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从辽东开始 > 第三百八十五章 贾政退婚

第三百八十五章 贾政退婚(1 / 1)


皇帝未亲政前。史鼎代表勋贵的势力,投靠了皇帝,提前下注。而眼前的刘一儒,更是皇帝的师傅,名声极大的翰林学士,门生众多。现在。刘一儒独撑朝纲,自己远远比不上此人的势力。史鼎的态度很恭敬。根据他所知。刘一儒派了他的得意门生去陕西,负责招安乱民,行动已经开始见效。有了朝廷的招安,民乱当然会平息下去。史鼎是这么认为的。局势也正如他所想,陕西无数的乱民,响应官府的号召,接受官员的招安。乱民们放下武器,准备获得接济,重新开始种地,心中期待新生活。是他们拿起武器抗争,以获得的新希望。达成了他们的这个简单的愿望后,他们立刻就放下武器,放弃了斗争。刘一儒听完了史鼎的想法,对于平辽侯本人,有了更深的认知。史鼎送走了刘一儒,去了贾府。在回去的轿子上,刘一儒神色困顿。他派去陕西的巡抚,也就是他的门生周世丰所言,周世丰的书信中,认为自己今年内就能平复民乱。不费一兵一卒。目前。的确不是激反金江镇的好时机啊。刘一儒虽然权势滔天,在京城竟然没有自己的宅子,而是借助朋友的家中。当初他在京城的房子失火后,并没有重新修葺。如此举动令人称赞,纷纷夸赞刘公清廉,一心为国。朋友有几处的宅子,此处腾给了刘一儒,里外都是刘一儒的管家在管理。其实很多官员都是如此,想要留下个清廉的名声。在京城的官员,很多人会暂居住于寺庙。寺庙清苦。吃饭也是吃斋饭。最热闹的寺庙,斋饭一定是最美味的。刘一儒回到书房后,拿起门生求助粮食的书信,信中长篇大论,如何治理民生。“周世丰还是有才的。”偌大的书房,书架上满满的都是书,各种孤本都有,还有好多画卷,收起来放在画瓶中。摇了摇头,刘一儒又叹了口气。门生求助到他,希望获得他的支持,说服朝廷多派些粮食赈灾,以此展开治理。可惜啊。“朝廷要是有粮食,又如何陷入这等困境。”刘一儒又放下书信,想着如何应对。去年辽东之战,掏空了国库,各地的征收,把未来的税都收了,形势不利。而忠顺王今年各种大手笔。对辽西蒙古的封赏,还有扩充新兵。辽西才十万人口,其中士兵就有三万多,全靠国内的供应,还要招募更多的兵。而去年士兵的犒赏都还没下发。还有九边的将士,已经欠饷多年,去年多次兵变,谁也不敢再拖,哪怕不足,多少也要供应些。南安郡王也多次告急,告知朝廷南疆不稳,理当加大供应云南之粮饷。清丈全国田亩。刘一儒脑海中闪过这个念头。全国的税赋不足,而各地都积蓄更多的银钱,唯有开原节流两道之法。节流。他已经提倡,连自己都住在朋友的家中,很多官员住在寺庙,可是并没有多大的效果。开源。那就只有增加更多在册的田亩。只有田亩才能生产出粮食。可是隐田多在勋贵,太监,官员,乡绅,武将的手中,连他自己的家族。他的族人们也有很多隐田。如果要清丈全国田亩。他将会面临所有势力的反扑,甚至是自己的族人都会反对他,自己的名声也会败坏殆尽。而皇帝能支持他吗?刘一儒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要稳重。国家形势如此危急,再进行改革,反而会激怒全国的官员武将和乡绅。“应当训戒忠顺王,不得浪行。”定下了主意,刘一儒把刀子伸向了忠顺王。在文华殿。刘一儒向皇帝说道。“福建官员的弹劾,虽然属实,可是金江镇势大,委实不可轻易逼反对方。忠顺王的举动,对国家不利。而他没有经过朝廷,又急切的扩充了两万兵,辽西军力已达五万,且多次索要粮资。各地不敢拒,官员们加征,其余棉花,布匹,刀枪,火器等军备不可计数,百姓们叫苦连天。”皇帝闻言,心中疑虑起来。“忠顺王说金江军强大,如果不扩充辽西军,万一金江军突然造反,京师一带无兵可守。而且等金江军消灭了蛮族,从此再无牵制,可以全力渡海攻打山东,成为比蛮族还要大的霍乱。”刘一儒听完后不以为意。他和忠顺王不一样。他的侧重点在国内,因为他人在国内,负责的是国内的事,陕西民乱才是他的大责。