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岁月中的指路人 > 第四章 秋收的喜悦

第四章 秋收的喜悦(1 / 2)

王文其实已经为张大考虑了很多了,让他找了一个人少的地方,毕竟古代山林起火也是一个很大的危害,也没有多少好的对付手段。

王文让张大挖个坑,一方面好收集草木灰,另一方面则是防止一不小心走火了,把自己给烧了,这可是希望呀!

这个过程足足持续了一个半月,王文再一次被古人的勤奋所震撼,一个六岁的孩子,每天弄出来了差不多四斤的草木灰,这要多少枯枝干柴才能做到。

换算一下,一个半月就是180斤肥料,这个量也差不多够了,毕竟太多张大一定会累倒,而且王文可不希望张大就这样一直靠草木灰堆肥,枯枝干柴可不是取之不尽的。

有的时候张大也会来井边和王文聊聊天,王文有时搭理有时不搭理,对方也觉得这才是一个神明该有的样子。

王文这段时间也在想,想那汉初三杰的萧何,刘邦称帝后,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席间,觥筹交错,君臣共饮。刘邦显得特别高兴,曰:“你们都说实话,我为什么能够夺取天下?项羽又为什么会失去天下?”群臣众说不一。

刘邦后曰:“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比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比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比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他们为我所用,所以能取得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去重用,因此败在我大汉朝的手中。”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史学上对于古代的评价有一句话,坐天下比打天下更难。

很多古籍中也多次出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后方的重要性。

汉初三杰,张良被后世称为谋圣,韩信被称为兵仙,两人都是入选后世武庙的人物,唯独萧何仅仅只有一个“明相”的称号,但是王文最推崇的其实还是萧何。

萧何稳定后方的贡献虽然没有张良韩信那样开疆扩土,攻城略地,但是汉王刘邦每做一件事,其实背后都有萧何的助力。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按照历史将会发生在不久之后的八月,不过月余时间,这个时候开战无疑会对百姓的负担加重很多的,但是秋收在即,却给人活下去的希望,以至于稍加手段,后方就不会乱。

选择这个时候,不仅仅要考虑楚王项羽以及天下的局势,还需要考虑天时地利,如果是项羽出兵平齐是人和,那么这个秋收的时间就是天时,张良和韩信发现了前者,萧何则稳住了后者,萧何的功劳不可谓不大。

“若是有机会,也要见一见这位萧丞相,这可是从一开始就跟着汉王刘邦的人物。”王文笑道。

日后的一段时间,张大来的次数明显多了,显然是生活的压力大了不少,他一个六岁的孩子也不得不分担其家里的责任。

不过有时从张大的话中,王文也是听出来,草木灰积肥的方法确实有用,自己家里种植的粟米比起其他人家明显要壮实一些。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