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玄幻魔法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第六章 磨练,出锋

第六章 磨练,出锋(1 / 1)

自跟随郭威、柴荣后,赵匡胤不断的南征北战,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磨练,同时也获得了更多战友的信任,不断的征战不断的胜利使得小赵同志战功日盛,在军中的威望也直线上升。小赵同志在不断的行军打战期间,在他的周围也渐渐聚集起了一大批军事将领。逐渐形成了一个以赵匡胤为首的军官团体。据史记载在赵匡胤周边大约聚集了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廷让,韩重赟等将领。公元954年,周世宗柴荣登基后,柴荣就亲率大军北征北汉。三月十九日后周军与北汉军二军在高平县的巴公原相遇,二军摆出阵势,展开硬碰硬的大决战。北汉大军由刘崇亲率,共计六万多人。后周因刘词援军迟迟未到,故二军交战时后周仅有三万多人。故战局一开始,后周军形势不利。北汉军欺负后周军人少力弱首先发起攻击,后周右路军指挥何徽,樊爱能见已方形势不利,不战而退,导致形势对后周相当不利。当时的柴荣估计恨不得立马宰了这二个软蛋。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所以二位主将一退导致右路军马上兵败如山倒,全线崩溃。北汉军队马上向后周中军及左军发起攻击,北汉前锋将领张晖更是一马当先首先掩杀过来。眼见后周军队要马上全线崩溃,周世宗柴荣也只能亲自上阵奋勇向前,率军冲锋。此时赵匡胤一看,老大周世宗先冲出去了,那还得了。没得话说,口中大叫一声“兄弟们上啊,向前冲”!自己一夹身下之马,比周世宗更快一步向前飞奔,奋力杀向北汉大军。即刻赵匡胤就超越了老大周世宗,直向对方前锋张晖冲去。随后,韩令坤,慕容延钊,李良,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率领亲兵数百人也向前冲去。赵匡胤上了战场也是属于那种压力越大爆发力越强的战将,眼见后周连皇帝也发起了冲锋,自己还能不拼命?所以那时的赵匡胤就像杀神降临,没几个回合就将北汉前锋悍将张晖击杀于阵前。瞬间战场形势逆转,北周将士重新士气高涨即刻对北汉军队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很快就占据了战场主导地位。真所谓“一人拼命,万夫难挡”。经赵匡胤这么率先一冲锋,后周将士立刻士气大振终于大败北汉军。一直把北汉军赶过了巴公涧,经此一战,北汉军损失了大部分兵马,仅有万余人生还。后刘词率军赶到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为了将功补过即刻越过巴公涧向北汉军发起猛烈进攻。可想而知,后周这支生力军的加入后此时的北汉军只有挨打的份了,几乎全军覆没。汉主刘崇仅率百余亲兵向太原跑去。北汉经此一役,元气大伤兵力几乎损失殆尽,再也不是后周的对手了。由于右路军指挥何徽,樊爱能战场上不战而退,虽是郭威手下老臣也被柴荣军法处置,直接砍了脑袋。而赵匡胤同志因奋勇杀敌,当然是火线获得提拔,柴荣正式任命其为殿前都虞候,正式成为后周的高级将领。柴荣得胜回朝后,对赵匡胤更为信任,对赵匡胤提出的一些合理建议是采纳有加。不久因听从了小赵同志的建议即刻命令赵匡胤整理禁军,加强训练,补充精壮士兵,练成了捧日,天武,金枪,铁骑,控鹤五班,共计四千多人,号为殿前诸班,成为皇帝直接掌握的精锐力量。而赵匡胤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这支精锐力量的直接负责人,故在军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公元956年,周世宗柴荣下诏亲征淮南,兵锋直指南唐。柴荣大军首先是直逼寿州,在有名的淝水北岸安营后,命令军队将寿州围住后日夜攻打。无奈,寿州本是南唐重镇,城高沟深,准备充分,更要命的是有一个军事水平很高的南唐统帅刘仁赡,所以一时间根本无法成功。柴荣为长时间无法破城郁闷不已。

同时,南唐主李璟见寿州被围,又调集了南唐兵马五万人由大将姚凤率领,镇守另一重镇滁州,以相机支援寿州。柴荣接到情报,担忧二州军马汇合,壮大力量后更难攻打二州,不禁忧心不已。赵匡胤同志一见此情此景,立马主动请缨,即刻率军二万扑向滁州城。柴荣对赵匡胤的表现当然是十分满意,急领导所急,主动积极的态度在任何时期都是下属获得上司重视的不二法门。不管从政,从商,还是创业,打工,急领导之急,解领导这忧,都是自己快速成长的不二之选。当时的滁州城外有一重要关隘——清流关,地势险峻也是攻击滁州城的必经之路。此关早早就被姚凤派出人马据守,赵匡胤第一次前去探路侦查时就伤了李良(李良武艺高强本不会受伤,为保护赵匡胤才被敌兵所伤,这是第一次李良救小赵同志,所以二人关系非常铁,后面李良还会多次救小赵),赵匡胤自己也被伏兵包围险些回不了大营。

