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家兄朱由校 > 第五百六十九章 悠然自得

第五百六十九章 悠然自得(1 / 2)

第五百六十九章 悠然自得

第五百六十九章悠然自得

“叮铃铃……”

“哞……”

中秋节后,相比于不显山不露水的朱由校,朱慈燃特开一日宵禁的做法让许多百姓由心底的高兴,夸赞他。

当然,比起他的做法,百姓们更关注的还是自己的生活。

进入秋收前后,齐王下令旨蠲免今年遭遇旱情各地的田赋,这则消息刊登在了《大明报》和皇店告示牌上。

这让许多百姓心花怒放,因此就连干活的速度都不由快乐一些。

除了蠲免田赋,对一些粮食大省运粮的工作也没有停下。

尽管今年的浙江、江西两省,以及南直隶黄河以南的地区没有遭遇旱情,但朝廷对这三地的囤粮工作依旧继续。

至九月初一前后,江南之地已经囤粮一亿两千余万石,北方囤粮也保持在了两亿石左右。

长城以南,黄河以北,除了辽东和河西的河西走廊,还有山东泰山一带以外,其余地方旱情遍地。

哪怕秋收在即,但为了防止许多百姓提前抢收,朱由检还是示意在遭遇旱情的各地放出一千余万石米麦来平抑粮价。

这点粮食并无法抑制粮价,但朱由检也并不是想要抑制粮价。

秋收正是粮食最多的时候,这个时候粮食涨价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件好事。

朝廷要做的不是趁着粮食多就低价收入,而是应该高价收入,让百姓有积蓄,然后在冬夏两季粮食价格飙升的时候再低价售出粮食来平抑粮价。

很多时候朱由检也想过要施行配给制度,但以大明的国情和领土疆域、信息传输手段,配给制度只能培养出一大群贪官污吏。

听着马车外,田地里的黄牛哞叫声,朱由检和毕自严、曹化淳三人在马车里观赏着金灿灿的麦田,同时处理一些需要协商的事情。

“今岁各省八月二十的米麦价格都在这里了,下官的意思是,在原本粮价的基础上,对南方各省百姓的购粮价格提高一成。”

“另外鉴于蒸汽轮船已经有八十多艘,旧港、瀛洲又能多余产出约四千万石米麦,因此两省已经可以开始购粮囤粮,然后交由皇店的蒸汽轮船运送至山东、辽东、北直隶、南直隶四地。”

“以皇店的八十多艘蒸汽轮船和五千多艘风帆货船的运力,运送四千万石米麦前往应该不是问题。”

“至于内地,鉴于年底京广铁路、京杭铁路相继通车,加上京陇铁路、云麓铁路、京嘉铁路也只有数百里铁路就能收尾,陆上运力应该也不是问题。”

“四川、湖广、云南、交趾、麓川等五省应该可以匀出六千万石米麦。”

“这一内一外,节省出一亿石米麦不是问题,如果算上两广,那可以达到一亿两千万石左右。”

毕自严给朱由检算了笔帐,可以说在大明两京六省遭遇旱情的情况下,大明可调配的粮食数量比起前两年也大大降低。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蒸汽轮船和火车的出现,让许许多多以前在陆地上的损耗降低,能运更多粮食前往救灾地。

“北方和江南的人口还要进一步降低。”

朱由检看着手中的各省粮价情况,不由地皱眉开口。

“城镇的百姓可以不迁移,但农村必须迁移。”

“不能强行迁移,要百姓他们自愿。”

“今年旱情突然来的这么迅猛,一时间肯定无法消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按照《黄册》和《鱼鳞图册》里的人口数量和水田、水浇田数量,两京五省的粮食缺口应该有六千万石左右。”

“即便把这一亿石各省粮食调往黄河以北,长城以南的各省,但各省常平仓的囤粮也顶多保持在两亿五千万石左右。”

“不能因为这储备够吃三年就松懈,谁也不知道这旱情还要持续多少年。”

朱由检的话对于曹化淳和毕自严来说声声入耳,毕竟这场大旱从天启七年开始到现在就没停下来过。

谁知道它到底是会持续到十七年,还是二十七年。

尽管从古至今,历代王朝都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旱情,但没有人能说大明朝就不会经历。

未雨绸缪,这才是他们这些官员应该做的。

交谈同时,秋风吹过麦田,麦田里窸窸窣窣的声音不断传来,一眼看去也是极为赏心悦目的。

“十月中旬,皇兄就会前往南京主持南京皇宫的修葺,仪鸾卫先南下接管南京皇宫城防,同时裁撤一批南京的宫女。”

“不仅是南京,就连北京皇宫的宫女也要裁撤一批。”

“至于太监,裁撤他们回家,多半也是被人嘲笑,就让他们在宫里好好生活吧。”

