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宋时 > 第三十九章 治国之策深合圣心

第三十九章 治国之策深合圣心(1 / 2)

无论秦源为官名声如何,此言一出,倒也震聋发聩,柴勐听了也不住点头。但柴勐近些年因内侍省大量收购土地,引进转塘技术并加以改进推广,获利以百万计,此时让他清退土地、放弃织机那是万万不肯,但如果借此机会……,一念至此,柴勐不禁心头一热。

“爱卿所言甚是,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重。棉占粮田之事,沈括也屡次上书言明,其在转塘土地也尽是粮田,沈括之忠心与爱卿无二。但天下之大,其地各异,断不可各处皆改棉田,沈括何在?”柴勐顿了一顿。

“微臣在!”沈括听到柴勐为自己开脱,知道往日的进言起了效果,倒没有惶恐之心。

“今日简拔你为三司度支副使,也正是看中你经济农事之才干,朕尝记起癸卯科殿试时,爱卿《平西齐民论》论及农事之精妙,今时今日,西边告紧,北辽入侵,可见爱卿深谋远虑、洞若观火,此次平叛,事关重大,你好生伺候着,多向文相、富相请教,改棉为粮,归平土地之事,朕就托付于爱卿了。”

“微臣遵旨,微臣谢陛下恩典。”

秦源没想到陛下不但没有怪罪沈括,反而大加赞赏,心中不禁惶恐,担心自己体会错了皇帝陛下的心思,那就万劫不复了。

“沈爱卿,你在《平西齐民论》里对民生、西夏、北辽均有提及,刚才富相讲到四州虽反,是癣疥之疾,西夏北辽,乃心腹之患,不知你意下如何?”柴勐虽然不满意富弼对反贼的轻慢态度,但是西夏、北辽同时对边境发起攻击,却不得不引起重视。

富弼表面上已卸掉了副相的差使,并得到了郑国公的封赏,但他对自己的判断却有信心,他不甘心在陛下心目里留下眼高手低、不堪重用的印象,所以沈括的回答便显得很重要。如果沈括此时声援他几句,那么他在陛下心目中的位置便稳固几分,待足疾治愈,仍有可能重回机枢,主掌大权,如果沈括随皇帝陛下心意附合几句,那么他便有可能被安排选个地方职务去养老。

“回禀陛下,微臣以为富相之言的确有几分道理。”沈括一开口就让富弼放下心来,柴勐也没有生气,继续听沈括解释。

“微臣以为,秦尚书釜底抽薪之计确系妙计,有此妙计,匪教反叛便是癣疥之疾,只需几员老成武将,便可轻松剿灭。但此计的实施,却不可一概而论。土地兼并、改粮为棉、民智开化确系水力车机,哦,就是水车,微臣一直将此物称为水力车机,比水车更准确些。”

“无防,水力车机也可。”柴勐倒也无所谓,这些年他听沈括说了无数次水力车机,早已习惯,可是一般的大臣还是愿意直接称水车,这水车便容易和浇水灌溉用的水车混淆。

沈括继续说道,“土地兼并、改粮为棉、民智开化确系水力车机带来的变化,但这个变化本身并没有好坏,情形的好坏在于我大周的引导和管制。如果各大地主、作坊主可以给于佃农、坊工更好的优待,难道还会出现四州反叛之事?微臣绝不相信我大周有生来愿意造反的百姓。天生具有反骨的嚣张跋扈之辈,根本就不能称之为百姓,早就被我大周捕杀,不会留下来成为祸害。而百姓造反只有三个原因:受少数衙役、东家欺压,受灾受难生活不下去,有匪人挑唆。此次四州之害,或因其中之一的原因,或三者皆有。”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