但是第二天赵匡胤又带了几个武功高强的亲兵,亲自另行探路,真可谓是艺高人胆大。赵匡胤欲找另行通过之路,不久找到了附近的一个小村落。只见这个小山村依山傍水,古木森森,环境清幽,确实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赵匡胤进入村中,迎面碰上了一位大约三十四五岁的男子,赵匡胤一见此人就从心底生出好感。只见此人头带方巾,身穿长袍,脸色白净,好一个儒雅人士。“在下赵匡胤”,“在下赵普”,一问一答间,二人都已被对方深深的吸引,如果是男女朋友那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如果是哥们那就是一见如故了。大家伙也该知道此时隆重出场的人物就是后世被称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大宋第一宰相赵普同志了。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同志,字则平,幽州人氏。可谓是大宋建国第一相。首先我们来瞧一瞧同时代的人或宋代的名人对赵普的评价。

赵匡胤(宋太祖)本人对赵普的评价:识洞化原,才优王佐。契风云之玄感,禀象纬之纯精。首参开国之功,实负致君之略。昔在霸府,实为元勋。始当草昧之初,首赞经纶之业。千载起兴王之运,十年居调鼎之司。帷幄伸谋,股肱宣力。太祖对赵普同志的评价,简单的说就是认为赵普是宋的开国功臣,是太祖的左臂右膀。最得力的手下之一。

赵光义(宋太宗)大宋的第二位皇帝对赵普的评价:建邦元辅,命世伟才。早践台衡,载更时序。萧何画一之法,著于庙堂。甘盘旧学之臣,屈在班列。……。佐佑寡昧,臻于治平,毋使丙魏房杜专美于前代也。普事先帝,与朕故旧,能断大事,响与朕尝有不足,众所知也。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太宗对赵普的评价更高,认为赵普是社稷之臣也。赵普同志足以和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唐代名臣相并列。这个评价可能是有点夸张了。太宗为什么对赵普评价如此之高,当然是宋太宗将自己比作了唐太宗,我们对此也就呵呵一笑喽。

赵元僖(宋太宗次子):伏见山南东道节度使赵普,开国元老,参谋缔构,厚重有识,不妄希求恩顾以全禄位,不私徇人情以邀名望,此真圣朝之良臣也。

赵恒(太宗三子,宋真宗):蕴负鼎之雄才,蓄经邦之大略,首参密画,力赞沈机。识冠人彝,才高王佐,翊戴兴运,光起鸿图,虽吕望四伐之勋,萧何指踪之效,无以过。辅弼两朝,出入三纪。茂岩廓之硕望,分屏翰之剧权。正直不回,始终无玷。播为巨美,勒在丰碑。实千载之伟人,庶九原之可作。

朱熹(宋朝著名学者)评价赵普同志:赵韩王佐太祖区处天下,收许多藩镇之权,土国家三百年之安,岂不是仁者之功?

上述各人的评价反正用最简单的二个字来说,赵普同志就是一“牛人”!各人可能对赵普同志的评价有溢美之处,但也足够说明赵普在宋初的地位,用今天最简单的一个词来形容,赵普就是一“牛人”,没错!

赵普后追随赵匡胤同志征战天下,成为北宋初期最重要的文臣之一。滁州城外赵匡胤听从了赵普从小道直达滁州城西的建议,抛开清流关直奔滁州城。趁敌不备,一举攻下滁州城,活捉姚凤,并切断了寿州与南唐其他各州及后方的联系,使寿州成为一座孤城。至此寿州城破已成必然,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了。赵普也颇具眼光,一眼就找到了赵匡胤这个潜力股,当然最终也是一生忠心耿耿追随始终。此后赵普追随赵匡胤同志进入滁州城。恰巧,当时赵父赵弘殷经过滁州,因身体不适病倒在滁州。偏偏此时,扬州战事吃紧,柴荣急令赵匡胤率军赶往六合,增援扬州。此时,一面是父亲病重需要自己照顾,是尽孝的大事。一面是战事吃紧,需要自己即刻出发,尽忠的大事。赵匡胤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办了。赵普一见小赵如此为难马上说道:“赵将军只管率军出战,赵老将军就由我来照顾。并且你我皆姓赵,本是同宗,照顾老将军,本是我份内之事。”你看看赵普多会说话,赵匡胤同志因此也大为感动对赵普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有了赵普的精心照顾对父亲的病也放下了心,赵匡胤自己马上率军赶往了扬州。而赵老将军也在赵普的尽心照顾下,很快恢复了身体。赵普也由此获得了赵氏父子的认可,也为自己今后的飞黄腾达立下了基础。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也是给善良的人,这话一点不错。

赵匡胤同志率军到达六合后,马上派出信使前往扬州,命令韩令坤死守扬州。如果扬州兵士擅自退却,一律格杀勿论。同时派出精锐部队增援扬州,守将韩令坤知道自己的兄弟赵匡胤同志是个狠角色,同时也因为援军已到,由此也是胆子一壮,再也不考虑撤退一事了才真正的奋起战斗了。韩令坤经过谋划,主动出击,斩杀对方将领陆孟俊,南唐军队士气大落。此后赵匡胤和韩令坤合兵一处,虽然人数少于南唐军,但将军指挥有方,士兵悍不畏死,李景达率领的南唐军根本不是对手。五万多人马几乎全军覆没,李景达是一败再败,只身跑回了建康。南唐的有生力量由此元气大伤,再无力与后周相抗。经此一役,有大功的赵匡胤同志被任命为定国军节度使,兼任殿前指挥使。赵匡胤一身兼任二要职,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足见柴荣对赵匡胤同志的器重。

最新小说: 弃子修仙录 林枫林香儿 弃婿逆袭 第一仙皇 林北辰木心月 四海烽烟录 会穿越的救世主 厄难天书 都市衰神 诸天:从火影开始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