“我与皇兄商量过,日后除了天阉之人可以割去烦恼根入宫外,其余自阉的人都不能入宫。”

“哪怕是宫女,十三岁以上者入宫,至二十岁放她们出宫嫁人。”

朱由检说起了太监和宫女的事情,他认真讨论过,觉得两京和凤阳皇宫的宫女太监未免有些太多了,每年要消耗内帑六十几万两银子。

三京皇宫的宫女太监多达四万多人,一口气放出一万多名宫女,保留两万太监和一万宫女比较合适。

不过天阉之人的规则一出之后,日后太监的数量或许会骤降至数千人,但也不排除有人会假装天阉之人来入宫。

朱由检的本意是直接取消太监制度,但朱由校并不同意,所以两兄弟选择了这种折中的办法。

这种事情,对于户部来说关系并不大,因为现在内帑和国库已经分离,除了修葺皇宫外廷需要户部出钱外,其它的皇家工程都是皇帝自己掏内帑。

朱由检之所以告诉毕自严,也是想让他作为内阁首辅,对各州府县官员起到宣传作用罢了。

说着这些,旁边的曹化淳不免有些心酸,朱由检也意识到自己说到自家曹大伴的痛处了,因此改变话题:

“乌斯藏的汉人数量已经差不多了,洪承畴那边也已经准备出兵袭扰南虏。”

“既然这样,那从今岁起,各地囚犯一旦违反《大明律》之中的《名例律》,受徒﹑流﹑死三刑者尽数流放岭北行省,凌迟和十恶除外。”

《名例律》是《大明律》的纲领,一共四十七条。

它规定了对不同等级﹑不同犯罪行为论罪判刑的基本原则。

其中“五刑”条规定刑有五种,即笞,杖﹑徒﹑流﹑死五刑。

在“六律”的具体条款中又有凌迟处死﹑边远充军﹑迁徒﹑刺字等刑罚。

“十恶”条规定了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种所谓“常赦所不原”的重罪。

总的来说,也就是小罪挨鞭子,大罪遭凌迟,不大不小通通流放。

就大明眼下的情况来说,遭受凌迟的人基本都是人贩子和强奸、私通、谋害亲夫、妻女、父母的人。

哪怕是贪污的官员,顶多也就是斩首或流放,连凌迟都配不上。

由于律法制定的十分苛刻,所以一般杀人、寻衅、聚众斗殴的人都往往要被判处流放,并且不是一人流放,而是一家流放。

这些严苛的律法加上地方拱卫营的驻扎,即便是械斗成性的江南、福建、两广、湖广、江西等地的宗族都老实了不少。

因为一旦挑起一场宗族械斗,那遭遇的将是两族共同流放的局面。

这样的风气,从天启六年就开始扼制,到天气十七年依旧有这种现象。

今年不过才过了八个多月,就已经有三起宗族械斗,而他们也被流放到了南州、乌斯藏等地,人数超过三万人。

由于是被流放的,而且是全族流放一个地方,因此流放并不影响他们的团结性。

流放到了地方后,他们依旧能团结,并且因为流无可流,因此到了地方后,谁一旦欺负他们,他们就将施以报复,再次械斗。

对于他们在流放地上的械斗,朱由检也十分无奈,所以在经过考虑后,他准备修改这一条律法。

他要把宗族械斗从内斗转变为外斗,用来巩固大明的边疆。

“宗族的械斗,日后不再流放岭北、乌斯藏、南州三地,而是改为流放至少民人口稠密处。”

朱由检对毕自严开口,毕自严也仅仅只是一秒愣神,下一秒就反应了过来。

“殿下此举,倒也算得上驱虎吞狼了。”

“他们算不得虎,地方少民也算不得狼,只不过是稳固疆域罢了。”朱由检轻描淡写的说着,同时喝了一杯茶。

由于时间到了午后,秋老虎有些发威,因此朱由检也开口道:

“差不多就回城吧,京城周围的秋收情况问题不大,不必担心了。”

他看了眼窗外,毕自严等人也点了点头。

说到底,这个时代的河北还有许多大湖大泽,尤其是以周长二百里,接纳了河北西来水道上游来水,并且连通了上下游的数十个州县的三角淀最为出名。

除了三角淀,白洋淀和五宫淀也是极为出名,河北之地的河网并不比南方少。

之所以这些大湖大泽会消失,和后世增长的人口是有直接关系的。

哪怕清末民初,河北之地都有三千万人口,到了后世更是高达一亿。

反观眼下的大明,虽然少了燕山县,但即便如此,河北平原上依旧只有不到六百八十万人口。

这四到十几倍的差距,所代表的就是明代河北百姓人均水资源和后世河北人均水资源的差距。

如果后世河北人均一年只有三吨水,那大明北直隶的百姓就有五十几吨。

哪怕这些水用在农业上,以大明河北之地的耕地情况,也是无法消耗那么多水的。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