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回到隋唐当好汉 > 第235章 到宝岛补给

第235章 到宝岛补给(2 / 2)

“克明,你们别用那眼神看我,真以为是忽悠晓雅的话?绝对不是,这琉球岛确实是个宝岛。你们看一下四周平坦空旷的地理位置,难道不能种植粮食作物吗?这里气候宜人,很少有低温天气,非常为适宜农作物生长。”

杜淹摇摇头道:“老大,这里气候和江南一带有点相信,湿度却比江南一带潮湿多了,人居住不是很舒服。就算是能栽种小麦,也不会有高的产量。江南一带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所种植的小麦不论是产量还是品质都无法跟北方相比。这里种植的小麦品质也不会比江南一带的好多少,怎么能说此地是好地方呢?”

姜松微微一笑,看了看大家,见基本都是这种观点。杜淹、韦福嗣二人被皇帝流放到江南一带多年,当然明白江南一带的小麦品质、产量都赶不上北方,这是事实。对于北方人不习惯在气候潮湿的地方居住,是习惯问题,也是情有可原,无可指责。

“执礼,你说的不错。江南一带的小麦其品质、产量都无法跟北方相比。这一方面是耕作的水平有差异,关键是江南一带气温比北方高,小麦的生长期比北方短,也就是说小麦在江南生长比在北方生长周期短很多,这是小麦品质差的重要原因。气候的问题关键是习惯,如果长期住在这些地方同样也有好处,这里就算是冬季气温也不会很低,夏季也不会太高,这样的气候条件怎么能说不好。农作物的生长靠的是什么?就是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气候条件,这些条件南方都比北方强。”

韦福嗣点点头道:“老大,你说的有一定道理,江南一带的小麦其生长期确实比北方小麦生长期短,江南一带的种植水平确实没有北方的高,这一点也是真的。”

呵呵!

“其实在这地方不一定非要种植小麦,可以考虑种植其他农作物。如占庭稻之类的作物,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如果种植占庭稻的话,江南一定能二熟,此地应该能三熟,第一熟单产都在四百斤左右,第二熟在三百斤左右,第三熟在二百斤左右,你们想一下,这是什么概念?三熟加起来差不多达到了近千斤的产量。”

后世仅仅一熟的产量都达到上千斤,三熟才近千斤算什么东东。这是古代,正常的小麦在北方种植,其单产普遍只有三百斤左右。一下子达到上千斤,把房玄龄、杜如晦、韦福嗣等人吓得一跳。

好半天回过神来的房玄龄道:“老弟,真有你说的那种什么占庭稻?”

姜松知道房玄龄、杜如晦、杜淹、虞世南等人确实没有见过水稻。就算是姜松到隋明都一年多了,也从未吃过大米。心中明白此时隋朝真的还未种植水稻这类农作物,水稻这种作物虽然在古代不有,那都野生品种,没有经过改良或试种,也没有人注意,不知道是正常的。

“姐夫,怎么说呢?这事肯定是真的,我们这次到西洋诸国,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寻找各种农作物品种,能带回来的农作物咱们都要带一部分回来进行试种。到时候看能否发现一些适宜咱们隋朝种植的作物。”

国家的发展,植物的抢夺更是重中之重,把各地的各种植物都弄到手,对于进化各种农作物是有好处的。后世的发达国家为什么老派人到欠发达地区去偷偷采集各种植物种子和标本,目的不说大家都清楚。

物种的重要性在此时没人会关注,在后世却是大事,任何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物种的保护和研究,这是农业技术、生物技术研发必不可少的东西。

房玄龄听后激动的道:“既然如此,咱们这次出去一定要把相关的植物种子都购买些回来。如果是碰上好的粮食品种,可以考虑购买一批带回来试种,真要是成功的话,百姓就不会再担心吃不饱肚子。”

看到几人正在议论,姜松微微一笑道:“曾经听家师说起过,有一种植物的单产能达到数千斤,生长期非常的短,只有四个月左右的时间。”

姜松所说的当然是马铃薯、红薯之类的作物。只是此时隋朝还没有这种植物,貌似这种东西是在南美州发现的。如果真的能把这东西搞到隋朝来的话,百姓真的不用再担心吃不饱的问题。

“什么?单产数千斤!”

“真的?”

看到房玄龄、虞世南、杜如晦、韦福嗣、杜淹等人震撼的脸色,有的甚至发出惊呼声,知道他们受到的冲击真的好大,已经完全颠覆了他们脑海中的常识。

姜松呵呵一笑道:“你们别震惊,这是真的。家师曾经告诉过这种植物生长的地方,只是离咱们隋朝有点远。不过你们放心,在有生之年,本人一定能把那种单产数千斤的植物弄到隋朝来。”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