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官路商途 > 三星在97金融危机中

三星在97金融危机中(2 / 2)

然而在接下来不到10年的时候,三星电子的市值几乎是索尼的两倍毫无疑问,现在三星电子是索尼最大的竞争对手然而不仅仅如此,苹果电脑公司凭借其ipod也垄断了整个便携数字音乐播放器市场此外硅谷的公司在便携数字产品如pda与数字录像机方面也超越了索尼公司甚至在数码相机领域,索尼也面临着来自柯达与佳能的有力挑战

美国it分析家乔治-格里德认为,现在的三星与索尼截然不同目前的索尼充满管理充满官僚作风,而三星依然保持简洁的作风,其8万8千名员工中,有四分之一为研发人员

在过去三年间,索尼的电子业务部门几乎拖垮了整个公司由于该部门的巨额亏损,截至于这个月的2004年度,索尼的赢利仅为10亿美元,在其690亿美元的收入中比例仅为15相比之下,三星电子的业绩相当耀眼截至于去年12月份的2004年度,三星电子销售额为560亿美元,但是其赢利达到了100亿美元高额的赢利使得三星可以在研发上投入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其在全球的高级实验室也达到了15格

三星电子去年的投资达到了70亿美元,在全球it企业中排行首位而今年三星电子的投资将达到100亿美元

此外索尼还拥有庞大的容量来生产内存芯片与显示面板三星的投资将进一步削减其产品如平板电视dvd播放机与手机的成本低成本时尚的设计以及先进的技术对于消费电子制造商来说尤为重要

亚洲金融危机后,存活下来的电视机制造商三星电子开始向索尼看齐,将其产品全线升级到高端产品在一年内投入30亿美元美元的广告宣传费用后,三星的品牌获得了成功,其品牌价值高达126亿美元,足以与索尼品牌抗衡不过索尼这一品牌在美国市场依然具有很大的号召力

在平板显示器领域三星电子更是所向披靡,连高傲的索尼公司也不得不低头,去年加入了三星电子在韩国打造巨型工厂的项目

去年12月份,索尼与三星电子达成了一项专利,在2008年之前,两家公司可以共享将近2万个专利

在手机领域,三星的折叠设计清晰的显示屏以及强大的功能使得公司对2005年的销售业绩充满信心三星预计今年其全球手机销量将达到1亿部,比去年增长16这一业绩将使三星电子可以与第二大手机制造商摩托罗拉公司抗衡,去年摩托罗拉手机销量为1041亿部

尽管手机是三星电子最大的业务,但是索尼并没有进入这一领域随着更为强大的拍照手机上市,索尼的数码相机业务将因此而受到削弱

上周三三星电子在韩国推出了全球第一款700万像素的拍照手机而目前数码相机大多数为300万到400万像素

半导体收音机aan与彩色电视机让索尼成为了消费电子巨头,这些产品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现在的三星电子无疑是10年前的索尼公司,充满了进取与创新的意识

发表人:神剑心用户类型:普通2008-12-1718:41:36回复

信息产业与中国经济发展

林毅夫

作为一个中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北大人,我们都在思索着中国的命运,中国有着汉唐盛世,也有着近代衰弱落后,而这种转变尤其是明显在工业革命后,西方世界的崛起,东方世界的沉沦,中国近代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北大人作过许许多多的尝试,建国后,我们的经济渐渐发展,有了很好的发展。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很大进步,gdp增长96,不过我们还有一个问题,1999年人均收入不到800美元,不到日本的140,美国的134,作为北大人,我们要看到成绩,也不要忘记差距,这更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信息产业的重现为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20世纪英、美经济各领风骚,80年代以后,这种经济优势为日本的发展而不得以消失,当时日本依靠的是传统产业,如电子、造船、钢铁等,当时很多人认为美国时代结束,日本时代来临,年到90年代后,尽管日本也采取了很多财政、货币和出口政策来改变经济衰退,但这种趋势却日益明显,相反,美国的经济再次显现强有力的劲头。比较这一衰一长,就会明白其中的根据就是信息产业的显现以及这产生的对经济的推动效应。并提出了信息革命、知识经济的概念,这种表现是全方位的,从股票价格翻番就可见,1993年的道琼斯指数为4000点左右,94年到今年由4000点上升到1万1千点,而且科技股纳斯达克1998年则突破2000点,今年年初就超出2000点,还有一支以销售计算机出名的股票由上市的一股15美元,发展为最高达73美元。亚洲的香港,日本也掀起了这样的浪潮,李泽楷的盈科数码击败新加坡电讯的竟争收购香港电讯,1999年5月,李泽楷买了一个不起眼的公司,正式出现盈科数码,原来一股二毛多钱,盈科数码上市当天就翻了20多倍,达5港币多,最多达25港币,总资产2500亿港币,只十个月时间,就成为香港第三大公司,李泽楷个人身价超过1500亿,而其父李嘉诚的第一个1000亿用了30年。信息产业的浪潮使金融危机后的东亚各国经济得以复苏,香港在金融危机时股票指数在一万一、二千徘徊,在科技股的带动下升到了1万8千点,超过了历史最高1万7千点,日本、韩国的经济也得以反弹。

工业革命前,中国在科技、文化上全面领先了一千多年,到信息产业时代,很多人看到中国比别人的差距不那么大,最多10年、20年,美国有的神话,香港、日本有,中国也会有,平均动员全国,超上信息产业,利用这样的潮流达到强大目的。

针对这样的乐观,我还是一贯坚持我的观点: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按照该国的比较优势,生产有三个要素,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在资本,而发展中国特别是东亚中国的比较优势在自然资源:在信息产业上,中国应以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原则是否依然适用呢?我想是的。

