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扶风豪士歌 > 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天子以令诸侯(1 / 2)

朱云怡和太子、太子妃、赵王妃向来交好。赵王妃和太子夫妇担心朱云怡已久,此时骤然相见,心中的欣喜自然可想而知。

汉王妃很识大体,见太子和太子妃到来,很快就上前给两人行礼。汉王和赵王虽与太子夫妇不睦,但太子毕竟是储君,太子妃又深受皇上重视,加之亦是二人的大嫂,于是两人也只好硬着头皮给太子夫妇行礼问安。

太子极为和善,示意三人不必多礼,还抱怨汉王与赵王不等他们夫妇一同南下。

太子妃和赵王妃则一边拉着朱云怡的手,一边问她在郁宅是否受了委屈,又问她是怎样逃出郁宅的。

朱云怡知道郁且狂有心保护郁万贯,故而虽然心中极恼郁万贯,但看在郁且狂的份上,还是没把在郁宅遇刺的事儿告诉太子妃和赵王妃,只是说自己在郁宅过得很好,郁万贯并没拿自己怎么样,逃出郁宅则多亏了郁且狂相救。

至于鱼姨娘和吕姨娘的事儿,朱云怡则一个字也没有提起。

说完这些后,朱云怡又问太子妃和赵王妃怎会来赵王和汉王现居的咸阳宫。

太子妃一边为朱云怡整理鬓边的乱发,一边解释起了其中的原因。

“自从母后去世后,父皇便赋予我治理六宫之权。这些年来我兢兢业业,在后宫倒也颇有威望。虽说皇上已迁都北京,我也随之北上,已有两年未在南京皇宫,但这里的宫人依旧敬我如初。云怡你到咸阳宫这件事,便是适才在咸阳宫门口洒扫的太监来长安宫告诉我和太子的。”太子妃一边为朱云怡整理着乱发,一边漫不经心地说道。

听了太子妃的话后,朱云怡想起适才在宫门口却是见到了一个正在扫地的太监,只是她没想到那个小太监的速度竟然如此之快。自己来到咸阳宫还没多久,他便已到长安宫请了太子、太子妃和赵王妃来。

太子妃讲得漫不经心,汉王却听得变了脸色。因为这咸阳宫和长安宫本来都是嫔妃的宫殿,只是随着皇上迁都北京,两宫的妃嫔都已随之北上,留下来的都只是些宫女太监。太子、汉王和赵王都有自己的府邸,按理说不该住在妃嫔的宫殿里。然而因为他们今早才赶到南京皇宫,而他们东宫、汉王府和赵王府又都在宫城之外,故而长安宫和咸阳宫便成了他们暂时歇息的地方。反正两宫妃嫔皆已北上,暂时在两间空殿里歇息片刻也不违反礼法。

让汉王吃惊的是在事先并无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在咸阳宫外洒扫的小太监竟十分自觉地把他所见到的情形禀告给了太子妃。一个南京皇宫最不起眼的小太监尚且如此自觉,又如此忠于太子妃,那么北京皇宫里那些权势更大的老嬷嬷老宦官呢?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豹,从这小小的细节中,足见太子妃在宫里的威望是何等之高!

太子妃到南京皇宫的时间比汉王还晚,而她到达皇宫后便去了长安宫,期间咸阳宫里的宫人从未被召到长安宫,因此汉王能断定太子妃之前并未给那个小太监任何通知,那个小太监的行为完全是自发的。

由点及面,一个小太监尚且如此忠心,那整个后宫岂不已是太子妃的天下?南京皇宫如此,北京更是如此!

想到这里,汉王便觉得不寒而栗。太子妃在后宫的威望如此之高,一旦自己进入后宫,自己的一举一动岂不就在她的掌握之中?而太子监国多年,在前朝的威望丝毫不比太子妃在后宫的少。如此一来,整个前朝后宫岂不都是他们夫妇的天下?

汉王越想越惊,忽然觉得这些年来自己颇有些被父皇的宠爱和赫赫的军功蒙蔽了双眼,以至于觉得太子既不受宠、又无军功,丝毫不足为惧,认为他被废不过是迟早的事,最终太过轻敌。

汉王最擅长领兵打仗,因而自然知道骄兵必败的道理。可惜他虽在疆场上战无不胜,但在与太子的夺嫡之争中,却是此刻才发现太过小瞧了太子夫妇的实力,而自己也太过自信和骄傲了。

太子妃依旧满脸温柔地给朱云怡整理着乱发,几乎没人注意到她还瞥了汉王一眼。见了汉王的反应后,她那端庄大气的脸上露出了一个让人几乎难以察觉到的微笑。

汉王这样的反应正是太子妃想见到的结果:既不与汉王撕破嘴脸,又给了他足够的威慑;虽未直接示威,却已间接告诉外人自己夫妇势力极大,并不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可欺之人。

太子妃确实是人中龙凤、马中赤兔,看似漫不经心的几句话便能击敌于无形。她从来不主动惹事,但遇到别人惹事时也从不怕事,绝不会让人欺到头上,且反击得恰到好处。如此能力,足以让世间多少男儿汗颜。

郁且狂知道太子、汉王和赵王三兄弟间的夺嫡之争由来已久,便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出戏。细心的他察觉到了汉王发自内心的恐惧,也看到了太子妃脸上的那抹笑意,同时他还发现太子的神情几乎和太子妃一模一样……

但他也知道太子妃并非有意炫耀,倘若她愿意,确实有在后宫一手遮天的能力。太子妃张合璧乃河南人士,指挥使张麒之女,亦是太子朱高炽的嫡妻。其于洪武二十八年被封为燕王世子妃,婚后一直用心侍奉公婆,深得公婆欢心,其间亦一直跟着婆婆管理王府事务。后来燕王起兵靖难,四年后夺得皇位。永乐二年,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张合璧也被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太子妃。

当上太子妃后,张合璧并未骄傲自满,觉得因自己是太子妃而高人一等,依旧待人和善,侍奉帝后也更加用心,皇上也先皇后也愈加对其疼爱有加。先皇后甚至让她跟着自己处理宫中大小事务,显然是有意让她历练一番。永乐五年,一代贤后徐皇后崩于应天府,皇上便让当时的宠妃权贤妃处理后宫事务,并让太子妃随其协理。权贤妃被害后,宫中地位最高之人便是贵妃张氏,但张贵妃性情过于和善,又一心钻研医道,对管理后宫并不感兴趣,于是皇上便让太子妃全权治理后宫。正如适才太子妃所言,这十多年来她兢兢业业,不但得到了合宫上下的一致好评,连皇上和朝臣亦对其称赞有加。如今皇上年老,后宫妃嫔又少,除了资历深厚的张贵妃和近些年新受宠的怜昭仪,东西六宫再无显眼的妃嫔。但张贵妃无治理后宫之才,怜昭仪有过于粗俗,因而除了太子妃外,再也没人能如当年的先皇后般把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