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贤皇 > 第十四章 地震二(求推荐票!)

第十四章 地震二(求推荐票!)(1 / 2)

第二天,京城经过各部通力合作,百姓都安顿好了,需要的钱粮也发放到位了。

在文华殿之中。朱见深首先说道:“北京城中,诸多事务,事权不一,一旦遇事互相推诿。故而朕以为,北京之事,当全部委于顺天府。诸位先生以为如何?”

陈文说道:“陛下圣明”

朱见深提议,各位阁臣也同意,这一件事情就过去了,如此一来,北京城之中就是顺天府的地盘了。

当然了,城墙上的驻军,宫城的防御这些地方,还是顺天府无法插手的地方。

彭时微微一顿,说道:“陛下,托陛下洪福,北京百安顿好了,正在清理废墟,即便如此昨晚城中也损失不少。”

“臣以为当开仓赈济。”

朱见深说道:“自然是要赈灾的,不过朕想推行以工代赈,首辅以为如何?”

李贤说道:“陛下聪慧,臣万不能及,竟然没有想到此等办法。可召户部,工部,兵部相商。”

朱见深才不相信,李贤没有想到。但是对他的马屁却是十分受用。片刻之后,户部尚书马昂,工部尚书白圭,兵部尚书王复都过来了。

将推行以工代赈的方法一说。

马昂立即说道:“户部粮食充足。大量漕粮就在天津卫,这几日天气晴朗,还会有大批粮食运到。”

白圭将需要做的工程,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比如城楼,比如钟鼓楼,比如河堤,道路,排水管道,兵部也报上一些,驿道修缮等等。

所有人一汇总,需要数百万两银子之多。

朱见深拍板,将这一件事情办了。并定了征召民夫的标准,一人一日一升粮食。明朝一升粮食,足够一家三口活命了。

不过,到了修补宫殿工程的时候,白圭却卡住了。

朱见深问道:“宫殿为什么不行?”

白圭说道:“陛下,缺少木料,宫殿所需要的木料,非从西南转运的金丝楠木不可。这种合抱大料,都在深山老林,人迹罕至之处。想要伐木出山,非经年不可。”

朱见深说道:“耗费如此之大吗?”

白圭说道:“伐木之事,下面人常说,百人进山,五十人出。”

沉默片刻,他知道白圭这话中,其实有劝谏的意味。朱祁镇也实在不忍心,每一根金丝楠木上有如此多的冤魂,真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能不能睡得着觉。

朱见深说道:“朕听说,辽东也有大木?”

“陛下英明,只是辽东大木,大多是松柏之类,比不上金丝楠木,不过却可以顺水而下,放排到天津卫,省工省力。工部曾经在黑龙江上造船,对东北木料十分了解。”

“既然如此,从今之后,宫中禁用金丝楠木。只用辽东大木即可。”

李贤为首,向朱见深行礼说道:“陛下英明。”

“天下百姓皆朕赤子。朕岂能不爱护”

“朕前些日子,查看诸王俸禄,让朕大吃一惊,我从来没有想过,如果按照而今藩王各支子孙繁衍下去,会让朝廷不堪重负。”

“我准备,拟定宗藩条例,从此朝廷只负责各藩王的年俸,而各藩王的族人,由他们自己负责,也酌情让宗人出仕。但是自太宗年间,朝廷消耗太多,纵然仁宣休养生息,但是其实屡次战争都没有断过了。”

“宣德年间,平汉庶人之战,征兀良哈,松潘,安南覆师,正统年有土木堡,加上九边军饷,朝廷实在不堪重复”

“瓦刺坐大,九边军饷更不能停,所以朕想暂停藩王俸禄,你们觉得如何?”“臣以为,慈事重大,应谨慎处理,不如召开御前会议”“嗯,也好,后天召开御前会议,九卿共同商议!”

自正统以后,明朝真正处理朝政的地方是在文华殿,或者是文渊阁。

如果一般政务,直接让内阁票拟,朱见深朱批就行了。

但是如果是重大的决策,却要召集重臣,则召开御前会议。

御前决议虽然人数不少,内阁六部五军都督府,都察院,有二十多人。

朱见深因此召集各部大臣,在文华殿商议。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