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再续雄汉 > 第315章 偏师米仓道,激战牛脑壳

第315章 偏师米仓道,激战牛脑壳(2 / 2)

王嵩并没有下令进攻,而是只带着赵云一人来到山下,对着张任喊话道“师兄,虽然你对师父有些抱怨,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当初师父对你的父亲只是误伤,师父将你养大成人,传你一身本事,就是在为自己的失误而赎罪啊。如今师父已经八十多岁,身体越来越差,能活过今年就已经不错了,你就不想去见师父最后一面吗?”

张任在山上闻言,想起童渊养育自己的住事,也是泪如雨下。

王嵩又道“我知道刘焉与你有恩,你想护着他的儿子刘璋,可是凭你一人之力,你做得到吗?

那刘璋就是一堵扶不起的烂泥坎!你要是投降,我可以答应你,在擒获刘璋之后,让他去长安做一富家翁,享一世富贵。你若是不投降,我抓了刘璋之后,必灭其族!”

张任大声回应道“此话当真?”

王嵩道“我王高山何许人也,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张声大声道“好,我便答应你,不过,投降之前,让我再试一下两位师弟的武艺!”说罢,骑马挺枪,驰下山来。

王嵩对着赵云笑道“你先上,适可而止,不要伤了他。”

赵云会意,上前与张任大战一百多回合,赵云稍胜一筹。之后,王嵩让张任休息两个时辰,再与王嵩切蹉,战了五十回合,张任便被王嵩逼得长枪脱手落地。

张任输得心服口服,索性拜了王嵩为主公,然后下令全军下山,向王嵩投降。

王嵩大喜过望,拜张任为节义将军,暂领汉中太守之职,仍旧带领本部军队。而原本的汉中太守赵云,则被内定为未来的益州军团主帅。

之所以这样安排,王嵩是考虑到张任在巴蜀的影响力太大,担心将来尾大不掉,在这个四面险塞的地方割据一方。

而赵云则不一样,跟随王嵩十几年,忠诚度是得到了检验的。

张任投降之后,王嵩十万大军进逼江阳城下,守将李铁在张任的劝说下开城投降。如此一来,进攻江州的障碍全部被打通,与刘璋之间最后的决战也即将拉开大幕。

再说当初王嵩派出两路人马入蜀,一路是赵云走金牛道为主攻,另一路华雄、张绣走米仓道为辅攻。

赵云在金牛道连番大战之时,华雄等人在米仓道也没有闲着。

若论山川险固,米仓道与金牛道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金牛道之险,在剑门关,而米仓道之险,却在整个全程五百多里的险峻的山路。

汉中盆地与巴蜀之间,有大巴山脉横阻。大巴山脉中的一段,名叫米仓山。穿越米仓山的道路,被称为米仓道。

米仓山为大巴山中的一段,危峰林立,层峦叠嶂,山坡陡峻,攀登艰难。唐代学者贾耽称“兴元(府)之南,路通巴州,中有孤云山,行者必三日始达于岭”。《太平广记》引《玉堂闲话》记“兴元之南有大竹路,通于巴州。其路则深豁峭岩,扪萝摸石,一上三日而达于山顶。行人止宿,则以絚蔓系腰,萦树而寝。不然,则坠于深涧,若沉黄泉也”,“其绝顶谓之孤云、两角。彼中谚云孤云、两角,去天一握”。由此可见其山高路险之状。

华雄和张绣统帅的三万人马,在进入米仓道后没多久,就被刘璋手下大将邓贤堵在了庙坝附近的牛脑壳山。

牛脑壳山,山势高峻,登顶北望,南郑县历历在目,是控制米仓道之险地。

邓贤沿山路层层布防,华雄和张绣以板甲重步兵顶在前面,以强弓硬弩为掩护,双方反复争夺,打了十几天,才向前推进了二百多米。

后来,张绣发了狠,带着五十名善于攀爬的悍卒,用飞爪挠钩从山侧攀登悬崖,用了三天时间终于攀上山顶,然后趁夜间突入邓贤依山而建的营寨,生擒了邓贤,才破了牛脑壳山防线。

但是,牛脑壳只是第一道关而已,在后继又用了近一个月时间,才艰难地突破十几道关隘防来到难江(现名南江),南江地势险峻,山高谷深,谷底的海拔只有300多米,而高山的海拔达3000多米,由此可以想像,行人绕山越岭,攀行其间,那感觉就象是腾云驾雾一般。

在难江,华雄和张绣又遇到了非常难缠的巴蜀的大将张裔的阻挡。

张裔本是文官出身,颇有谋略,在原本历史上曾做到诸葛亮的丞相府参军。此次受刘璋重托,带一万多人马固守难江,抵挡王嵩自米仓道入蜀的军队。

张裔到了难江之后,借助地势修筑了坚固险峻的防线。华雄和张绣仰攻了二十多天,死伤了二千多人而无法寸进。

就在华雄和张绣心生退意时,令华雄和张绣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张裔投降了!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