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明末

第一百七十七章:糜烂(1 / 1)

天才一秒记住【爱书阁】地址:https://www.books520.xyz


  风起明末山河破碎第一百七十七章:糜烂

  谭应凤面色肃然,双手抱拳,义正言辞道。

  虽然陈望只是指挥同知,他才是汉中卫的指挥使。

  但是谭应凤很清楚自己这个卫指挥使到底有几斤几两,所以毫无心理负担直接选择了从心。

  他肩膀上面的脑袋只有一颗,他嫌命长了,敢和现在汉中镇的镇守副总兵顶牛?

  更何况陈望上面还有几尊大神,援剿总兵官曹文诏,陕西巡抚孙传庭、三边总督洪承畴,哪一个搬出来他都只能是趴在地上回话。

  陈望说是奉了孙传庭的命令来整顿卫所,整理军务肯定不假。

  一般的总兵、副总兵,都是在都督府之中挂职,而陈望却是挂职在汉中卫中,这就已经是一个左证了。

  要知道汉中卫指挥同知虽然也是从三品的军职,但是这个从三品却没有多少人会当真,比不得都督府中军职的含金量。

  谭应凤长叹了一声,作苦大仇深状。

  陈望嘴角不由的抽动了一下,不愧是当卫指挥使的人,打仗虽然不行,说起奉承的套话来脸不红心不跳,演技也是一流。

  要不是知道这谭应凤的事情,而且他也不再是官场的初哥,恐怕还真能叫谭应凤这副大义凛然的样子给忽悠住。

  这谭应凤当指挥使,统共就带了一回兵和流寇对阵,还是上次汉中城外对决张原的时候。

  当时卫中剩下的一个指挥同知跟着周遇懋打仗,原先领兵的指挥佥事在荞麦山一战被张原砍了脑袋。

  卫中能带兵的人没有剩下几个,而汉中府的知府催促的急,瑞王也在汉中城,谭应凤被赶鸭子上架才不得已亲自领兵。

  然后那一次,张原还搞了一个里应外合,差点让谭应凤把小命都丢了。

  从那一战后,谭应凤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又没了,而后又开始当起了缩头乌龟。

  陈望放下了茶盏,斜睹了一眼谭应凤,脸有点黑。

  谭应凤面色微僵,他看到了陈望的面色阴沉了一下,然后瞬间便明白了自己的马屁这次拍到了马腿上。

  汉中之战后陈望确实是砍了张原当了汉中参将。

  但是后面就是立刻被高迎祥带着几十万兵马围在兴安城。

  汉中府的县城在陈望手里都丢了四个了。

  还说什么解了汉中府的危局,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陈望靠在椅背之上,澹然开口道。

  朝堂之上说话做事都需要万分小心,因为基本上都是得罪不起的人。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那些文官看起来手无缚鸡之力,满口的仁义道德知乎者也,但是私底下都是阴招和狠招。

  但是现在在这汉中卫之中,官场之上的大部分规则他都可以不遵守。

  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压着手底下人不只两三级。

  在这段时间,陈望也大概对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有了一个了解,也知道了自己多次升官为什么这样顺利。

  曹文诏到灵宝拜见洪承畴之后,实际上便已经是成为了洪承畴的嫡系。

  这个时代,家

  丁和主将的关系,亲如同族。

  自己作为曹文诏的家丁,自然而然也被洪承畴划分到了嫡系的序列。

  后来补给不断,盔甲武备给了那么多,军饷也没有怎么太缺过,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陈望原先本以为所有营伍得到的补给都差不多,后面见到周遇懋后才知道没身份没背景的营将有多惨。

  一千多的正兵,都凑不出六百领的布面甲。

  当初在淳化,洪承畴派的后勤队便给他拉了差不多四百件布面甲。

  虽然在朝堂之上,他作为副总兵不过还是一个小虾米。

  但是在汉中府这一亩三分地,尤其是汉中卫中,他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而是需要其他人揣摩他的心思。

