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扶风豪士歌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1 / 2)

此时太子已避无可避,唯有闭目待死。在此生死之际,他不由得长长地叹了口气,心想真是命运弄人,自己和赵王那些年是何等要好,谁知今日竟到了生死相见地地步。他当然知道这背后少不了汉王的“功劳”,然而他命在旦夕,即便知道中了汉王的奸计,但想要报仇也已无可奈何。

常言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赵王若是杀了太子,便是公然屠戮储君,乃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最后肯定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汉王夺嫡的最大障碍是太子,其次便是赵王,倘若太子和赵王自相残杀,汉王岂非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眼见赵王手里的长剑即将刺进自己的胸膛,太子惨然一笑,心想没想到自己兄弟三人最终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然而就在长剑刺破太子的蟒袍、刚着太子的肌肤时,赵王却不继续向前使力了。

时间仿佛自此静止了似的……

太子本已闭目待死,谁知胸膛感到些许寒意之后,本已料想到的疼痛却未接踵而来。

他看了看赵王,只见赵王满脸痛苦之色,泪水早已夺眶而出,却紧紧握着手里的长剑,似乎害怕一不小心这把长剑就会往前滑去似的。

太子叹了口气,淡淡地问道:“高燧,你终究不忍下手是不是?”

听到“高燧”两个字时,赵王原本坚硬的内心立马变得柔软了起来,接着又有两行清泪夺眶而出。

“你我早已恩断义绝,你还假惺惺地叫我什么‘高燧’,真是伪君子!”赵王用左手擦了擦眼泪,答道。语气颇有些不屑,但不屑中又夹杂着些许感动。

虽然情绪激动,他还是紧紧地握着手里的长剑,丝毫不让它往前移动。

原来当年徐恬未离世之前,赵王府和东宫的关系非常要好,赵王和太子亦是如此。那时太子常宠溺地称呼赵王为“高燧”,赵王也十分亲切地称太子为“大哥”。然而随着徐恬被废及离世,赵王遂与太子恩断义绝,自此赵王不再称太子为“大哥”,太子也不再喊赵王之名,而是非常客气地称其为“赵王殿下”。

十余年后再次听到太子称呼自己之名时,那些年的点点滴滴突然又都浮现在了赵王的脑海里。想到那些年太子对自己的呵护与照顾,赵王便觉不该恩将仇报。然而再想到徐恬的惨死时,赵王又觉得此仇非报不可。

见赵王神色痛苦,神情又格外纠结,太子不由得叹了口气,然后心平气和地说道:“高燧,早在十余年前,我就和你说过这世界光怪陆离、人心复杂多变,耳听未必为真,眼见也未必为实。我多次想和你聊聊三弟妹的事儿,可你认定是我和你大嫂害了三弟妹,故而十余年来始终不愿和我们聊聊。你太过重情重义,这是你的优点,同时也是你最致命的弱点。今日我是生是死只系你一念之间,但若杀了我能让你感觉开心,那你便动手吧。不过我不能白白枉死,临死之前还是要把真相告诉你:三弟妹之事与我们夫妇毫不相干,完全是汉王在栽赃嫁祸。他想让我们鹬蚌相争,好坐收渔翁之利。”

这话这些年太子早已和赵王说了无数遍,然而赵王每次的回答都是有凌霜亲口承认,太子休想抵赖。如今见太子面临死亡的威胁却仍毫不畏惧,他不由得心念一动,心想难不成这些年来自己真的误解了太子。

当年之事早已时隔多年,而凌霜也早已殉主身亡,一时半会儿也很难厘清真相。赵王不再说话,脑海里浮现起了许多往事。

就在这时,有人忽然喝道:“休得伤我父亲。”

话音刚落,赵王便见一道身影朝自己扑了过来。那道身影之前白光闪闪,显然是带了兵刃。

见来者气势汹汹,赵王来不及多想,急忙收回长剑护住了周身。

那人来势极猛,攻势也极为凌厉。赵王知是劲敌,便不再回想往事,而是将全身心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了对方身上。

斗了几招后,赵王才看清原来那人竟是皇太孙朱瞻基。

朱瞻基飞快而又不间断地刺了赵王几剑,使得赵王有些手忙脚乱。

趁赵王自顾之余,朱瞻基急忙大声问道:“父亲,您没事吧?可否被此贼伤了千金之躯?”

太子摇了摇头,答道:“无妨!为父一切安好!”见朱瞻基出手狠辣,招招指向赵王的要害,太子急忙提醒道:“瞻基,出手莫要不知轻重,别伤了你三叔!”

赵王冷笑了一声,答道:“我朱高燧能文能武,难不成还比不过这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不用你这伪君子在这里假惺惺地装好人!”

说完话后,赵王便朝朱瞻基急攻了几剑,朱瞻基不得不转攻为守。

他们叔侄二人的功夫本在伯仲之间、不相上下,可是一人急欲为父亲一雪前耻,一人又想不能输给后辈,因此两人越斗越狠,出手也都毫不留情。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