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不一样 > 第0003章 年号武靖

第0003章 年号武靖(1 / 2)

党争!

听到“党争”两字从眼前这位年仅十四岁的储君口中说出,首辅方从哲仍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虽然,方从哲知道如今的大明朝堂之上鱼龙混杂,党争亦是愈演愈烈,但未摄朝政的储君又怎么会知道“党争”两字?

莫非是东宫祭酒如此教导太子,又或是太子身旁的内官妄议朝政之言?首辅方从哲不知太子殿下是从谁人之口得知党争两字,只能向朱由崧旁敲道“何人教殿下此言,此乃流言蜚语,还望殿下明察”。

“首辅还是看轻了我啊!”朱由崧指着后殿的郑太后和姚皇后所站的位置,反问首辅方从哲道“先帝驾崩后,首辅说后宫之事将由谁来做主,是我的皇祖母,还是我的母后?天家之事皆是如此,更何况朝堂之上!”

“殿下慎言,莫要惹祸上身!”首辅方从哲被问的哑口无言,一时之间竟找不到反驳的语言,只得向太子保证,明日朝议会尽力约束群臣。说罢,首辅方从哲便以天色已晚,宫门即关为名起身告退。

说来也是奇怪!这个位面的大明朝政没有经过“妖书案”“梃击案”“红丸案”等案件的清洗,国本之争也在万历四十二年以福王朱常洵的胜利而告终,可为何朱由崧似乎感觉朝堂之上的群臣斗的更加混乱了呢。

除了前世历史上为人所熟知,朱由崧还从徐海的口中得知,朝堂之上除了浙齐楚和东林党的斗争外,如今的朝廷里还多了个赢得国本之争的太后党。三党斗法,到让朝堂上演出了一幕三国群英萃的戏码!

不过,你要问别人大明的特色是什么啊?朱由崧只能回答道:党争。没有党争那还能叫大明吗!没了党争,那可不就没了明味了吗!

国粹级的东西,明味十足!

目前,只要不耽误朱由崧当皇帝,朱由崧也懒的管理朝廷各派系,主要还是根据三个方面考虑。一是精力跟不上,辽东和西南的危机要远超朝堂争斗,当了皇帝也没时间跟群臣斗法,三国群英萃总比两派斗个你死我活要好。二是六部,户部、兵部、刑部还没有释放出明确表示站队的信号,党争在朝堂上还能控制在文攻的程度上。换句话说,就是一切尽在朱由崧的掌握之中。三是朱由崧身边缺人,改革没有人可不行啊。朱由崧手上也就只有东宫内官能操使唤动。更说不定刚才与自己谈笑风声的首辅方从哲就是郑太后的人。

不过,朱由崧还是挺佩服自己在这个位面的皇祖母。宫斗,党争样样不输。在外廷,太后党与其他两党斗的有声有色。在内宫,郑太后轻松压制自己的生母姚皇后,统揽六宫大权。权斗的水平丝毫不比后来的“老佛爷”差。

不过,要说朱由崧的生母姚氏有什么错,只是为郑太后唯一成年的儿子朱常洵,生了三个孩子,继而续弦成了福王王妃,随后当上大明朝的皇后,能在内宫挑战郑太后的地位罢了。

事关权力斗争,一切小心为妙!

要是朱由崧一上来就上蹿下跳,自不量力的惹怒了郑太后,说不定哪天就被郑太后以“失德”为由废除帝号。

“一切小心为妙!”朱由崧不由得又在心中念叨了一遍。

......

翌日,宫城内飘满了白联,百官披麻戴孝,先去齐跪哭丧,为先帝完尽孝。随后官居三品以上大员,再前往文华殿商议朝事。

文华殿内,郑太后居于正坐,姚皇后垂帘于坐于左侧,太子朱由崧坐于右侧。诸臣参拜后,先在朝议上定了先帝爷朱常洵的死因缘由,死于国事繁重操劳过度不幸染疾,后命人歌功颂德大书特书将牌位画像请入宗庙,供子孙拜祭缅怀先君。

待姚皇后上前复述先帝遗命后,群臣上劝进奏本。

礼部侍郎上书,按礼法尊郑太后为太皇太后领太皇太后印,请移居宫城东侧的寿宁宫,尊姚皇后为太后,承皇太后印,移居宫城西侧的慈宁宫。为万历爷生育过子女的妃嫔再加尊号,为先帝爷生育过子女的妃嫔加尊号。

太皇太后、姚太后按先帝遗命下令,现居东西十二宫的妃嫔移宫别居接受奉养,未有子女的妃嫔与内侍一起护送先帝棺椁,尽守陵之责,其余皆按先帝遗命按地位名号择皇家寺庙出家。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