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坊学(2 / 2)

“本坊开蒙,你们就是坊学第一批学生了,上课认真听讲,爱惜纸笔,不得欺负同窗,要听从先生安排。”

范铮一通絮叨。

桌椅倒还无所谓,就是笔墨纸砚,即便是挑便宜的买,那也是老大的一笔开销。

楮纸根本用不起,只能将就用麻纸,还是最粗糙的黄麻纸,时不时能摸到草棍儿。

“哈哈!明府可正好赶上了!”廖腾腆着肚子进院子。

亓官植负着双手,着乌纱帽、绯色官服,踱进院子里:“宅院不错,本县已经收归县衙,转借敦化坊坊学。司户史,文书给他。”

范铮挑眉,赶紧叉手:“下吏谢过明府!”

县衙这一背书,以后的麻烦就少了。

宅院的所有权在县衙,骨氏后人要来扯,肯定得去衙门。

“不,你应该自称‘下官’。开蒙不可无书,本县却没有多少书籍,只能求使君赐书。”

“使君慷慨,刊印《苍颉篇》、《急就篇》、《千字文》共千本相赠,将仕郎可不要忘了哦。”

亓官植郑重地提示。

好处拿了,起码得知道是谁出的力、谁给的书吧?

范铮笑道:“下官当令人勒石于照壁之侧,令后人铭记明府的厚爱、使君的慷慨成全。”

亓官植得意地摆手,伪作谦逊状,心头却乐开了花。

上有使君铭记,下有坊中石碑为证,即便明年会转职,右迁也是稳稳当当的。

《千字文》范铮倒是知道,其他两篇却因为孤陋寡闻而不知晓。

翻开看了看,《苍颉篇》类似古时候的字典,一般是将“赫、郝、赮、赧”之类形状相近的字体凑一起识别,类似原始版的“大家来找茬”,其实也是后世以偏旁部首识字的鼻祖。

《急就篇》差别就大了,“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朱交便,孔何伤,师猛虎,石敢当……姓名讫,请言物。”

别的且不说,石敢当的出处是找到了。

还好有这些书救急了,否则范铮还得想想,要不要弄出《三字经》、《百家姓》来救急。

呃,范铮显然忘了,《百家姓》不是谁都能编的,押韵与否且不说,哪个姓在前、哪个姓在后都大有讲究,要不然李世民怎会于贞观六年,令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撰写《氏族志》?

当然,你要说这种软刀子立竿见影是不可能了。

“有劳明府代下官、代坊中百姓多谢使君厚爱。”

范铮的好话甩了过去。

又不要钱。

就是有点……要命!

范铮才想起来,这位乐善好施的刺史是何方神圣!

贞观前中期,圣眷隆盛到超出应有待遇的魏王、雍州刺史、相州都督、鄜州大都督,嫡次子李泰!

本为李世民四子,因二子李宽早薨,故也有记为三子的。

范铮瞬间头皮发麻。

靠上这一位,日后怕多多少少会有麻烦。

喜欢贞观长安小坊正请大家收藏:贞观长安小坊正

最新小说: 赛博触手怪的打工日常 调制世界末日从豌豆射手开始 诸天从宁安如梦开始 轮回乐园之傀儡 家父李隆基 半岛:我真的是咖啡店社长 戮天截道 李世民与魏征 我漩涡鸣人金手指是嘴遁很合理吧 我鬼修啊!怎么技能全是玄门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