  谭应凤连连点头,哪里敢说半个不字,而后转头对着坐在小心翼翼坐在一旁的王元康吩咐道。

  听到命令的王元康当即起身,他对着陈望行了一礼之后才退出了堂中,而后便快步跑了出去去取文册。

  陈望的目光在王元康的背影上停留了一下,而后又转移到谭应凤的身上。

  谭应凤的面色微凝,有些支支吾吾。

  吃空饷,喝兵血的情况在营兵之中很普遍,但其实在一线并没有太过于严重,毕竟打仗进剿要想不死,要想军功,可不能克扣太狠,起码手底下也要有些军兵和家丁。

  但是这些内地卫所承平日久,多年不需要打仗,甚至连巡视的官员都没有几个,那些文册上的数字完全就是看个笑话。

  十月深秋,虽然地处盆地之中,但是汉中府的气温却并不高。

  这样的天气,只有穿着棉衣才会感到些许的温暖。

  谭应凤没有穿棉衣,穿的是普通的绢布衣服,但是额头之上竟然渗出了密密麻麻的细汗。

  陈望看着支支吾吾的谭应凤,心中一瞬间便明白了是什么情况。

  现在的谭应凤神情和表现,完全就像是在课堂被突然提问毫无准备的学生,而且那道题他还不会。

  谭应凤恐怕根本就没有怎么去管理军务,哪里知道实有多少正军,恐怕连文册上有多少人都不清楚。

  谭应凤抬起袖子擦了擦额头上沁出来的细汗,用狐疑的语气的说道。

  陈望暂停了提问,再看了一眼谭应凤,心中并没有火气。

  其实有一个酒囊饭袋当汉中卫的指挥使,远比有一个精明能干的人当汉中卫的指挥使更好。

  酒囊饭袋更加方便架空,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功夫和手脚。

  陈望点了点头,算是结束了关于人数的话题,转而问起另外的问题。

  从谭应凤的口中得不到什么太多的信息,不如直接问事务归属谁来负责,然后直接去询问和查访。

  卫所的军户虽然没有民户人多,但是所需要处理的事务却并不比州县要少多少。

  而汉中府动荡久时,需要处理的事务自然是更多。

  一卫之中,事务繁多,有屯田、验军、营操、巡捕、备御、出哨、入卫、戍守、军器等等。

  内地卫所久不堪战,营操戍守之类早已停了多时,军户都是农民。

  因为流寇的缘故,营操戍守这些也算是捡了起来,但

  是也都流于表面。

  营操的话练练枪阵,走走队列便就结束了,戍守这些安排,此前都是作为汉中游击的周遇懋安排,将他们调往何处,派往何处,原先都是周遇懋的权力。

  陈望当初接任参将之时,属于周遇懋的权力其实就已经归属到了他的手中。

  在走马上任之时,陈望自然是找周遇懋简单的了解一下如今汉中卫的情况,再经过一些侧写,对于如今的汉中卫其实心中已经是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见到陈望没有继续追问,而是换了一个问题,谭应凤不自觉的也舒了一口气

  谁负责什么事务,他还是比较清楚,毕竟很多都是他安排下去的。

  谭应凤陪着笑,指着坐在对面不远处的一名身形瘦削,黄面横眉,蓄着长髯的中年男子介绍道。

  那中年男子看到谭应凤的介绍,当下起身再度行了一礼。

  得到了陈望点头之后,才又小心翼翼的坐了下来。

  同样坐在对面的一名身高稍矮一些,身穿着赤色箭衣的青年武官,站了起来行礼,陈望同样点头回应。

  说曹操,曹操到。

  谭应凤话音未落,堂外便已经响起了一阵颇为急促的脚步,穿着一身绯色武官常服王元康已经是迈步走了进来。

  谭应凤一瞬间站起了身来,不过刚刚起身又不自觉的停了下来,他偷眼看了一眼坐在旁侧的陈望,

  他这样的举动有些失礼,他害怕因此引起陈望的不快,不过陈望看起来仍旧是气定神闲,对于他的动作没有太过于在意。

  谭应凤直接快步走上前,仿佛像是看到了救星,直接接过了王元康手中的文书,而后拉着王元康直接到自己原先坐的位置。

  陈望反应不大,但是王元康却被潭应凤吓了一跳,实在是潭应凤的眼神太过于不对劲,而且一来便拉着他的手。

  他虽然是知道潭应凤取向正常,膝下都有三四个孩子,绝对没有龙阳之好,但是仍然感觉有些肉麻。

  王元康心中一松,刚刚谭应凤的眼神,他还以为谭应凤觉醒了断袖之癖。

  只要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就好,正军人数有多少人他记得再清楚不过,无论是文册还是实际,他都很是清楚。

