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玄幻魔法 > 鬼谷神谋 > 第五百一十八章陈年宿仇

第五百一十八章陈年宿仇(2 / 2)

这也正是子西一贯的阴谋筹略,借刀杀人,而且从来也不自己动手,轻轻松松通过一件事就解决所有问题,一劳而永逸。

“太宰大人,子常确实没有死,而且也加入了梦魇组织,现在也身在楚都,只是想必太宰大人也知道,五日前大江上有一场残杀,这个子常被刺瞎了一只眼睛,所以这几日虽然藏身楚都到也安稳了许多。

而且此人还与楚都一些命案有关,纵然是太宰大人不提及此事,在下也不会放任如此妖人在楚都逍遥,在我离开楚都之前,定然会给太宰大人一个交待。

只是此事,还望太宰大人不要告诉它人,特别是令公子伯焉,还有莲花公主,在下不想因为此事而牵扯他们。

再者子常已是年暮之人,此时又受了重伤,太宰大人就不必亲自动手了,世仇难解难消,恶人终有天道之罚,此事在下会亲手解决,也算了了太宰大人报仇之心,还伯氏一族一个公道。”

“有左相大人一言老夫这就放心了,若是左相大人有任何需求,伯否愿倾家荡产也会支持左相大人。”

伯否此时起身对着王禅一揖,他知道王禅说得是实话,而且他并不精于武技,若只是光凭请几个刺客刺杀子常,未必能真的杀了子常。

毕竟当年的子常也是十分骁勇善战,此时又入了梦魇组织,这就更难对付,可若是王禅出手,那么仅凭今日王禅所展示的天问九剑之威,连千年修为的蛇灵都被降伏,就不用说同样只是凡人之身的子常了。

“太宰大人,其实依你如此通晓世情之智,该知道其实当年的一切主谋还是子西,为何你不恨子西反而会对子常如此痛恨呢?”

王禅待伯否坐好之后,悠悠一笑,问起伯否。

“左相大人,子西这一生恶事做尽,若说想取他人头之人,那是遍布列国,只是此人善于谋略,许多恶事都隐身其后,并不显山露水,可再如何聪明,如何阴谋诡计,他都不是左相大人对手,他的恶行也瞒不了左相大人。

所以若楚国要中兴,那么必须还政于楚王,而子西却是楚国中兴的最大障碍。

左相大人之所以并不急于一时,就是想连根拔起,让子西此等世族权贵不再控制楚国,再重用异性贤臣。

所以老夫也不会着急,正如左相大人所说,恶人自有天遣,当年他谋害了伍兄一家,我伯氏一族,这些血债自然会有报应之时。

老夫之所以还能容此恶人,也知道左相大人在楚国之谋还未到铲除子西的时候,所以也不敢胡思乱行,反而会误了左相大人之计,而影响吴楚两国交好。

此次来楚,伍兄与孙将军也曾交待老夫,只要左相大人在楚国有任何困难或需求,我们三位老人都会鼎力相助,还请左相大人放心,就算是挥兵来楚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王禅一听,这才缓了一口气,他知道以伯否如此精于世故之人,当然能从其中看出真正的幕后之人,可听伯否所言,到比伍子胥要懂得时务一些。

伍子胥嫉恶如仇,而且脾气暴躁,也十分固执,当年攻入楚都,谋害伍家的主谋平王已死,可他却掘坟鞭尸,也成了千古奇谈,也让楚国王族蒙羞受辱,而当时的子西领兵作战,伍子胥却一直没有机会亲手手刃仇人。

此次来楚,吴王夫差也只能派对人圆顺一些的伯否,而不是相国伍子胥,当然也有其中的考量。

伯否虽然与楚国子西也有世仇,可伯否却会顾忌大体,而且他若要复仇,也会比较实际一些,子相位高权重,会影响两国交好,而子常却并不一样,藏身楚都本就见不得人,而且还犯下大罪,就算是伯否请人杀了子常,楚国也不会有异议,相反还会感激伯否,也不会影响两国交好,更不会影响王禅布局。

“如此正好,在下也放心了,在此还要谢过太宰大人,谢过伍相国与孙将军抬爱。

它日在下自然用得着三位,只是在下也不会凭白受人帮忙,自然也会有所回报,还请伯大人回到吴国代在下传一个信,让二位静候,待我出使完北方诸国之后,自舍亲自去吴国,面见吴王陈清谋略。”

王禅也并非只会谋算一些恩怨情仇之事,对于列国纷争,处理内部祸端其实早就有了整体谋算,只是他做事总是谋事在前,并不急于一时,审时而导势,这样才能真正的成为掌控一切之人。

“左相大人谋事之能,天下无双,纵然是战场领兵,就连孙武如此自负天下第一之人对先生也是赞不绝口,不敢居前,有先生在,想来吴楚会有些安稳平和的日子。

老夫也年暮,去日不多,现在除了伯焉与莲花之外,其它的也不再苟求。

一切都有劳先生,若能让天下止乱安息,实是替天行道之举,德布天下,仁义广传。”

伯否也是真心实意的佩服王禅,对王禅更是信任有加,此时所说也是肺腑之言。

“伯大人,看起来该是到了用饭的时候了,今日难得旧友相聚,我们不若多饮几杯,世事之烦,总不如享天人之乐,请!”

王禅此时耳中已充斥着几个姑娘的欢声笑语,所以他也不敢再耽搁,毕竟他自王彩霞来楚,还未与自己的母亲吃过一顿饭,心里也是愧咎十分。

“请,今日就要劳烦左相大人了。”

伯否说完,也与王禅一起起身,向外走去。

</P>

最新小说: 多子多福:这个世界美女太多 黄昏议长 娇气,但软饭硬吃[快穿] 诸天星主 弃子修仙录 林枫林香儿 弃婿逆袭 第一仙皇 林北辰木心月 四海烽烟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