”的航速快,更何况,它换来的是生存能力,这样的牺牲还是值得的。

高峻山给这艘还是理念中的大船取名为“武昌一号”。

“武昌一号”与“襄阳一号”同属一个系列,只是“武昌一号”增加了动力系统,船体比“襄阳一号”的大,航速也比“襄阳一号”的大。可是,将来“襄阳一号”也改装成动力系统的,还说不定谁比谁快呢!

万事开头难,只要迈出了第一步,“武昌一号”最终肯定会造出来的,这只是时间问题,高峻山很有自信,就如当年他相信“襄阳一号”一定能够下水一样。

正当武昌的军工生产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襄阳船厂的工程师[笔趣屋 .booksav.]们把两艘缴获的蜈蚣船改造成了“襄阳二号”和“襄阳三号”,并开到了武昌城下,与“襄阳一号”一起守卫着武昌的江面。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