  毕竟他主管内务方面,人数少了,要征调军士过去打仗,也是他调拨钱银去找寻人填补其中的漏洞。

  陈望取过了刚刚潭应凤放下的文册,文册之上的书写的大部分东西都还算是细节。

  能够了解到卫中大部分军户和工匠的情况,还有田地的数量,和去年收支情况,不过写的都颇为简略,只能简单的了解。

  一般的卫指挥使司内,都设经历司厅、镇抚厅、演武校场、官局等。

  经历司主管往来文移之事,还会存放文册,

  镇抚厅则是掌本卫军士之事,一般军法等等皆由镇扶负责。

  卫城之中还有监狱,也是由镇抚管理。

  卫镇抚是从五品,

  品级略低于正千户。

  王元康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坐在旁侧的谭应凤,他的心中有些犹豫。

  不过谭应凤这时自然是不会给出任何的回应,直接是避开了王元康的视线,移到了别处。

  王元康有些无奈,他了解谭应凤的秉性,谭应凤是这样的反应,他一点也不意外。

  王元康沉吟了片刻之后,还是决定直接说出实情。

  这种情况之下,陈望摆明了要好好整顿卫中事务,必然会彻查到底。

  硬着头皮不肯说,或是乱报数字,到最后都湖弄不了陈望。

  谭应凤不可能替他背锅,到时候负责丢官是他。

  饶是陈望早有心理准备,但是听到这个数字仍然是差点没有稳住。

  明朝的卫所分类很多,大小也不一,有的下面只有三个千户所,有的下面却有七个,甚至是十多个。

  但是一般按照标准来说,一个卫所下设五个千户所,一个千户所有正军一千二百人左右,一个卫的正军满编的话,差不多有六千多人。

  汉中卫就是最标准的卫所,下辖五个千户所。

  陈望之前从孙传庭的口中得到的是还有三四千的人在籍。

  那个时候他估算了一下,又想了想之前见过卫军,刨去滥竽充数的人,想来怎么也应该差不多有两千四五百人的样子,所以当初给孙传庭禀报的时候,才说应该有两千人左右。

  但是现在王元康告诉他,整个汉中卫的正兵却只有一千两百多人

  偌大一个汉中卫,堪堪只凑的出了一个千户所的正军人数?!

相关小说

尘世巨蟒:从刘邦斩白蛇开始 玄幻 / 连载
尘世巨蟒:从刘邦斩白蛇开始
再别了康桥
传说刘邦斩白蛇为赤帝子斩白帝子,是天命所归的象征,从而成功起事。但如果刘邦所斩的白蛇没有死呢?是的,我们的故事就是从一条死而复生的白蛇开始,白蛇白帝子!新的神话由此演绎,新的历史从这里展开,整个大汉由此被神话传说带偏。我叫陆离,白蛇砀山君,白帝子,我为自己代言!SP:本书为另类异兽文,历史架空文,古代版灵气复苏文,不化形,以上。
6万字2023-06-24
从旧世界到星辰大海 都市 / 连载
从旧世界到星辰大海
半卷残篇
他是旧时代,家国沦丧,外敌入侵时的一位战士。他是新世界,迈入太空的第一位人类。是南天门计划的提出者与践行者,月宫基地的设计与创造者,是人联的第一位领袖,也是人类和系外智慧文明第一次正式交流时,交流团的负责人。他是文明中的一位轮回者。从久远的过去,到遥远的将来。从科技萌芽,到走向星空。一个个闪耀的名字,在文明的历史中熠熠生辉。这是一个英雄的故事,也是一群英雄的故事。:“让我,我们,用或许漫长的时间
7万字2023-06-18
最后的加法 女生 / 连载
最后的加法
鱼人二代
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女人,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她叫安心,是一名遗物整理师,面对死者,迎接死亡,是她每天的工作。生命从开始就注定了消亡。但又有多少人做好了迎接死亡的准备?她在每一份遗物中,找寻逝者生前的故事。她在每一个细节中,感悟逝者生平的浪漫。生命从开始的那一刻,就注定是走向死亡的减法。而她,要为逝者做最后的加法!
12万字2023-06-13
云渊录 玄幻 / 连载
云渊录
天济道
何为神,何为魔。“神”不是真实存在形式,存在于无形,改变世间命运的力量,推动尘世平静的能力。可以是民众的意识,人们的信仰,也可以是强大的力量,驱动着世间往平和安详的轨道上发展。而“魔”却恰恰相反,举个例子,如果世界为魔所害,神来拯救,这个拯救的神打败了作乱的魔,世间恢复平静。但是没有“魔”的存在,这个神将会过于强大,这个存在反而会不利于世间万物,神魔互换,一念化魔。神魔类似阴阳一样存在,有时候我
5万字2023-06-13
凡心问道 武侠 / 连载
凡心问道
安城万里
一个平凡的少年。却偏要在这个世界上活出精彩,偏要在这个世间中修炼出长生法。未知长生难成,不知长生何在;只能一步步走去,不知不觉,已是一路风云,别有一番天地。红尘无量劫,处处有仙翁。欲问长生法,还需修自身。
18万字2023-06-13
天道九叶 武侠 / 连载
天道九叶
施舟人青竹
讲述一位平凡小生的坎坷的修行之路。一路有失,情靡半断,有负山盟,转眼已是旧人。心有所期,斜月微澜,花中笑。
37万字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