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宋时 > 第二十三章 面授机宜定玄机

第二十三章 面授机宜定玄机(1 / 2)

沈府正堂,沈括看完母亲的家信后,一边翻看着转塘庄园工程的账册,一边听王寿光介绍工程建设的详细情况,眼睛中流露出神往之色。

过了大约一刻钟,王寿光才粗略地讲完。

“王匠首,你们做的比我想象中还要好,真恨不得飞回钱塘,亲眼看看你们亲手建设的庄园。”

“全赖东家运筹帷幄,规划精细。这次皇帝陛下的差事,在下却束手无策。”

沈括见王寿光引入正题,笑了笑,喝了口茶,继续看着王寿光。

“东家,有两点,一是内侍省想要经营的织坊明显和我们转塘是竞争对手,我们如何应付,二是内侍省明确要水力车机的全套技术,我们如何应对。”

沈括沉默了片刻,“你有什么打算?”

“东家,这两件事实际上是一件事,皇帝陛下要我们提供水力车机,这个根本没办法推托,水力车机可以先建起来,但水力车机连接的纺纱机、纺织机却没有统一的规格和标准,倒不如交给内侍省,让他们自己找工匠设计制作。在转塘,我们还没有把设计好的纺纱机、纺织机做出成品,内侍省也没办法提过分的要求,等两处都开始制造纱机、织机时,他们仓促间生产的纱机、织机不可能比得过我们第三代、第四代纱机、织机,这样,我们的纺纱、织布的成本会更低,同样的价格,我们赚得也更多。”

沈括轻笑起来,“王匠首,你说得没错,转塘庄园与织造司相比,在技术方面还是有竞争优势的。”

“但是,我还是不主张把宝压在织机上面,还是在宣州时我和你说的,要不断地设计制造新机器,不仅仅是纺织,还包括炼铁、烧窑、造船,都需要大量的新式机器。京城给内侍省供应染料的王仲伟就设计出一台比原印染机效率提高不止十倍的新式印染机。二浦官坊这件事儿,我倒是想把最新的织机、纱机卖给他们,然后我们做足够的配件,按期收维修费,这样也有一笔稳定的收入。”

“那岂不是成了我们给内侍省做工了?”

“不算是,要知道,维修一些水力车机、纱机、织机,徒工就能干好,我们的匠人还是应该把重心放在研究新技艺上。”

“那我们的收成就减少了。”

“比起独家买卖,收成肯定不如,但是独家买卖,我们根本吃不下。与其等着被蚕食,不如转为制造机器,让更多的人来做这个生意,不管他们赚不赚到钱,我们肯定赚到了。”

妙啊,王寿光心里充满了震撼,他们吃这碗饭的,一直以来都讲究留一手,深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结果导致技术发展非常缓慢,在认识沈括之前,他使用的还是几百前年老祖宗留下的技术,做的也是流传了几百年的物件。认识沈括之后,他才发现,原来木匠可以做这么多闻所未闻的新机器,而这些新机器就象摇钱树,聚宝盆,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白银、生产铜钱。而沈括今天一席话,让他茅塞顿开。何必一味地保密?想要,高价卖给你,我们有源源不断的新机器、新技术,只要尝到了新机器的甜头,内侍省之类的大商人就会不断地购买新机器。这样,就不是转塘为内侍省打工,而是内侍省及其他想赚大钱的官商巨贾为转塘打工。更妙的是,内侍省和其它商人还会觉得自己占了个大便宜。东家这个计策不是阴谋,而是阳谋,就算是被人看破,也不会有任何后患。不过,东家的计划是建立在技术可以不断地发展进步基础之上的,王寿光想了想沈括和沈方以往的杰作,立刻定下心来。

“东家,好手段!”王寿光由衷地赞道。

“不过,制造机器可不是转塘庄园的重点。”

“哦?!”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