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玄幻魔法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四十六章 君仁义臣精干(一)

四十六章 君仁义臣精干(一)(1 / 2)

公元997年,经过吕端的努力新皇加冕,原名赵元侃后称赵恒终于登基,成为宋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成了传统皇位继承方式的第一人。

当然能登上皇帝之位,赵恒也清楚地知道,吕端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以及殊死的搏斗。对于这位大臣的“定策之功”,他是铭记在心的。

史料记载,为了报答吕端,每次早朝,当吕端率领文武百官进殿时,宋真宗都要起身拱手作揖,称吕端为吕公从不称其名讳。而对于皇帝的如此礼遇,作为臣子的吕端则是再三恳请宋真宗不要如此,说君臣有别,不能如此称呼。然而宋真宗却毫不介意,解释道:“公乃顾命老臣,朕怎敢和先帝相比,直呼公名讳?”

除了尊称外,宋真宗见吕端年纪已大,身形肥大行动不便,便下令把窄台阶全部加宽,便于吕端行走,还为其修值了一条宽敞的通道供吕端专用。对于宋真宗的这些礼遇,吕端甚为感动,从此更加卖力干活了。然而吕端终究已是一个60多岁的垂暮老人了,已到人生尽头的他,虽有心报皇恩,也有心无力了。

新皇登基第二年,吕端就病倒了,病重到只能告老还乡。吕端回家后,皇帝多次亲临其府宅,对其恩宠备至。赵恒希望吕端好好休养,等病好了再回来报效朝廷。然而虽皇恩浩荡,但天不假年,吕端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咸平三年(1000年)四月,吕端溘然长逝,终年66岁。

吕端死后,皇帝很悲痛,追封其“司空”官衔,赐谥号“定惠”,对其妻、其子的恩赐,更是不在话下。处理完吕端的葬礼,皇帝擦去眼角的泪水,开始重用两个新的能臣,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了。这两个能臣,就是文武双全的救国宰相张齐贤,以及能够预测未来的圣相李沆。

咱们都知道这个张齐贤,当年他靠“画地十策”起家,一步一步凭借军功,最终位列宰相之位。除军功外在律法的修订上,张齐贤也颇有建树。咸平年间,宋真宗下令重新修订律法,监察御史王济建议:如果有人抢劫时手里拿着武器,不论是否抢到赃物,此人都必须被判处死刑。张齐贤反对这个提案,他提出国家立法以爱民为本,那些没有抢到财物的人,应该减刑免除死罪。

王济反对张齐贤的建议,他认为制订刑法就是为了遏制犯罪的人,如今这个人已经犯罪了,不管他抢没抢到赃物,都已经构成了他犯罪的事实。既然已经犯罪,就应该从严处理,一旦从轻发落,岂不是鼓励更多的人去犯罪?

两人争论不休,无法求同存异,只能当庭辩论。辩论期间,王济言辞激烈,说得激动时,竟然痛斥张齐贤“迂腐、不合时宜”,应该“解甲归田”等等。见此情景,宋真宗赵恒下令暂时散会在送走群臣后,他私下询问宰相吕端的意见。吕端同意张齐贤的做法,他建议道:“国家立法,崇尚宽仁,不能一味喊打喊杀,若行苛政,后患无穷。”于是,宋真宗听从了吕端的意见,采纳了张齐贤的建议。

史料记载,赵恒与吕端偷偷摸摸议论时,在大殿之外,群臣依旧在热烈地讨论。王济依旧在闸述自己的想法,决不妥协。结果这边大家正讨论呢,那边宋真宗已经颁布诏书同意了张齐贤的建议。

胜负已定,大家都觉得王济该倒霉了。于是见风使舵的大臣们立刻掉转了船头。他们纷纷痛骂王济态度嚣张执法严酷,不体谅百姓要求免其官职。在这一片喊打喊杀声中,张齐贤却启奏道:“百官畅所欲言,虽争执不断但都是为了国家,臣恳请不要追究王济的责任。”

此言一出王济感动得那是不要不要的,其余百官对张齐贤也都刮目相看。宋真宗更是感慨颇深,再三褒奖张齐贤有容人之量,认为他绝对是一个好宰相。除了有容人之量宰相肚里能撑船外,张齐贤对司法判案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当时有两位皇亲国戚因为争夺父亲的遗产,闹得天下皆知。他们一共打了十几次官司,也不能结案。即使是九五之尊的宋真宗亲自出面游说也不能解决。因为每一次财产分割后,双方都认为对方占得多自己吃了亏,所以不同意结案。这个案件拖了好几年,搞得宋真宗焦头烂额,也没有一个解决的好方案。为了替皇帝分忧解难,张齐贤主动请缨要求断案。

按理来说张齐贤官拜宰相,有辅国重任不应该去当什么法官。但是赵恒迫于无奈已经为此事焦头烂额,当然是同意了张齐贤的请求。

最新小说: 弃子修仙录 林枫林香儿 弃婿逆袭 第一仙皇 林北辰木心月 四海烽烟录 会穿越的救世主 厄难天书 都市衰神 诸天:从火影开始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