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锦衣谍影 > 第二百九十七章 大战将起

第二百九十七章 大战将起(1 / 1)


锦衣卫密侦司衙门驻地。

周顺谦正在为刚刚进城的火器营接风洗尘,这是隶属狼山卫的直属火器左营,由高云洲带领,在大军出发后就跑到西山的秘密训练基地潜藏,在密侦司的接应下,携带着一百八十门虎蹲炮,大量的炮弹、手榴弹和地雷,一千多人暂时驻扎在以前密侦司的衙门。

“局面和老大预计的分毫不差,燕王爷果然撑过了耿炳文的进攻,但是面对实力雄厚的朝廷,现在他的兵力是捉襟见肘、左支右绌,前有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即将进攻北平,东边有辽东都司出动大军进攻永平府,按照老大的推测,燕王势必要救援永平,然后赶往大宁。”高云洲笑着说道。

林潇宸对这次靖难之役的预判,简直就像是亲眼所见,整个战场的发展,仿佛都是听他在指挥,由此,密侦司的老弟兄们,对他的话是深信不疑,老大说北平能守得住,等到燕王率领大军解围,那结果就必然如此。

“周洪善回到北平后,见了一次燕王得到授权,一直就在大宁活动,据他传递回来的消息,策反工作进展的非常顺利,大宁的北平行都司麾下大多数卫指挥使,一直都比较敬畏燕王,也算是燕王爷的旧部。”

“这次耿炳文惨败真定,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一部分是想要从龙之功光宗耀祖,一部分是想要回到关内驻守,毕竟大宁周边全都是草原,时常和那些游牧民族打交道,日子久了也感到厌烦。”

“燕王解决永平府之围,解决大宁的北平行都司,这都需要时间,前方传来消息,李景隆的大军从德州源源不断开赴北平府,很快就会抵达北平城,你老兄打算什么时候出场?”周顺谦笑着问道。

“老大嘱咐过我,我们的先进火器威力巨大,参加二次北征的将领,其中有朝廷的耳目,必然会把消息传给朝廷,所以,北平城的防御战,不到绝境的时候不允许使用虎蹲炮,用手榴弹作战就能达到目的。”

“这也是碍于目前的利害关系,朝廷此次拨给北疆总兵府的军队,老大接触的时间太短了,还无法做到绝对掌控,提前暴露我们和燕王之间的密切联系,会给经营草原和蒙古高原,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朝廷一旦对北疆总兵府起了疑心,大好的局面就保不住了。”

“我相信老大的判断,北平城能够顶住进攻,所以,大炮和炮弹暂时存放在这里,不要被人发现,火器营携带手榴弹盯住九门的战事,随时提供支援,我在彰义门,而且合格的炮兵训练不易,我们也不可能长期驻守城墙。”高云洲说道。

他现在是火器营的指挥官,最清楚培养一个炮兵有多难,别看虎蹲炮的操作比较简单,可是训练中消耗的大炮、炮弹和火药,就是一笔天文数字,经验和技能就是黄金白银堆出来的。而这些花费,无法向朝廷报账,都是林潇宸从丝绸贸易中自己拿钱出来进行开支。

手榴弹的影响力远不如大炮,几十米的距离,朝廷不会小题大做,林潇宸传递的信息是,这种武器是在密侦司时期研发出来的,为的是给草原作战使用,但这项技术瞒不过当时的朱能和张辅,燕王府能造出来,这非常简单。

至于大炮,因为技术不过关,炼制成功的成品非常少,全都被运到了草原使用,燕王也造不出来,而且这种战场利器是双刃剑,北疆总兵府可以把图纸交给朝廷大量制造,如果战场失利落到燕王手里,工匠也能仿制,因此还是加以保密的好。

虎蹲炮是嘉靖年间的产物,目前朝廷掌握的技术,不是一年半载能仿制出来的,特别是焦炭炼钢法、开花弹使用的延时引信和炮弹木托等等,核心机密掌握在林潇宸的手里,等朝廷制造出来,估计战争也要结束了。

更为重要的是,林潇宸身边的朝廷耳目,只能私下把这些情况通报给朝廷,密侦司是完全有能力进行拦截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为将为帅最为基本的常识,还要注意到气候变化,镇抚司传来消息,李景隆没有筹集到足够的粮草和棉被棉衣,也没有考虑到取暖的木炭和柴炭,南方来的官兵,大部分还是穿着单衣。”

“我不懂得带兵打仗,却也知道必须要让官兵们吃得饱穿得暖,这样才有战斗力,北平城是大明在北疆最为重要的军事重镇,城墙高大坚固,储备的粮草格外充足,随时可制作棉衣棉被,而且北方的官兵,本来就有自备的衣物,短时间内拿不下北平城,李景隆可要吃苦头了。”周顺谦笑着说道。

密侦司的人都出身于燕山三护卫,绝大多数上过战场,懂得一些军事知识,带兵打仗固然没这个本事,可是在密侦司几年,思维却是格外灵活,找点南军的漏洞还是没问题的。

“老大之所以判断李景隆拿不下北平城,自然有他的道理,现在听你一说,我就更有信心了。”高云洲笑着说道。

十月初,李景隆率领大军来到了北平城的城郊,主力先到了丰台区,这时候属于房山、良乡和大兴三个县。

浩浩荡荡的几十万大军,看起来到也格外的壮观。

只不过,阴历十月份的天气已经转冷,许多衣物单薄的官兵,在风中冻的瑟瑟发抖,与军威鼎盛的场面非常不协调,将领们对此有些担忧。

“卢沟桥是扼守浑河的要地,你们看,燕王的守军居然连这里都放弃防御,全部龟缩在城里,未战先怯,这是兵家的大忌,看起来我们破城也无须担心了。”李景隆看着眼前的一幕笑着说道。

“大将军,北方的天气对我们很不利,大军的粮草军需都没有准备好,如果拖得时间太长,军心必然动摇。”武定侯郭英说道。

他是朱元璋时期的开国功臣,与兄长郭兴同为大明朝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深受朱元璋的器重,这时候已经六十四岁的高龄了,比耿炳文小一岁。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