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回到明末建基地 > 第十二章 开荒种水稻

第十二章 开荒种水稻(2 / 2)

众人听了一个个摩拳擦掌,斗志昂扬。

一个星期后每个人都带出了5个徒弟,顾二说到做到,又买了30台拖拉机分给他们。有了这些拖拉机的帮忙,人工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开荒的速度提升不少。

时间进入了天启7年的6月,到了每年第二季水稻育秧的季节。

虽然计划中的农田没有全部开垦完,但已开垦的部分用来育秧绰绰有余。顾振汉指挥劳力们把基隆河边已开好的田选了10亩,引水泡田,准备育秧。

顾振汉选了10个机灵些的劳力跟着他学育秧。

杂交稻繁殖起来太麻烦,顾振汉没有选这个品种,他选的是另一种可直接繁殖的品种。

顾振汉在商城中买了几百斤高产可繁殖稻种。挑了一个大睛天,顾振汉带着10个人从船上把稻种运到基地,找一处地方把稻种摊开晒上,然后招呼十个人围着他坐,他开始讲述育秧的过程,一边讲一边暗中发动入梦,把这十个人带入梦境中学习。

一个时辰之后,这些人从入梦中醒来,他们还以为是自己听累了做了梦。

有了入梦学习的基础,后面的育秧工序,顾振汉只要稍微一讲,他们就都能理解。

种子晒好之后放半天自然冷却,然后倒入清水中浸泡,每天换一次水,浸泡三天就会出现露白发芽。这个时候就可以把种子捞出来撒到田里面去了。

育秧的田不仅要泡好,还要施肥,做完这些准备工作之后,就把种子撒到田里,然后静静的等待种子长成秧苗。

这边育秧,那边开荒也如火如荼地进行。

二十六、七天之后,秧苗育成。开垦田地的工作也大有成效,总共已开出2000亩水田,并纵横交错的开挖出了引水渠道。

天启7年七月初,关渡基地第1次进行水稻插秧。

按照如今这个时期人工的速度,一个劳力一天可以插0.5亩,2000亩水田需要4000个人工。800个劳力,花了5天时间把2000亩水稻的秧苗插完。剩下的除除草施施肥这些田间管理工作,一个劳力可以管理20亩,2000亩水稻只需要留下100个劳力组成农植队负责管理稻田,其他700个劳力可以抽调去干其他的事儿。

顾振汉让潘显胜负责农田种植事务。把跟着育秧的10个人都留在农植队,从中选了两个能认字的叫季旺林和陈中和的两人当正副队长,协助潘显胜管理农植事务。

顾振汉探索发现,基地背后的大屯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遍布玄武岩和石灰岩。这两种岩石都是好的建筑材料,前者可以直接当石材用,后者不仅可以当石材,还可以烧石灰。

现在大船还停在河的中间,仅靠一座简易栈桥和河岸相连。这样不仅上下船不方便,搬运重一点的物资时,栈桥摇摇晃晃好像随时都会倒塌。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