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 > 第34章 索菲亚-海宁斯基贸易集团

第34章 索菲亚-海宁斯基贸易集团(2 / 2)

刚刚与俄国达成的协定当中,海宁这边能够拿到的土地全都是一些高纬度的放牧地带。

最西边的乌拉尔河,其条件已经远远不如伏尔加河,东边的那三条就更加让人触目惊心。

海宁已经确信他们不可能复制缅北和印度西部的成功。

但他无法阻止机器人和那些追随自己的普通人心中高涨的情绪。

这些人在还没有出发的时候,就已经在高喊第四基地的名号了。

但第四基地的名号最终还是落到了万根手中,随着几座大型复合矿的发现,矿产开采和相关的机械制造,成为了东吁王朝东部边界附近最具开发潜力的行业。

据说那些一等合作商们,已经在费尽心思地进行各种投资了。

他们近期的分红非常不错,有的人甚至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就赚回了本钱,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加盟他们。紫金目前正在进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力图尽可能地控制股东的数量,但又要让相关的股票价格出现飞升一般的奇迹。

海宁知道他想做什么,无非是股票交易所而已。

那些根据四河协定,准备去西伯利亚创业的家伙们,也已经在考虑实行这一措施了。

唯一头脑还算清醒的,大概只有阿里巴巴汗了。他招募的合作者数量极少,而且早早地就放出话来,如果实行股票交易所制度,那么他将会策动第二基地的公司到缅北或者是印度上市,而不在自己的领地里设置交易所。

后来海宁才知道,出于提防背叛的心态,以及当地经济基础的落后,他只售卖了一小部分股份,给当地的商人,和本来就稀少的合作者。

而且他主要发展的目标,是在历史上并不出名的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的牧羊人。

这是一群朴实的投资者,因此没有人大规模地参与这次融资,只有少部分自认为精明的商人,才会选择即便负债也要掺和一下的极端道路。

海宁认为,阿里巴巴汗的这一思路,恐怕才是西伯利亚党人们最应该学习的。

而且,这家伙的棉纺织业搞得有声有色,虽然主要出产工业流水线上的简单产品,而基本没有用水力纺织和蒸汽机去挑战当地手工毛毯的想法,但因为做工新颖,产量极高,在当地的上层贵族当中,也一度被认为是值得购买和收藏的商品。

当然这家伙好死不死的也允许平民进行购买,结果贵族们觉得掉价,后来就不怎么参与其中了。

可是,毛纺织毕竟是草原上为数不多可以参与工业时代的产品。

剩下的,也就是棉纺织了。

21世纪的乌兹别克斯坦等国,仍然是以棉花种植为主要经济支柱的。这一习惯甚至还蔓延到了新疆,以至于每年都有许多河南农民跑去采棉花赚钱。

海宁也已经知道,阿里巴巴汗正在大规模地推广棉花种植,但因为时间尚短,相关的品种改良工作都还没有完成。

虽说这一工作的体量可能很小,毕竟棉花的某些种类是不太挑纬度的。但考虑到当地居民的习惯问题,这方面的推广至少也得两三年的时间才会有成效。

这就已经是很乐观地估计了。

但白山却知道,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由于当地和东北方向的中亚地区,大部分仍然以游牧业为主。所以拥有技术优势的阿里巴巴汗,自然尽可能地通过收购羊毛的方式,让这些牧民对他产生经济依赖。

这种变化在工业革命当中,导致了人们对羊的重视而忽视了人,以至于有羊吃人的说法。

就算这一地带不会演化出那样的情况,毕竟只有他一个资本家,但一旦他选择压低羊毛的价格,许多人的苦日子就将实实在在的到来。

完成这一间接控制之后,如果他们决定向东北方向发展,那么中亚地区基本上就会闻风景从,传檄而定也不再是一个传说。

所以,在羊毛纺织可以带来的巨大利益面前,恐怕没有人会轻易地选择用棉纺织去替代。

虽然他阿里巴巴汗也拥有高效的棉纺织技术,可以用低廉的成本去赶走其他的竞争者。

但是,他不可能忽视先天条件的存在,有这么多的牧羊人他没有道理不先从毛纺织入手,而去选择大规模的推广替代品。

当然,海宁在不久之后也会意识到这些问题,原因是他和叶卡捷琳娜合作的产业之一,就是毛纺织。

而在那之前,他们率先搞起了餐饮业。

中国菜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具特色的。

哪怕是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如今也有这样的观点了。

早在一月的时候,法王路易十五就同意将密西西比河的三角洲赠送给海宁,以作为交换多种技术的价码之一。

不是法国人不懂得入海口的重要意义,是海宁那边给的实在太多了。

怀揣着丰厚的报价,白山立刻就指使欧洲那边的使者们,可以立即出发前往北美。

这是打前哨的,大部队会从印度和缅北派出。

前哨部队人数有限,面对当地土著和法国人,他们选择了比较明智的交际手段,贿赂他们的胃。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