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抗日之超级战神 > 第八百四十一章:晋绥察抗日根据地(四)

第八百四十一章:晋绥察抗日根据地(四)(2 / 2)

在国人眼里,晋北防线应该是固若金汤,再不济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崩溃的。

要知道南京方面虽然在之前极为软弱,面对日本人咄咄逼人的态度一味地妥协退让,但是并不等于说蒋委员长并没有看到日本人的威胁,更不能说他一点准备都没有。

事实上,南京方面的对日作战很早之前就在进行了。

比如说1935年的币制改革以及后面的整军计划,都是蒋为了抗日在做准备。

但是效果却有限,因此在眼见敌我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蒋委员长便把心思都放在了天时、地利、人和之上。

中国抗战是本土作战,漫长的防线也许能弥补军力的不足。长城这个古老而悠久的杰作,太容易唤起他这种灵感了。

于是乎,从1934年起,他便为早晚要到来的抗战作起了筹划——大规模构筑的国防工事。

在南京方面的规划下,在中国的两大动脉平汉及陇海路沿线,以石家在、保定、新乡为前进据点,洛阳、开封、徐州、海州为主要防御地带,筑起 了一系列坚固的阵地。

贯通京沪要地的长江流域,自吴淞要塞溯江而上、军委会下令广筑防御工事,配备重点为汉口、岳州间及上海、南京间,着重点在上海、南京陆地正面。

从乍浦经苏州至福山,设置数道阵地。在上海附近和南京外围,也构筑了数道坚固阵地。

浙江、福建沿海,要塞已连接成线,以防止日军登陆。

而山东半岛及胶济沿线,北起潍河口,沿渤海海岸,经烟台、威海、青岛至石臼所也筑有防御阵地。

华东、华南沿海及长江、珠江沿岸的旧式要塞,依据1932年淞沪抗战的经验,加以改建和扩建。

蒋委员长特别重视长江沿岸要塞的改建,使其效力一时大增。

在山西及绥远、察哈尔方面,历来受日军骚扰不断,蒋当然不会放过。

所以由中央及晋绥出资合筑了以张家口、大同、归绥、包头为第一道防线的防御阵地以迟滞敌人前进;平型关、雁门关、偏关一线为第二道防线,依恒山山脉构筑坚固的永久工事。

同时在太原周围设置了第三道防线,在正大沿线及娘子关等地也筑有阵地,就是为了防止有一天日军会全面侵华。

应该说,南京方面为对付日本人,抗击日军的侵略,多少做了些准备工作。

正因为如此,所有人都认为,作为晋北重镇的大同一线不可能,也不应该这么快就崩溃的。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南京方面虽然在抗战方面做了一些准备,然而由于几年来蒋更关心的是对红军的“围剿”及各地军阀的收纳,其努力远远不够。

而贫弱的中国金钱原已有限,再经此一番折腾,用于军队现代化的便所剩无几。

此外地方军阀对于南京方面的命令更是阳奉阴违,所谓的国防工事反倒成了他们向南京方面伸手要钱的理由。

就拿这晋北地区的国防工事来说,南京方面确实是没少下拨资金,但是真正用到实处的却微乎其微。

当南京方面的自己下拨下来之后,太原城里的那位阎大帅非但没有在第一时间拨给前线的部队修筑工事,反而让他的心腹弄到麾下的商阜放高利贷生儿子。

正因为如此,当日军杀来的时候,所谓的国防工事简直就是一个笑话,连阎老西自己都不相信那些简易的工事能挡得住日本人。

但即便是如此,明知道晋北不能死守,但为了不让自己的丑行恶事曝光,他还是昧着良心对外公布要组织大同会战,还假模假样的将傅宜生的第七集团军调往晋北、绥东一线,还火线将李服膺的第61师升格为第61军,让他们守晋北。

他这是赤/裸裸的作秀,就是告诉老百姓和南京方面,你们看,我山西军多努力尽责,在晋北布置了一个集团军,一定要和小鬼子杀一个天昏地暗,一定要保住大同城。

但是,实际情况却是,整个大同周边十几个县市也就只有李服膺所部的万余人,其他人都处于战场外围。

当日军第二次进攻天镇的时候,早已经是强弩之末的第61军最终承受不住日军强大的攻势,崩溃了!

不仅仅是重镇天镇,连同附近的阳高、大同等地也几乎没有多少抵抗,随后就被尾随而来扥日本鬼子给占领了。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