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往事(1 / 2)

话刚说完,郁且狂又恢复了常日里耐人寻味的表情:“常言道良禽择木而栖,姑娘一点就透,想来不会不懂此理。”

他的这些话似乎是在提醒徐云怡谨慎选择汉王,可他不也选了汉王吗?既然同在汉王麾下,他为何要暗讽徐云怡黑白不分、是非不辨?为何提醒徐云怡良禽择木而栖?

这就是郁且狂!向来让人捉摸不透!

疑惑于郁且狂之言的同时,徐云怡也有话要提醒郁且狂:“相公之言,也是我想说的。太子与汉王看似不分伯仲,但只要细细分析,便不难得知孰强孰弱。适才相公也说了良禽择木而栖,聪明之人一点即透,我的话就这些,望相公细品。”

说完话后,徐云怡也模仿起了郁且狂,给了他一个耐人寻味的微笑。

这次轮到郁且狂疑惑不解了——听徐云怡之意,似乎也在提醒自己谨慎择主。可得知自己也为汉王效力时,她不应该感到高兴吗?

郁且狂开始在心底暗想——徐姑娘所言倒是不假,太子与汉王看似不分伯仲,但细细分析后,便能发现太子之势早已压过汉王。太子是嫡长子,身份尊于汉王,身后又有太子妃、张贵妃、皇太孙及很大部分朝臣的支持。汉王只是次子,虽然军功卓著,但除了部分朝臣外,支持他的人寥寥可数,若说真有分量的,也就赵王一位了。

想到赵王,郁且狂的脑海里便浮现起建文年间在南京皇宫与他相识的情形。那时自己不过五六岁,一直屁颠屁颠地跟在赵王身后。赵王比自己大十岁,正是鲜衣怒马、意气风发的年纪。赵王把自己当做亲弟弟一样看待,耐心地教自己读书、写字、骑马、练功……

那因为某些原因,郁且狂自出生几天后便一直被养在皇宫里。皇宫里的日子是那么无聊,虽然锦衣玉食,但四周都是高墙,还有无数繁琐的礼仪……

郁且狂生性活泼好动,与死气沉沉的皇宫格格不入。直到建文元年,宫里来了三个人——燕王的三个世子,即当今的太子、汉王与赵王。那年建文帝刚刚继位,因为担心北平的燕王起兵叛乱,在方孝孺、黄湜、齐泰等人的建议下,燕王的三个世子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被“接”到了当时的南京皇宫。建文帝命令三位世子不能走出皇宫半步,但为了不让燕王疑心,允许他们在宫里随意走动。正因如此,一直养在宫里的郁且狂与他们认识了。

有一日三兄弟到长寿宫赏花,恰巧碰见了被养在长寿宫的郁且狂。那年郁且狂五岁,赵王十五岁、汉王十八岁、太子二十岁。太子生性沉静、端庄稳重,加之年纪最长,对年幼的郁且狂只是略施关爱,因此两人并无太多交集。汉王暴躁易怒、不易亲近,从未正眼看过郁且狂这个黄口小儿。只有赵王,他也活泼好动,加之年纪又小、童心犹存,好不容易在沉闷的皇宫看到一个有趣的小孩子,便天天把郁且狂带在身旁。

当时长寿宫的主位的敬太妃。她是太祖晚年的宠妃,洪武晚年宠冠六宫。即使这样,她也仅在入宫的第二年生了一个小公主,之后便在无所出。然而还未满月,小公主便因在襁褓中不幸去世了。虽然丧女,但她毕竟是生育过的妃嫔,因此太祖驾崩后不必殉葬。洪武三十一年,太祖朱元璋驾崩,而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为“建文”。太祖敬妃改称敬太妃,仍居长寿宫。

郁且狂年幼时便被养在长寿宫。在他被养在宫里的那几年,长寿宫主人的封号由“敬妃”变为“敬太妃”。

自从在长寿宫见到郁且狂后,赵王便时常来找他玩儿。因为赵王很会照顾孩子,敬太妃也很放心让郁且狂跟着他。

太子、汉王与赵王共在南京皇宫里待了一年,那一年也是郁且狂一生当中最无忧无虑的日子。

那时赵王十五六岁,他总是带着郁且狂在南京皇宫里到处乱逛。直到现在,郁且狂还清楚地记得南京皇宫的一切——长寿宫里栽满了菊花,敬太妃总会用菊花给他和赵王做菊花豆腐汤,也会给他们做形似菊花的菊花酥;咸阳宫门口有两只石狮子;雪后的长安宫最漂亮;长乐宫里养了十多只孔雀;御花园里有一个专门种植移自扬州的芍药花圃,因为建文帝最喜欢扬州芍药……

那时的汉王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他教郁且狂读书、写字、骑马、弯弓、练剑,还教郁且狂喝酒……

那是郁且狂第一次喝酒——赵王偷了一壶朝鲜进贡的马格利酒,将郁且狂带到了御花园里。他俩就像叛逆的孩子,不敢让建文帝和敬太妃知道,所以便躲在御花园的假山后偷喝酒。他们都是第一次喝酒,第一口酒下肚,两人都觉得大人最喜欢的酒又辛又辣,一点也不好喝。但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敢,两人把满满一瓶马格利酒喝得一滴不剩。

结果两人都醉了,醉倒在了假山之后。打扫御花园的老嬷嬷发现后,急忙禀告了建文帝和敬太妃。

赵王年纪较大,一觉醒来后,脑子也基本清醒了。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