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想拯救大明但系统却让我做吉祥物 > 第三十八章 反击!百姓的洪荒之力

第三十八章 反击!百姓的洪荒之力(2 / 2)

民心渴慕和平,则战争终究会结束。

之所以华夏历史上,无论分裂多少次,哪怕是分裂数百年,最终也会走向统一。

便是因为天下一统,四海归心早已成为了华夏民族最独特的文化底色。

而欧罗巴诸国,其实也并不缺少秦皇汉武那样雄才大略的君王,但他们的民心,并不支持统一,反而认为分裂才是常态。

谁想统一,就被全欧罗巴共击之。

所以无论是谁来统治,最终欧罗巴的大帝国都会分崩离析。

这便是人民的力量。

英雄可以驰骋在历史的舞台之上,左右一时的时局,但民心却像无法阻止的时间,早已在幕后给历史写了一个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结局。

只要时间一到,一切便都会尘埃落定,历史的车轮终将朝着既定的轨道驶去。

所以,只有当百姓重新凝聚在大明的旗帜之下的时候,这个腐朽的王朝才能真的迎来新生。

另一方面。

虽然阿济格已死,但河西的清军还有三千多人没有被消灭,为了防止那些清军来追杀百姓,原味馒头三人将百姓中的壮丁整编成军,然后捡拾战场上遗落的盔甲武器来武装他们,凑起了一支五万人的空前大军。

但这些人都是没有经过训练的农民,绝大部分都不过是拿了根锄头或者削尖的竹竿,因此原味馒头三人当然不会找死般地去主动挑战清军。

他们在附近建设了营寨,设置了拒马等设施,用来掩护老百姓撤离。

而清军方面,此时主力都聚集在蒲津渡口,负责押运已经抵达的百姓过河。这里依然有超过十万的百姓被他们控制着,已经被送到河对岸的百姓也有数万之多。

闻听阿济格被杀、明军突袭、百姓暴动这一连串爆炸性的消息,这些清军搞不清楚状况,以为是大队明军来袭,顿时被吓得龟缩在渡口不敢动弹。

而原味馒头众人,则一边疏散百姓,收拢清军抢来的粮草建立后勤体系,一边开始对手下的五万壮丁进行基本的军事训练,逐步开辟河西根据地。

双方就这样僵持着。

东岸。

明军的东路军一路上畅通无阻地到达了蒲坂城下,蒲坂城中有数千清军守城,他们是尚可喜麾下的汉军旗,装备了大炮和大量鸟铳,又因为早已得知明军前来的消息,因此加固了城防。

一时间,蒲坂城变成了一座易守难攻,固若金汤的堡垒。

好在明军并没有打算攻城。他们驱散了黄河东岸的清军后,用从水路运送来的木材等材料,开始全力在岸边筑城。

明军新筑的城池,距离蒲坂城非常近,站在两座城的城墙上,均可以看见对方。

见明军打算筑城,清军急了,立马飞报多尔衮。而此时的多尔衮正在焦头烂额。他想先和顺军决战,但手底下众多八旗贵胄们惦记着财物和人口,因此都主张先攻打明军。

尤其是豪格一系的人,利用这件事大做文章,拉拢中立派企图死灰复燃,让他十分头疼。

而他派去偷袭顺军粮道的骑兵,被顺军李岩部截获,死伤惨重而一无所得。顺军主力则似乎看透了多尔衮的技俩,他们依山傍险,安营扎寨,大有长期坚守的打算。

其实顺军也是在打肿脸充胖子,李自成的军粮最多还够用十五天,但他采纳了宋献策和李岩的计策,装出一副坚壁清野,打持久战的样子,仿佛要在山上安家似的,让多尔衮拿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

而明军在黄河岸边筑城的消息,成了促使多尔衮最终决定“先明后顺”战略的最后一根稻草。

多尔衮可以接受明军抢掠财物,但不能接受明军在自己后方筑城,如果让明军得逞,自己就真的被明顺两军给包围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_手机版阅读网址:.books520.xyz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