传统观念认为一个公司的价值是通过赢利而获取的,在现在却出现了这样的公司,它一直在亏损,在公司价值却猛增,如dot公司其价值就为300多亿,这就容易形成一种对信息产业的误解,这也是相对于传统产业而提出的。

其实只要稍加分析就可解决,信息产业的技术主要的是信息的处理、贮存、交换,传统产业完全以利用信息技术方便来获得巨大发展,江健中先生公司有2万多人,是一家女时装公司,应该可以算是劳动力密集型,其流程大致为:概念提出颜色形状设计,样衣,试穿,大批量生产。这一循环,约10个月,在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后缩短到三个月,任何产业都可以这样,我们细察科技发展的历史就可知,每次科技的发展,都会随之带动新的行业,飞机的发明带动了航空运输业,火车的发明带动了铁路的运输业。同样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此,我们是应该积极地接纳的,正如我们不能因为有传统的轿子就排斥火车、飞机一样,我们也不应排斥信息产业,虽然轿子可能更适合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其中我们就应考虑一个成本原则,在大范围内铁路运输的成本低,但在小范围就不是如此,所以适应有肩挑、人扛,电子商务提高了交易速度和交换面,增加了选择,降低了选择和交易成本,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有是困难,首先是法律、金融环境、其次是风险投资,另外还有一点是,进入成本很低,而价值的产生却是规模经济,所以在进入时有很多竞争者到最后只剩极少数。

信息技术的提供包含硬件科技和软件技术,硬件技术,主要指计算机、网络,有三个环节,开发和研究,核心芯片的生产,各部件组装,其中开发、研究集中在发达国家,芯片的生产相当部分在发达国家,也有在一些中上发达国家,如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而各部件组装集中在劳动力便宜的国家,从这种分布我们就可以看出比较优势来。发达国家拥有资金的比较优势,而开发的研究的资金要求特别大,以98年为例,ib投资56亿美元,日元453亿美元,诺基亚452亿美元,nec34亿美元,摩托罗拉31亿美元,开发技术后,一条生产线大致需十几亿美元。

台湾和韩国都是产业转型比较成功的经济,通过对台基电和三星的比较,我们也可以看到比较优势的合理性,刚发展时,台基电的定位就是核心芯片生产,而三星是研究动态记忆芯片,其技术等级比台基电高,但比较其97年的一组统计数据就可知道更深的情况,97年台基电的营业额为15亿美元利润率45,投资20亿美元,而三星97年营业额130亿美元利润率15,投资50亿美元还有10几亿美元投资到开发和研究,比较起来,台基电资金积累比三星要多,这也体现了两种模式,前者利用劳动力资本的比较优势,渐渐积累资金,从而在国际竞争上有竞争力,所以在产业技术升级上有自己的资金,而且在金融危机中,台湾损害甚小,韩国的模式是一种大公司模式。技术升级高,规模大,资金需求多,资本负债高,所以在金融危机中受挫。

作为中国的发展应该是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竞争力,这一定是无甚争议的,但在硬件产业中我们该怎么定位?有一种急躁看法,认为差距不大,可以动员国家力量发展高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但通过下面的比较就可知这是很不现实的,1998年全国用于开发和研究的投资中,大中型企业占478亿人民币,大学占52亿人民币,只相当于两家美国大公司,倾出中国政府的4800亿人民币也顶多与美国20家大公司竞争,而成功概率却小得多,虽然差距只有一二十年,但按我们的比较优势是跨不过这一差距的,在硬件行业的选择上我们还是应选择劳动力密集的组装环节。只有赚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是不是会导致我们的永远落后呢?这个问题应该动态地看,发达国家的产业选择是资金密集型,这是它们的比较优势,我们的选择应该是利用比较优势,利用生产要素中份额大的要素,来进行生产,从而获得利润积累资金,这样才能重新提高要素结构水平,才能有新的产业优势,发达国家进行开发研究,只有5的技术是过关的可以申请专利,而有商业价值的只是其中的10到20。是他们必须发展,因为他们已是最高技术,而要更新就必须开发研究,而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引进技术,只要优于国内现有技术新可提高生产率,而引进成本是低于开发成本的。中国的资本积累是30-40。美国是20,按人均收入来计算资本拥有量,中国是美国的135。在几十年内,中国的资本拥有量可以超过美国,日本的发展是按自己优势的,是通过引进技术来实现的。

软件技术的提供是人力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主要是程序设计,新这一点而言只要有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就可设计出和他们一样好的软件,差距主要在于设计出的软件能否适应市场,这个差距的解决应该是由国外软件商提高产品概念,国内设计师可制作。印度、智利、爱尔兰、以色列基本发展都是好些。我们也可以这样做。

寒心哪~

在微电子尤其是半导体芯片这种高新行业里,研发所需资金投入是惊人的!我们国家和国外大公司差距实在是希望张恪能借这个机会积累一笔资金,加大投入,率先开发出一系列新产品,然后迅速占领市场,获取盈利,走继续投入——研发——盈利——的良性循环。虽然实际操作远没说起来简单,但毕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或者说梦想,希望能在书里实现一下

除了p3、p4之外,不知道手机、数码相机、平板电视等这些产品具体的市场前景与进入难度怎么样。最关键就是核心芯片了,不过要想很快地独立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实在没那么容易啊!毕竟没有技术积累。也许只有靠收购了。

最新小说: 叶倾城陆云 凡人,睡个觉就成神 逐梦的云 都市之极品神厨 三少爷要逆天改命 为什么高中不能有趣? 海贼草帽团最强仓库管理员 司少甜妻,宠定了 道长请留步 镇狱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