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2 / 2)

长平会战期间,秦军运送物资的船队,从秦国雍城(今陕西凤翔),通过渭河、黄河、汾河,可以到达临汾盆地的绛邑,此处离长平已经不远了,秦军的运输能力得到很好保障。

反观赵国,从河北邯郸到山西长平,并无水路可通,而是要翻越巍巍太行山,道路艰难,可想而知,因此,长平之战,虽然秦本土离长平更远,但是秦军的粮草供应,却远远超过赵军。

一是粮食产量比不过秦国,二是运输艰难,因此,赵国虽然军力强大,是当时唯一能与秦国分庭抗礼的强大国家,但是,如此长期消耗,举国四十万壮丁身置前线,不事生产,并不是长久之计。

因此,保守老将廉颇这么无休止地耗下去,损害的是赵国而不是秦国。考虑大局的赵孝成王君臣,希望速战速决,打破僵局。毕竟,赵国无力支撑长期对峙,而向其他国家求粮也没有明显效果,《战国策·齐策二》记载:“秦攻赵长平,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

在这种情况下,赵国别无选择,只能用更具进取心的赵括取代保守的廉颇,因为,粮草不济,无法再对峙下去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长平之战,赵军在两年的对战过程中,五万人阵亡,而据白起事后对秦昭王说,秦军阵亡是过半的,可见赵军战斗力之强大,但是,最终,秦军获胜,这当然是因为白起的优异军事能力,使得赵军中计,被围困,赵军被围困四十六日,粮道被秦军切断,赵军已经饿得无法作战了,赵括不得不突围,这导致了最后的失败,而已经饿得没有力气的赵军,在赵括被射杀后,只得投降,并且四十万人全部被活埋。

因此,赵国粮草供应被切断,是长平之战失利的重大原因,而与之相反,秦军的粮草供应则非常顺畅。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大强国以举国之力相拼的大决战,《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在断绝赵军粮道方面,秦昭王也亲自出马,立下大功。

对于长平之战的结果,双方的粮草供应,是关键因素,秦军充足的粮草供应,充分利用发达的水运体系,对于最后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平之战,赵国,未战先输。

赵国没有资格拖下去。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