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玄幻魔法 > 鬼谷神谋 > 第一千三十二章不欢而散

第一千三十二章不欢而散(2 / 2)

赵氏虽然有鬼谷王禅相帮,可若是五氏共同对付赵氏,赵氏不亡也不行了。

这正好是晋王想看到的结局,让六卿自伐,而晋国王族可以得利。

只是如此阴险,以祸乱晋国为代价来满足晋王野心的想法,也是让孔丘更加失望,比之不见赵欢还要失落得多。

孔丘看着此时一脸得意之笑的晋王也是叹了一口气道:“其实王上所想孔丘明白,赵午虽然是邯郸城主,可却是赵氏族人,虽然是五百户之争,其实这个赵午是咎由自取,不该受范氏与中行氏之挑拔,不该公然顶撞赵鞅。

若说六卿之中有谁无视王上的颜面难道王上也人容忍吗?

再言之,若换一个说法,不论是王上还是其它诸侯君王其实都是大周天子臣民,任何诸侯君王亦无对臣民的生杀之权,可纵观列国之中,又有谁会把大周天子周律放在眼中呢?

王上所谋是让王权回归,可不该以祸乱晋国为手段,孔丘对此并不认同。

王上不见赵欢,其实也是在给范氏与中行氏以及其它卿世族传递一个错误信息,若六卿世族混乱,于晋国何益,于王上又有何益呢?

此事还望王上三思而后行。”

此时的孔丘已不再中庸,他所想是晋国百姓,而非只是晋王之利,所以此时的也是说得让晋王十分难堪,一点也不给晋王面子,直言晋王内心所想的阴谋诡计。

“孔丘,你可知刚才你所言,本王可以马上就把你斩了,可念在你一片仁善之心,也是为了我晋国百姓,所以本王忍之又忍。

你如此责问本王,是觉得本王有心祸乱于晋国,只想收回王权,而无视晋国百姓死活吗?

本王告诉你,列国之间,诸侯内部之争,从来也没有仁义两字,勾心斗角,无所不用极其,阴谋诡计只要能成功,可以不择手段。

此时六卿把持着晋国朝政,对本王孰视无睹,本王就如同当今大周天子,所有诸侯列国都对天子之令不闻不问。

可本王非是天子如此懦弱之人,本王要收回王权,就必须用非常手段,若是只靠夫子如此假仁假意之心,六大世族权贵有谁会把权力回归给本王呢?

你懂仁善,懂中庸之道,可你却不知权力之争是残酷的,非是你与本王这般可以平起平坐,有言说言,而是你死我活之争。

若本王对这六卿世族仁义,他们就会对本王不仁。

世间之人非是如夫子所想,以德报德,本王对六卿,八卿如此善待,可他们对本王如何,还不是以怨报德,慢慢吞噬本王的权力,直到现在本王如同不存在一般。

所以本王是不会改变的,若不借六卿之力相互残杀,本王如何能收回王权,难道靠你孔丘之仁善吗?”

晋王此时对孔夫子也是十分失望,而且也不再掩饰其目的,话却说得让孔夫子无言以对。

孔夫子一直传教仁善,可仁善对于教化普通民众十分有利,而且尊卑身份礼义也可以束缚于底层百姓,让百姓不敢造反,不敢逾越身份,让像晋王这样的诸侯王族利益得以维持。

可仁善对于权力之争,列国之争却并没有任何意义,只是束手束脚,裹足不前。

权力之争非君子可为,而是小人之举,这一点晋王看得十分清楚。

现在晋王面临的是权势之争,所以孔夫子能带给晋王的已无足轻重。

当初他重用孔夫子其实也只是想博取贤名而已,让天下贤才觉得晋王有容人之量,可现在却并不一样了,所以刚才晋王的话已说得清楚,这像是对孔夫子下了逐客令。

孔夫子当然听得出晋王所言,而且他对此时的晋王也是十分失望,不愿再辅佐一个背信弃义之人。

“王上,既然如此,老夫再留在晋国也无益于王上,无益于晋国百姓之治,而且王上此时所谋在下也无法再帮王上,也只能退出兴晋会,还望王上见谅。

孔丘年岁也大,既然不能劝服王上,只能告辞了。

同时孔丘也感谢这几年来王上的信任,与照顾,在此谢过王上。”

孔夫子此时起身在堂中对着晋王行了一个大礼,也算是对晋王的尊敬。

“如此正好,本王就不送夫子了,不过这几年来本王也从夫子身上学到不少治国理念,本王非是不念旧情之人,本王对夫子自有赏赐,等会儿会让人送与夫子,夫子也不必气馁,还是可以在我晋国设堂传教,本王也是十分支持。”

晋王此时说完,也是再次躺了下去,闭上眼睛,不再理孔夫子。

而孔夫子此时也不想多言,起身之后就朝外走了出去。

对于孔夫子而言,他与此时的晋王已是志不同道不和,再留在晋国只会有违自己所传之仁善之义,却也改变不了任何事实,而对于晋王来说,他已是无用之人,既然无用,何必多留呢?

此次会面也是不欢而散,是真的不欢而散了。

孔夫子心里当然也有准备,对于晋国他知道已非他能主宰,能主宰晋国的是权力,是对权力的贪欲,而非对于世间百姓的仁善。

</P>

最新小说: 多子多福:这个世界美女太多 黄昏议长 娇气,但软饭硬吃[快穿] 诸天星主 弃子修仙录 林枫林香儿 弃婿逆袭 第一仙皇 林北辰木心月 四海烽烟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