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回到唐朝当昏君 > 第四十八章河东取才

第四十八章河东取才(1 / 2)

“或许吧,乱世征程,大唐国之不国,或许只有殿下这样的人物能够再造大唐。”

……

又是半个月河东道教以及各地官吏之事都是在李炎的大盘操作,狄辰,王涯等人的细化之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政事有条不紊,李炎多数时日也就是沉吟在军营当中,虽然军队训练交由了王涯负责,薛奋负责军队大局,但是为了增强军队对于自己的凝聚力,这种军旅生活,李炎还时时不时会参加的,时不时还会儿在军队进行演讲的。

别说就是这样,李炎对于军队的掌控还时大大增强了的,没办法亲军亲兵的形象李炎塑造的太好,军队待遇也是不差的,再是加上李炎专门找人编织的思想书籍每日都有一个时辰是专门用来学习这些思想的。

从思想开始掌军这才是掌军的最高要义。

而随着日子的精进,狄辰等人关于类科举的举办也是草拟出来征程开始对外发布。

唐朝的科举虽说有种种弊端,权贵们可以随意干涉,而且还不糊名,但相对公平的环境,依旧延续下来,李炎本来在河东文官本就是不多,相继撤换掉原有官吏之后,很快缺口也就是随即产生。

为了弥补这个缺口,李炎也是只能采取科举这种办法,当然科举是由朝廷举办的,李炎自然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去用科举之名的,至少需要换一种说法。

武将可以安天下,结束乱世,但是治理天下还是需要文臣来着。

李炎不喜好偏文偏武,反倒是喜欢明初朱元璋在朝廷维持文武一个基本平衡,不至于儒以文乱国,侠以武犯禁这种局面的出现,武将权力太大会儿催生藩镇割据,文臣权力过大会儿产生宋朝甚至是明末的那种局面。

有时候武将乱国反倒是没有文臣乱国危害的大。

在这个乱世,李炎需要的是平衡,倾向的天平不能偏向任意一方。

现在文臣缺乏,李炎便是需要文臣来兴他的晋王之霸。

文武两相全,武以威慑,文以安民,天下可安。

说来科举这个东西很神奇,自从在隋朝发明以后很快就是传至各国,风靡全球。

科举是什么/归根结底就是一种选官制度.一种以学问考试的选官制度。

从夏商以来,中华就是开始不断的探索选官方式,早期的世卿世禄制,汉朝的孝廉,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可是不管哪一种都是不符合历史潮流前进的方向的。

隋唐的科举制很快的就是打破了以往选官方式的束缚,大量的庶族地主从中而起,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煞是管用。

元弃科举不过百年而亡出中原,清持科举,坐拥江山两百余年。

唐朝的科举虽然还是有的诸多的弊病,勋贵可以随意干扰,而且糊名之类的都是没有,但相对公正的环境还是延续了下来,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门荫需要一定的抑制,需要提高他的标准,而科举也要开始进行下去,因为现在说实话,朝堂经过两波的清洗,许多部门都是出现了一些空缺,关中,河东等地那就更不用说了,彻底的将两地的官吏选举权力收回中央后,那些相对割据的节度使选用的人大多数都是不能再用的了,调往地方的人手大大的不够用了。

现在的河东都是一把巨大的机器,需要补足空缺,另一方面李炎也需要采用科举来巩固自己在河东的位置。

得民心者的天下,民事什么,士农工商,士在前,民为本,工为辅,商为辅,只要把控住前两者,那么拿捏后面两个就是简单上许多了。

何况到了今天河东商者之中李炎掌控持有的也是巨富之利,不依靠河东节度使府他就是能够单单依靠手中的产业控制住商业。

农业方面,救灾扶农做的还是不错的,分发土地,供给农具,再是加上李炎专门用河东利民司来收税,农税起码比以往少上了许多来着,甚至是比文宗的时候更少。

可是兴科举并不意味这放弃武事,文武相合自己才能强国强兵。

若是像宋朝那么兴文事,恐怕大唐朝廷会儿越发的积弱下去,藩镇,什么农民起义一来就是要完蛋的。

这种事情李炎是不会儿发生来着。

文举,武举都是要举行的,文武一体嘛。

唐朝行事之今,虽然科举没有断过,可是隋唐科举取仕还是范围规模太小,这次行科举之事,其实李炎也是有野心的,他希望能够借助这次机会,将大唐天下士子文才一扫而空,然后将这些人变为自己行王道,成霸业的助力。

当然,科举考虑就是选拔人才的,对于不糊名之策,李嘉却看不上眼。而且地方那些官吏会不会儿中饱私囊他也不知道。

虽然那些都算是他的心腹,可是贪之类的,李炎还真没办法保障。

为了收罗人才,更是为了杜绝地方的私心,这次李炎也是开大起来。

“河东节度使府特于来年三月选人才以充府才,各州县非娼、优(伶优)、隶(县衙衙役)、皂(军中执役的人)者,皆可至太原府,无须地方举荐……”

低矮的城墙各处,李炎的晋王河东节度使府令就是各处张贴传播着。

“请问这晋王府令上是甚个意思?”一一老头有些不敢确信再次问道。

“晋王治理河东罢免贪官污吏甚多,以至于人才空缺,特地颁发晋王府令,明年三月,将选拔人才,只要不是娼、优、隶、皂四者之后,皆可自行参与,无须州县举荐——”

长安小酒馆之处,低矮的屋墙有些残破,两寒酸士子于其中互相对饮。

一士子小抿一口酒水,就是出言道:“如今天子治下倒是一片欣欣向荣,我游历河东,关中等地着实为百姓感到开心。”

另一士子应和一声,“是啊,说不得这般藩镇割据局面真能够早早结束吧,那样百姓日子说不得会儿好上许多。”

“于这般天下下做官参与大唐中兴该是一见多么幸运的事呀。”

“义山,你倒是放得开,你都考了几年了,实在不行的话找你那叔父令狐楚去,他现在可是政事堂相公,肯定能帮你的。。”

率先开口的士子正是李商隐李义山,而另一人则是魏扶字相之,唐初名相魏征四世孙,同州澄城破落户。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