忠顺王人在辽西,负责的是辽东的事,金江镇是他认为的大敌。因此。刘一儒说道。“哪怕真如忠顺王所言,朝廷也应该先解决国内的事,再去解决辽东的事情。国内的事情都没有解决,反而舍本逐末,实乃误国之道也。而且根据臣的了解,平辽侯并没有造反之心,应该顺其安抚对方,为国家赢得缓和的时间,才是良策。”皇帝一脸的沉思。如果能如刘一儒所言,那么国内将会安定下来,辽东也能平息,这是皇帝亲政以来,一直都想要做到的事。和蛮族媾和,他是不愿意的,太伤及自己的名声。可是他也不会对危险视而不见。“只怕最后如忠顺王所言,不联合各方势力钳制金江镇,养虎成大患。”听到皇帝的担忧,刘一儒肯定的说道。“据陕西巡抚周世丰所奏,陕西民乱今年可以平定,等民乱事平,即可再让忠顺王应对金江镇。”皇帝知道周世丰,此人是刘一儒的门生,也是刘一儒亲自举荐。朝廷大臣举荐臣僚,必当避嫌。不过皇帝信任刘一儒,愿意放权给他,只希望他能为君分忧,早些为君分忧,解决君王身前身后事。所以对于刘一儒,在朝堂大肆违规提拔亲信的举动,视而不见。“既然如此,就按先生所言。”刘一儒是皇帝的师傅,皇帝从少年就称呼对方为先生,哪怕亲政也未改口。“皇上圣明。”刘一儒即感动,又松了口气,随后在太监的带领下告退。贾府。薛宝钗一家,突然选择了搬离出去,贾母还在留,王夫人已经同意,王熙凤亲自协助。薛家在京城本来就有宅子。但是宅子门前,没有什么门第,和普通大户之家没有多大区别,不过更大了些。搬离了贾府的薛家,就再也没有倚靠了,更加不可融入京城的勋贵中。不过薛家的子弟,已经离开了京城,去了辽东投奔金江镇,无论是大房的薛蟠,还是二房的薛蝌。前者在金陵参加金江镇组织的海贸,后者在平辽侯府做事。贾政后知后觉,最后才得知,薛家的姑娘,也会嫁给平辽侯,以滕妻之名。“岂有此理。”王府的这回背刺,让贾政恼羞成怒。比起数年前王府用京营节度使之位,换取王子腾自身的前程的背刺的行为。这一回的背刺,更令贾政难以接受,太过下作了。两家何必于此,岂不是让整个京城的勋贵世家都看在眼里,心中不定怎么笑话呢。贾赦闻言,找上门向贾政确认此事,得知属实后,却责怪起贾政来。“你一直犹豫此事,向来不主动,我多次让你派人去催,你却觉得丢人而不做。事到如今,又外人王家人占了便宜,我真是不知如何说你才是。”贾政本来就羞怒,听闻大哥的指责,两人都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哪里还忍得住。“我看平辽侯野心之辈,不定为家中遭灾,不如借此机会退亲。”“你可真是湖涂人。”贾赦气笑了。对于自己这名弟弟,贾赦其实本是羡慕的。上有母亲的偏爱,他的子女又都是出众。他庶出的姑娘探春,比自己庶出的姑娘迎春强了不是一丝半点,他的庶子贾环,也收到贾赦的喜欢。乃至在节日的时候,当着贾母的面,两府众人都在,当众夸赞贾环有才华。就是为了提高贾环的地位,免得继续受到虐待。可惜。二房屋子里的事,他也只能说一说罢了。贾政不改变态度,表示出对庶子的重视,他的话最后一点效果也没有。“你要退亲就退,还能吓住我不成。”贾赦这些年,笼络了一批军方的势力,特别是平安镇的节度使,关系非同寻常。以前还需要借钱,帮着对方扩张实力。随着贾府插手海贸,手中有了活钱,从此更加的亲密。平安镇的长子嫡妻已经患病,就等着其病亡的时候,主动提出联姻,自己也有女儿。虽然是庶出,但对方也是续弦,倒也配得上。贾政当然是气话。他虽然心中疑虑,如此大事更不敢坚定心思,本来就是个性格软弱之人。此时,史鼎找上门。商谈关于平辽侯的事。“什么?万不可如此啊。”史鼎听到贾政的想法,连忙劝阻。贾府虽然平庸,但是史府更不想看到王府越发强势起来。“王子腾做事没有做绝,也隐晦的透漏,会安排薛家姑娘和贾府姑娘一起入金州。要是听到你的话,王子腾绝对会高兴的跳起来。”“唉。”贾政叹了口气。史鼎摇了摇头。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