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我妈是长孙皇后 > 第四十四章 纷乱的贞观八年

第四十四章 纷乱的贞观八年(2 / 2)

长孙皇后点头微笑同意之后,长孙无忌这才随李世民离开,至于李安的事情,因为这次和李世民谈的事情比较棘手,所以后来,长孙无忌也就忘了,最后还是长孙无忌第二次见到李安之后,才又想了起来。

当然了,长孙无忌忘记也是很正常的,因为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谈的事情可不是小事情。

大唐的贞观八年呀,它是一个多事之秋呀。

这一年,天象示警,天公不美,灾害连连。

五月初一,天上出现日食。虽然在今天看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天文现象,但在中国古代,即使是在唐朝,仍然是被认为国家将有灾难的凶兆。

到了农历七月秋天,先是陇右即今天甘肃地区发生地震,“陇右山崩,大蛇屡现”,不光是地动山摇,连大蛇都集体出来兴风作浪。

紧接着,崤山以东、黄河以南和淮河下游,暴雨成灾,洪水泛滥,“山东、河南、淮、海之间大水”。

最最可怕的是,这一年,狼烟四起,边境不稳,大战将至。

就在不久前龚州道即今天广西平南附近的东王洞和西王洞的少数民族叛乱。虽很快被平定,但西南一带仍不太平。

西南刚摁下葫芦,西北就浮起瓢。在今天青海一带的吐谷浑部落的可汗慕容伏允,对唐朝玩起表面友好暗地捅刀子的两面手法。

明面上,派使臣到长安觐见李世民,大打感情牌,大谈大唐与吐谷浑的世代友好之情,在得到唐朝的一大堆赏赐后满意而去。

但使臣刚出长安,还没回到吐谷浑,慕容伏允就派军队到鄯州,即今天青海乐都抢劫了一把,“未返,大掠鄯州而去”。

李世民勃然大怒,派使者去批评慕容伏允这种前恭后倨的不地道行为,要求其亲自去长安,当面向大唐皇帝说明情况,做出深刻检查。

慕容伏允很硬气,“称疾不至”,哥病了,身体不舒服,去不了。当然,这是台面上说得过去的原因,实际是怕去了就回不来了。

不去长安做检查的慕容伏允,脸皮还很厚,要为儿子慕容尊王求娶大唐公主。

为安抚吐谷浑,确保这瘪犊子不闹腾,李世民答应了,但要求慕容尊王到长安接亲。

慕容伏允也怕儿子一去不回,拒绝让儿子接亲,李世民只能解除婚约。

公主没娶成,让吐谷浑部落颜面尽失。毕竟能迎娶天可汗的公主,是当时大唐周边各部落的荣耀。慕容伏允一看煮熟的鸭子飞了,索性破罐子破摔,与唐朝彻底翻脸,进攻兰州即今天甘肃兰州,廓州即今天青海化隆,连续突击唐朝边境线,还不遵守“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国际公约,扣押唐朝使者不放。

李世民这时仍然没有放弃外交解决的思路,派了十来拨使者去外交斡旋,做慕容伏允的思想工作,“上遣使谕之,十返”。接见吐谷浑驻唐朝大使,要其看清形势,分析利弊,站好队,“又引其使者,临轩亲以祸福”。

慕容伏允这老小子非铁了心的和唐朝干到底。李世民的耐心也终于到了极致,既然笔杆子说服不了你,那就上刀把子吧,东突厥我都收拾了,还让你一个小小的吐谷浑反了天不成?

所以李世民现在已经没有别的想法了,就是准备整军,歼灭吐谷浑,找到长孙无忌,就是为了和自己的这位心腹通通气,等着上朝的时候,让所有的大臣都赞同自己出军的想法。

因为皇帝他不是无所不能的,特别想要做贤主的皇帝,由于大臣们的思想都不统一,皇帝也是需要坚定的支持者。

................................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