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毒清 > 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势难当(中)

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势难当(中)(2 / 2)

兵民结合,看着人多势众,但战力相当的有限,只要你打的猛一些、急一些、狠一些,长毛贼就站不住阵脚,一旦溃散,石达开的兵员就是再精锐,也只能溃退,之后该怎么办?一点点的吞并石达开的人马就好!”

太平军的新兵,说实话也就那么回事儿了,比官军是精锐,但与湘勇相比,只有太平军原来的那几万老兵,可以与太平军硬捍,这几年的时间,虽说太平军又有了六七万老兵,但太多的新兵,冲淡了他们的战斗力。

十万大军,只有一两万可战之兵,其余的多是拿着扁担之流的民夫,曾涤生的湘勇,面对江西的石达开,不是没有胜算,这胜算虽小,但只有这么一个战法可行,那就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除此之外,怎么打怎么输。

以局部的战斗力优势,硬捍太平军人多力小的劣势,抓着太平军的小股人马就灭掉,一点点的蚕食,石达开的本事再大,也无计可施。

错非石达开能聚集精锐。与曾涤生硬捍一场,不然,退避就是失败的第一步。

曾涤生不知兵,但他也有他的优势。那就是手下有能人。而曾涤生会用人,这样的优势。就是石达开所没有的了,天下的读书人,心向曾夫子的如过江之鲫,想上太平天国这条破船的却是寥寥无几。

所谓大战略。其实也很简单,在地图上上比划一下,先下江西,再下安徽最后打天京,就是现成的大战略。

曾涤生连连失败,不是败在湘勇的身上,也不是败在了将官的身上。而是败在了他自己的身上,没那个本事,非要到前线指挥作战,不败才怪呢!

若是之前九江、现在的江西战场。曾涤生能把作战的权限许下去,或许局势就不一样了。

杨猛的一句夸奖,一番解说之后,曾涤生对于江西的战局,也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战略这东西,说着玄奇,其实真要摆出来,也就那么回事儿。

说不定平民老百姓闲聊的时候,出口的战略,也比一军统帅的高明,这东西,只有能用、会用、用的明白才叫战略,用不上就是纸上谈兵,以曾涤生的学识,要理解这些并不困难,杨猛这几句话,也确实唤起了曾涤生的战心。

“部堂,涤生惭愧!真的有些无颜面对部堂了,岳州之时,部堂就一直在提醒涤生,但涤生却没把部堂的话当做一回事儿,致使九江大败,丧了塔齐布。

前次在九江,临行之时,部堂也告诫过涤生,此次用兵的战法,可惜涤生依旧置若罔闻,辜负了部堂的拳拳热切之心。

涤生之败,非是败在了湘勇和部将的身上,实是败在了涤生自己身上。

此前,涤生心浮气躁、过于功利了!”

这就是正理八经的读书人的优点,谦虚、自省、敬贤,做读书人,曾涤生无疑是楷模,这也是杨猛要利用的一点。

听曾涤生话里的意思,这次还真是有些服气了,有些事儿,直说,怕是曾涤生的反应会过激,虽说现在的时机不错,但杨猛还是决定再抻抻曾涤生,看看他有没有该有的那点觉悟。

“对喽!就是这心浮气躁四个字,让你频频失利,此次江西战事,石达开那厮的火枪队多不多?”

石达开军中有多少还褐贝丝,杨猛还真不清楚,做这事儿的都是杨秀清和石达开的直属,杨猛只知道杨秀清之前给石达开运了一批褐贝丝,但究竟有多少,杨猛就不清楚了。

影子虽说好用,但在西征大军之中的数量并不多,加上石达开最近频繁的扩军,许多军中的具体情报影子那边并没有,报道杨猛这边的,只是石达开所部的动向而已。

说起这洋枪,曾涤生心里也泛起了怒意,罗泽南就是亡在洋枪之下,那铅子虽说已经变形,但军中之人还是能分辨出,那是炮子还是枪子的,折了罗泽南,对曾涤生的打击不小。

湘勇中的好大一批干将,都是罗泽南的学生,罗泽南在,就能把他的这些学生拧成一股绳,没了罗泽南,这些人虽说依旧敬他曾涤生,但感情上却疏远的多了。

“有!但并不多!对此事,涤生也是悔恨交加,若是多装些火枪,恐怕罗罗山就不会阵殒,周凤山的陆师也不会一触即溃,涤生守武昌的时候,也不会捉襟见肘了。”

洋枪究竟有多大威力,只有见过的人才知道,守南昌的时候,曾涤生有一支直属的洋枪队,杨猛所赠的千条洋枪,都在曾涤生的中军之中。

石达开不是没有拿下曾涤生的意思,只是这洋枪守城,格外的犀利,石达开稍一踯躅,杜降虎的援兵又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加上江南大营突兀的动作,这才有了曾涤生安然脱困的局面。

逃出生天的曾涤生,虽说极为悲观,但路上也想了不少的东西,这洋枪的数量太少,就是他心中的一大恨事。

炮震肉飞、血瀑石壁,就是曾涤生对火器战的体悟,这东西当真是犀利无比,用过之后,很难摒弃这样的犀利的火器。

若是江西战场,打的顺利一些,曾涤生或许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但江西打的太不顺利了,自己差点就交待在了南昌,湘勇的人数本就少于太平军,再抵制火器,难免再败呐!

“嗯!江西一败,多少也有这个原因的,这不老子这边正在筹划固江防的事情,水师团练的人马没多大用处,这次你在江西折损不少,杜降虎和那三千人马,就当是老子这边给你压惊的礼物了。

不过咱们俩丑话要说在前面,给人、给炮、给枪这事儿,只此一次,以后你曾夫子,就别指望老子的援助了,河道工程这边很缺钱,我都把主意打到贪官身上了,窘迫之境可想而知,给你这些人,我也是咬牙跺脚给的,便宜你曾夫子了。”

杨猛虽说废话连篇,但里面也藏着不少的机锋,这抄家充劳役之事,杨猛要试探一下曾涤生的反应,因此事两人对立就不好了。

“涤生谢过部堂的栽培之恩,大恩大德难以为报!”

曾涤生做过穆彰阿的门生,有些事儿也能心领神会,现在这局面,由不得他做选择了,石达开奸狡难斗,有了杨部堂这三千人马,或许就是湘勇的转机。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