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古代战争统帅养成记 > 第二章 秦军与赵军军制

第二章 秦军与赵军军制(2 / 2)

嗯,王甲就是赵国国君亲自任命的,他的身份等同于廉颇。

这既保证了国君对军队的控制,又调动了将帅在战场上机动指挥的积极性。

这就是将在外君命不受。

但问题是,这个制度并没有得到赵国国君的贯彻执行。

简单的来说,这个制度等于屁。

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一直派人催促廉颇,希望廉颇早日大破秦军,打乱了廉颇的阵脚。

赵军中也是有女人的。

战况危机之时女人也要拿刀上阵,不过更多还是干后勤保障工作。

战国时期,赵国的兵种按出现的早晚可以依次排列为:车兵、步兵、骑兵和舟兵。

赵国的战争潜力极大。

长平之战失败后,燕国趁机发兵攻打赵国,赵国组建少年军,大败燕军。

少年军是不存在的,这只是我对他们的一个称呼而已。

那些少年只有十六七岁。

却在国家倾覆之间,扛起重任。

赵国的陪都便是位于邯郸之北的信都。

陪都的作用是什么呢?

当然是都城被攻破之后跑路用的。

例如南京,北京被攻破后,南明朝廷重新在南京建立南明。

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把南京作为首都,南京丢了后,重庆作为陪都,我国的陪都是南京,但我希望永远也不要用上。

上党有武库。

顾名思义,武库就是武器储藏地,和现在的弹药库差不多。

邯郸也有武库。

边疆地区,几乎很多地方都有武库,因为战事频繁。

赵军军制,律法严苛。

士卒不敢违背。

但在长平之战中,无论将官们再怎么杀,仍有士卒临阵逃脱。

这就是其不足啦。

至于赵军的军衔制度。

你可以去百度查一查,然后会发现十分的模糊,根本没有权威的军衔制度说明,更没有明确的军衔制度说明。

这个问题史学家也没有搞清楚,我也不敢妄断。

称呼也是一个问题。

那就和秦军的称呼一样吧。

ps:谢谢支持!上面的很多部分看上去都很无聊,我也这么认为的。

但是很重要,总不能大面积的军衔军制搞错吧。

有谁知道赵国军衔的?

知道请加我。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