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兄弟叫崇祯 > 第十六章 一面天堂,一面地狱

第十六章 一面天堂,一面地狱(1 / 2)

“王爷,我们这样做真的……”

马车中,小凌子一脸担心的看着朱由栩,只不过他的话刚说了一半就被打断了。

朱由栩摆了摆手道:“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以后不要叫我王爷,咱们现在有了新的身份。记住,以后要叫我指挥使大人。”

小凌子连忙改口说道:“是,指挥使大人。咱们这样做真的合适么,整个工部的高明匠人被我们连哄带骗的带走了三百八十七人,其中还有些是咱们直接绑票的,这样是皇上知道了……”

“放心,皇上不会有意见。咱们这是去给他弄钱,借走他点人怎么了。皇城那么大,人又那么多,重新去找些高明的匠人填充进工部就可以了。就是薛凤翔那个工部尚书要倒霉些,刚刚上任没多久就差点被咱们撸成光杆将军,估计这会儿正跳着脚骂娘呢。”

朱由栩说着,重新将身子依靠在马车内柔软的靠垫上,眼睛半眯着打盹。这个年代的交通实在是太过于不发达了,京城到蓝田足足两千多里路,哪怕日行百里都要走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更别说中间还有些难以行走的山路,花费的时间就会更多。

如今刚刚是九月中旬的日子,等真到了蓝田县,估计最少也要十一月中旬了。

此时刚刚出了京城几十里,四周还是一片繁华景象。一座接一座的小镇人潮涌动,商贾络绎不绝。京城地贵,所以很多达官贵人们都只在京城买一处小院子落脚,却在这郊区的地方买下大片土地建造宅院。三四千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穿行而过,十分的惹眼。等经过繁华集市的时候,朱由栩便命在外面护卫的刘遇节带人去买一些路上用的到的东西。有多少买多少,尽量多买。

眼前的繁华只是一片假象,大明京师就如同一个巨大的黑洞,将全国各地的物资财货都吸收了过来才造就了如此盛景。等出了这片地界,就是大大不同的场景了。

陕西今年刚刚大旱,据地方官员报称,全陕烈阳如火、赤地千里,至七八月份依旧滴雨未下,几乎颗粒无收。百姓饥饿不堪,析骸而炊、易子相食。

这里面当然有很多是夸大的成分,因为灾情报的越严重,收到的赈灾款项的数额就会越多,而且减免赋税的可能性也更大,极有可能将之前征收未达标的那部分欠税也给免掉。所以大明各地基本都是这样,但凡有点什么灾害,只要不至于过分到一眼就能看出来是瞎编乱造,那都是有多严重报多严重。

朱由栩是清楚的,天启七年的陕西的灾害只不过是个开始,从崇祯元年开始,全陕就如同被无数只旱魃盯上了一样,几乎是连年大旱。这才导致陕西流民不绝,起义不断,最终从内部瓦解了大明王朝。

不过即便知道今年的灾情应该不会过分的严重,在尚且繁华的地方多准备些东西也是有利无害的。三四千人的队伍,哪怕再多的东西都能够极快的消耗掉。

好在因为钱多,队伍在临出发之前就购买了足够多的马匹,几乎可以做到一人双骑。虽然其中有很多只是普通的劣马,但是用来节省体力,充当拉货和代步的工具已经足够了。

从保定府、太原府,到平阳府、延安府,最后再到西安府,这一路走下来,从出了京畿开始,场景就慢慢变的荒凉。往往只能看到大片大片的田地,却鲜能看到人烟。

等到了陕西,场景就变的更加荒凉,不只是人烟稀少,就连农田都是大片大片的荒芜着。因为受了旱灾的影响,河流枯竭,土地干涸龟裂,就连生命力无比顽强的野草都懒得冒出头来。

招了招手将魏忠贤叫进马车,朱由栩问道:“就算天气干旱,打井应该仍可取水,魏师爷这些年任东厂厂公走南闯北,可知为何无人打井浇灌田地?”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