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1 金兔毫束口盏(1 / 1)




听老杨这么一说,陈睿和范海涛二人犹如被人兜头泼了一盆冷水。
可他们没想到,老杨接下来却话锋一转。
“这只嘛?怎么也能千万起步吧!”
“我擦!”
“你说话能不能不要这样大喘气?”
陈睿和范海涛都不由拍了拍胸口。
而这边的老杨却是哈哈一笑。
“你们俩啊!还真是沉不住气。”
“这弟窑呢虽然不像哥窑那样是五大名窑,但这也是龙泉青瓷的代表。”
“这只品相这么好,几乎没有任何破损,这样一件瓷器的价格肯定是低不了的。”
“虽然做工不像明清两代那么精致,但这毕竟是南宋时期的精品。”
“光是这一个朝代,在加上它沦落到南阳的传奇经历,这玩意就不得了哇!”
老杨一边说,一边把玩着手里这件青瓷。
把玩了片刻之后,他把这件瓷器,递到了陈睿手里。
“这东西,你好好收着,我留着没用。”
范海涛看了一眼,咽了口唾沫,不过也没多说什么。
这家伙倒也算聪明,很能分得清自己的地位。
这东西是人家陈睿主导找到的,老杨都没说要分,那就更没他什么事了。
“当年能收藏的起,这件宝贝的,那肯定也应该是个名门大户。”
“怎么可能,看着他们祖先的坟被推了,也没人出头呢?”
老杨感觉有些奇怪,喃喃自语说道。
说完,又拿起水龙头,开始冲刷起了第二件瓷器。
这件瓷器,看个头比之前这只青瓷碗要小一些。
也和那只青瓷碗一样,周身裹满了泥浆。
随着瓷器周身泥浆,渐渐被冲洗干净,这件瓷器也渐渐露出了真容。
最先露出来的是,瓷器上沿的一圈金边。
然后黑褐色的釉面,而在这釉面之上,呈现出一种均匀细密的丝毛状的流垂纹理。
这些细毛状的纹理,洋洋洒洒地从碗口“流向”碗底。
这些纹理特别细密,看起来就像兔子的毫毛一样又多又细……
而这时陈睿三人已经被这只碗的真容给震惊的长大了嘴巴。
“我曹,竟然是一只金兔毫束口盏……”
饶是老杨见多识广,这会儿也被这件茶盏给震惊了。
陈睿这时从他手里接过了这只茶盏。
“小圈足、斜直壁、侈口的斗笠碗造型,胎体厚实,底部厚实,口部稍薄,通体施黑釉。”
“并且施釉不到底,靠近底足部分有堆积的流釉……”
“这竟然真的是一只建盏!!!”
这段时间恶补了许多关于龙国古代瓷器的知识。
陈睿这会儿对于古瓷的鉴定,也是有了几分功底的。
这会儿把他记忆力,建盏的特征,和手上这只茶盏一一印证。
最后确定,这竟然真的是一只建盏,他更是呆住了。
竟然又是一件南宋时期的宝贝!
这建盏在咱们龙国瓷器史上,也是一种难得的瓷器。
这种瓷器,开始烧制与唐朝末年,和五代时期。
而兴盛则是在两宋时期。
因为宋朝时期,重文轻武,国内文人墨客数量众多。
这些人聚集到一起,又不能想武人一样比骑马射箭。
于是他们就找了个新的比量方式,那就是斗茶。
文人们聚集到一起,各自带着自己的茶盏,然后找来茶饼。
用专门的茶碾碾碎后放在碗里,再倒入沸腾的开水,并加以搅动。
这样茶汤表面就会形成一层白色的泡沫,这层白色泡沫退下最慢的那杯茶的主人就算获胜。
由于要观察汤色和白色泡沫的水痕,因此黑色的茶盏是最便于观色的了。
而且胎壁厚实的茶杯又能很好地保温,久热难冷,易验水痕,并且能保证茶汤的味道纯正。
这样一来,闽省地区的建窑出品的茶盏,就成了文人墨客们追捧的对象。
于是瓷器界,就有了建盏的名号。
但这股风气,很快就随着南宋覆灭而烟消云杉了。
因为到了元代,统治者们认为,这种雕虫小技,分明就是让人玩物丧志的把戏。
难登大雅之堂,所以统治者们不喜欢,这建盏也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不过当时位于大海之东的小日子,因为从咱们这里引进了建盏。
再加上当时茶道也传入了小日子,这建盏就有了墙里开花墙外香的一段传奇经历。
因为小日子非常追捧这种瓷器,这建盏就成了后来出口小日子的一种创汇产品。
而现在被小日子前些年认定的八件国宝级瓷器中,有四件就是建盏。
其中三件是曜变盏,一件是油滴盏。
这件事在当时还引起了一时轰动,因为那会儿,人们才发现。
在咱们国内,竟然没有一只完整的建盏。
当然这也很好理解,毕竟建盏在宋朝之后,在国内就已经失去了市场。
只是在元朝时期,大量出口小日本,才烧了一些年。
再后来,随着小日子又换了口味,这东西也就渐渐销声匿迹了。
因为人们的不重视,所以这建盏难免会在国内失传。
而在小日子竟然有四件被评定为国宝,当时国内很是有一批人如丧考妣。
不过在之后的二十年,随着国内陆续有新的考古发现。
在2000年左右,有蓝田吕氏大墓被发掘。
还有后来包青天的孙子,包永年的墓葬被发掘。
再加上后来秦桧后人的墓葬被发掘,在这些大墓里就都有建盏的发现。
正是因为这些建盏陆续问世,也算弥补了我国存世瓷器里,建盏的空缺。
也就没有让小日子的建盏专美于前!
不过即便后来,我们国内陆续发现了好几只建盏。
但这建盏在国内的存世量,还是不大。
而今天他们竟然发现了一只金兔毫束口盏,这要是拿回到国内去。
那绝对可以算是一次重大突破啊!
尤其关键的是,这只盏可不是什么耀变,或者油滴盏。
这可是兔毫盏!
小日子非常喜欢的耀变盏,其实在咱们的历史上,并不能算是主流。
在咱们的历史上,真正被主流喜欢追捧的,其实却恰恰是这种兔毫盏!
毕竟这可是在宋徽宗,和蔡襄笔下都被夸过的……

最新小说: 绝世高手 叶倾城陆云 凡人,睡个觉就成神 逐梦的云 都市之极品神厨 三少爷要逆天改命 为什么高中不能有趣? 海贼草帽团最强仓库管理员 司少甜妻,宠定了 道长请留步