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江东鼠辈 > 第七章 三方会战阳人城

第七章 三方会战阳人城(1 / 2)

听爹说,当初董卓跟随“凉州三明”中的张奂出战时,每战身先士卒,好几次都差点捐躯。

可拿命拼得朝廷赏的细绢九千匹以后呢,董卓就只说了一句:“为者则己,有者则士。”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立功的虽然是自己,但有赏赐就应该都分给将士。

这是什么思想觉悟?!

绝对是名将之风,深得军心!

可谁能想到,后来这家伙就越来越嚣张了,仗着自己深得军心,完全不把朝廷的领导放在眼里,作战会议老是迟到,说话时也口无遮拦。

但是和董卓一同共事的孙坚,看到这家伙打仗不行,脾气还挺大,三番两次叫领导张温效仿司马穰苴斩庄贾,干脆把董卓砍了得了。

可人家不但没被砍,现在还成了国贼!天子寝宫当自己家,后宫佳丽三千全成他一人的,享尽荣华富贵。

董卓凭什么这么嚣张?就凭人家懂得,乱世中,实力比名声重要。

当年父亲没能劝动领导砍了董卓,人家董卓可是一瞬间就说服吕布砍了丁原,收编其并州军。

如果父亲当初能摒弃道义约束,越过上级领导,直接斩杀董卓,哪里还有今天这些破事?

以张温的性格,就算当初父亲砍了董卓,估计也不敢动孙坚这位虎将。

当然,这种后话孙权是不会去和父亲说的。

北上讨董的途中,每次听父亲讲到董卓的故事后,孙权都只是点头倾听,并未发表评论。

过去的事情,就算如何分析评判,结果也都不会改变了。

孙权要做的,是改变未来!

“父亲,”看着兄长孙策还沉浸在缴获战马的喜悦中,兴冲冲的去组建骑兵队伍,孙权却对本次与曹操联合作战的根本处,发出了看法。

孙策刚刚出大帐,孙权就忍不住对父亲提醒道:“你真的相信,曹操会为了帮我们去牺牲自己的军队吗?”

别说是曹操这种聪明人,就是随便来个谁,孙权也不相信对方会真心诚意的舍己为人。

“我们还是谨慎一些,先派一支前锋军队,去和李旻的队伍汇合,看看情况,再带大军前往吧。”孙权若有所思的建议道。

按照常理分析,李旻的军队一支在盟军最前沿,肯定会引起董卓军的注意......

对啊!李旻的位置才是最容易吸引敌军攻击的!

想到这里孙权有些后怕,要是曹操没能吸引董卓去攻汴水。贼军最可能第一个进攻的位置,必定是李旻所屯兵的阳人!

“怎么,主公准备去和李旻会师吗?”程普听到孙权的话后,立刻反应到孙家军又要有大动作了。

“和李旻会师?是阳人驻扎的那支队伍吗?”黄盖也意识到这个消息分量过于大了。

“听闻李旻麾下的兵卒多为新募者,训练也不到位,作为盟友,恐怕靠不住。”韩当也紧接着提出他的看法。

在场的四位别部司马中,只有祖茂没有说话。毕竟他属于那种比较纯粹的武人,而非武将。

祖茂一向都是忠心执行孙坚的安排,很少去思考战略的内容。他的优势在于,武力值极高,而统兵能力就一般了。

虽然在场的四人都是别部司马,但是麾下统率的军队却数量不一。

其中以程普麾下人马最多,高达六千,祖茂带兵则最少,仅有一千。

别部司马本就不是正式编制,都是为了安抚有功人员而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所以带兵数量,也完全是没有规格的。

毕竟孙坚也就是刚刚被袁术推荐后,才领了个“假中郎将”,根本不可能给自己的将领太大官职,干脆统统封个别部司马得了。

孙坚转过身去,背对他的四大司马,从桌上拿起自己冲锋陷阵时必定带上的红色头巾,缓缓系在头上。

待头巾系好,他刚毅的转回身来,身上的红色战袍也随即旋起,随着孙坚的转身扫过半圈霸气的弧度。

“有酒味?”离孙坚最近的主簿傅士仁,闻到孙坚战袍上的酒味,不合时宜的愣了一下,小声嘀咕道。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