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花(1 / 2)

时至最后一个环节,徐云怡和徐盈盈该比“花”了。

“宋人以煮茶、焚香、挂画和插花为四艺,插花在当时可谓风行一时。东瀛也有源于隋朝佛堂供花的花道,亦独具风格。我瞧贵府也种有不少菊花和桂花,另外也不乏枯败的芙蕖。既是如此,咱俩便各到贵府四处摘些花儿,之后便任选花器插花,以此比个高下。”徐云怡说道。

等徐盈盈同意后,两人便各自出去寻找花材了。

在徐府里找了一圈后,徐云怡剪了一些带叶的竹枝、枯木、桂花、松枝、鸢尾叶及红、白、黄、紫各色菊花。徐盈盈选的花材和徐云怡的大抵相似,只是少了枯木、鸢尾叶和松枝,而多了几枝色彩艳丽的扶桑、木槿和绣球。

准备好插花所需的花材和花器后,两人便正式开始比赛了。

大抵两刻钟后,徐云怡和徐盈盈均插好了花,恰巧两人均插了两道花,徐云怡插了碗花和筒花,徐盈盈插的则是缸花和篮花。

中式茶花有六大花器,分别是瓶、盘、缸、碗、筒和篮,用这些花器插出来的花分别被称作瓶花、盘花、缸花、碗花、筒花和篮花。六种插花风格各异,也各具魅力。

徐云怡的碗花以一个奢口尖底、形似斗笠的甜白釉碗为容器,一棵竹枝、两朵白菊、三朵紫菊及几片鸢尾叶或高或低、错落有致地插在甜白釉碗里,看起来简单大方而不失素雅。

碗花又叫盛花,源于前蜀,盛于宋朝。其花器讲究“奢口而尖底”,即宽口而尖底,又要求有一定深度,恰似一顶倒过来的斗笠。碗花遵循“一干中出,上簇下蕃”的结构特点,即既要有主干,有要有主次之分,形成错落有序之感。

她的筒花则以一个黄色的罗汉竹竹筒为容器,筒里插着一枝周炯曲折的枯木,一枝带叶桂花、一棵松枝、一枝三头含苞待放的黄色菊花、一朵已然凋谢的红色菊花在枯木四周高低起伏,颜色虽然不甚耀眼,却颇具禅意。

筒花源于南唐后主李煜,盛于宋金时期,多以竹筒为器,婉约雅丽,多为文人所爱。

徐云怡的碗花和筒花看起来皆雅致素淡,恰似她清雅高傲、不染尘俗的性格。

徐盈盈的插花则刚好相反,她的缸花和篮花色彩鲜艳,各色硕大饱满的花儿紧紧地挤在花器里,使人观之便觉耀眼夺目。

她的缸花以一个绘有富贵牡丹图的画缸为器,整个缸花的花卉以扶桑为主,不小的画缸里插满了红色、粉色、橙色和黄色的扶桑,各色扶桑里间或插着几枝多头紫菊,又以几片绿油油的芋叶为饰。整个插花色彩丰富而艳丽,粉、红、橙、黄、绿、紫六色混在一起,与画缸上的富贵牡丹图互为映衬。

相比其它中式插花,缸花显得更稳重大气。缸花源于唐朝,盛于明清。唐朝时人们极爱牡丹,常以缸花之法插牡丹,唐末罗虬就曾在《花九锡》写道:玉缸贮水,充当插作牡丹的花器。缸花造型壮丽,正如富丽堂皇的大唐盛世,也似雍容华贵的牡丹。

徐盈盈的篮花也一如既往地延续了鲜艳夺目的风格,其以一个镶金的提梁竹篮为花器,里面插着五朵硕大的绣球花。五朵绣球颜色各异,分别是玫红、洋红、粉红、深蓝和大紫。五朵绣球被一枝枝紫红、淡红的重瓣木槿围在中间,其中又间或插有红、黄、紫、白、粉各色菊花。虽然色彩丰富,却给人拥挤之感。

篮花起源甚早,佛经曾有以篮盛花以供佛之记载,佛家称其为“花筥”或“花笼”,既可端庄又可活泼,造型亦可多变。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